日表 [rì biǎo]
1. 古代测日影定时辰的仪器。在日之外。比喻极远的地方。旧称帝王的仪表。
日表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测日影定时辰的仪器。
引《后汉书·律历志上》:“记称 大橈 作甲子, 隶首 作数。二者既立,以比日表,以管万事。”
刘昭 注:“表即晷景。”
⒉ 在日之外。比喻极远的地方。
引《宋书·符瑞志下》:“日表地外,改服请教。”
唐玄宗 《千秋节宴》诗:“风传率土庆,日表继天祥。”
清 吴伟业 《杂感》诗之五:“日表土中通极北, 河 源天上接 安西。”
⒊ 旧称帝王的仪表。
引《宋史·乐志十六》:“传清蹕,行黄道,緹骑出重城。仰瞻日表映朱紘,环珮更鏘鸣。”
元 陈益稷 《送驾至上都过关口而回》诗:“喜见重瞳开日表,何劳八翼梦天门。”
明 张居正 《面奖廉能》诗:“共望龙颜瞻日表,近承天语挹春温。”
国语词典
日表 [rì biǎo]
⒈ 在日月之外。比喻极远的地方。
引《宋书·卷二九·符瑞志下》:「日表地外,改服请教。」
⒉ 日影。
引《续汉书志·第一·律历志上》:「以比日表,以管万事。」
⒊ 帝王的仪表。
引《宋史·卷一四一·乐志十六》:「仰瞻日表映朱纮,环佩更锵鸣。」
日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协谐释义:调和。宋 曾巩《谢熙宁六年历日表》:“兢慎万几,协谐五纪。”
- 2.
坯冶释义:亦作“坏冶”。 谓制陶和冶炼。比喻培育人材。《后汉书·崔駰传》:“参差同量,坏冶一陶。”宋 曾巩《谢熙宁五年历日表》:“臣敢不深究土风,详求气序,躬劝耕桑之业,辅成坯冶之仁。”宋 王安石《次韵酬宋玘》之四:“久知坯冶成天巧,岂与人间共一陶!”
- 3.
守邦释义:守卫邦国。《国语·周语上》:“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无与守邦。”韦昭 注:“元,善也。后,君也。戴,奉也。邦,国也。”唐 韩愈《顺宗实录五》:“乃命元子,代予守邦,爰以令辰,光膺册礼。”宋 欧阳修《谢赐庆历七年历日表》:“凡尔守邦之吏,皆蒙颁历之恩,匪以为私,盖遵彝典。”
- 4.
慰问信释义:慰问信是表示向对方(一般是同级、或上级对下级单位、个人)关怀、慰问的信函。它是有关机关或者个人,以组织或个人的名义在他人处于特殊的情况下(如战争、自然灾害、事故),或在节假日,向对方表示问候、关心的应用文。慰问信包括两种:一种是表示同情安慰;另一种是在节日表示问候。信应写得态度诚恳、真切。
- 5.
星历释义:⒈天文历法。《史记·历书论》:“盖 黄帝 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餘,於是有天地神祗物类之官。”唐 韩愈《襄阳卢丞墓志铭》:“阴阳星历,近世儒莫学。”《元史·刘敏传》:“选民习星历者为司天太史氏。”⒉星辰。《管子·五行》:“通乎阳气所以事天也,经纬日月用之於民;通乎阴气所以事地也,经纬星历以视其离。”《淮南子·原道训》:“夫道者覆天载地……日月以之明,星历以之行。”参见“星辰”。⒊指代年岁。宋 曾巩《谢元丰元年历日表》:“一远闕庭,十移星历。”
- 6.
星晷释义:⒈犹星斗。 南朝 齐 谢朓《答张齐兴》诗:“北驰星晷正,南望朝云色。”⒉时刻;岁月。《南齐书·刘休传》:“臣自尘荣南宪,星晷交春,谬闻弱奏,劾无空月。”宋 曾巩《谢熙宁十年历日表》:“念闕廷之方远,藐然江上之身;感星晷之屡新,尚嘆 周南 之滞。”⒊观察测量星体运行以定时刻的仪器。《清史稿·时宪志一》:“此外更有星晷、月晷,以备夜测之用。”
- 7.
气序释义:⒈节气;季节。《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任居鼎右,已移气序,自顷以来,宿疾稍缠。”《周书·武帝纪上》:“盛农之节,亢阳不雨,气序愆度,盖不徒然。”宋 曾巩《谢熙宁五年历日表》:“臣敢不深究土风,详求气序,躬劝耕桑之业,辅成坯冶之仁。”⒉气候。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阿耆尼国》:“气序和畅,风俗质直。”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四月八日》:“迤邐时光昼永,气序清和。榴花院落,时闻求友之鸎。细柳亭轩,乍见引雏之燕。”
- 8.
王正释义:⒈王朝钦定历法的正月。特指元月元日。唐 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王正会夷夏,月朔盛旗幡。”明 蘅芜室《再生缘》第四出:“金甌全盛,千秋奠鼎泰阶平。只是那漠南齐解辫,百粤 会王正。”参见“王正月”。⒉指王朝所颁之历法。宋 曾巩《谢熙宁六年历日表》:“式谨王正之授,俾知民事之常。”明 刘基《次韵和石末公开读有感》:“百年万国奉王正,相业臺纲属老成。”《古今小说·赵伯昇茶肆遇仁宗》:“君臣二人,各分尊卑而坐。王正盛夏,天道炎热。”
- 9.
衆口铄金释义: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比喻舆论影响的强大。亦喻众口同声可混淆视听。《国语·周语下》:“众口鑠金。”韦昭 注:“鑠,消也,众口所毁,虽金石犹可消也。”明 姜南《投瓮随笔·逐日表语》:“昔日位居黄閤,众口鑠金;此时身谢朱崖,蔓草縈骨。”孙中山《<孙文学说>自序》:“不图革命初成,党人即起异议,谓予所主张者理想太高,不适 中国 之用。众口鑠金,一时风靡,同志之士,亦悉惑焉。”亦作“众口销金”。汉 焦赣《易林·萃之巽》:“众口销金,愆言不验。”亦省作“众鑠”。宋 王禹偁《谪居感事》诗:“众鑠金须化,羣排柱不支。
- 10.
谨始释义:慎之于始。《穀梁传·桓公元年》:“‘元年春,王。’桓 无王,其曰王,何也?谨始也。”范宁 注:“诸侯无专立之道,必受国於王,若 桓 初立便以见治,故详其即位之始,以明王者之义。”宋 毕仲游《谢赐历日表》:“谨始建官,职绍 重黎 之后;务农重穀,功高 舜 禹 之前。”宋 汪应辰《贺郡王冠礼表》:“用壮本支,率循法度,俾其谨始,庸示有终。”
- 11.
跳天灯释义:京 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 广西 京 族地区。女子舞者手托、头顶盘碟,上置以点燃的蜡烛。表演者随着强烈的鼓点节奏,双手托盘碟相对转动手腕,队形纵横交错,变化较多。旧时用于祭祀,多在节日表演。
- 12.
遂性释义:⒈顺应本性。 三国 魏 嵇康《答<难养生论>》:“然松柏之生,各以良殖遂性。”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非直饮食遂性,舒适自在,至於粪溺,自然一处,不须扫除。”宋 沉遘《谢赐历日表》:“凡四海之广,莫不受制於庭;而羣生之微,一皆遂性於下。”⒉顺适性情。南朝 宋 鲍照《答客诗》:“专求遂性乐,不计缉名期。”《陈书·后主纪论》:“仁义利物而道远,嗜欲遂性而便身。”唐 王毂《赠苍溪王明府》诗:“水云真遂性,龟鹤足齐年。”
- 13.
遵承释义:犹遵照,遵从。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惟陛下审览 虞帝 优养母弟,遵承旧典,终卒厚恩。”宋 曾巩《谢熙宁七年历日表》:“惟竭遵承之力,庶符钦顺之心。”《天雨花》第十回:“方信伯父多才智,妇人无计不遵承。”
- 14.
钦顺释义:犹敬顺。 《三国志·吴志·步骘传》:“若施政令,钦顺时节,官得其人,则阴阳和平,七曜循度。”《晋书·武帝纪》:“於戏!王其钦顺天命。”宋 曾巩《谢熙宁七年历日表》:“臣久去闕庭,远临藩服,惟竭遵承之力,庶符钦顺之心。”
- 15.
颁历释义:⒈见“颁历”。⒉亦作“颁歷”。颁布下年新历。宋 陆游《谢赐历日表》:“适当颁历之辰,治象一新,欢声四溢。”宋 陆游《斋中杂兴》诗之七:“去国己酉冬,忽见十颁歷。”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卖宪书》:“十月颁历以后,大小书肆出售宪书,衢巷之间亦有负箱唱卖者。”
- 16.
颁朔释义:古代帝王于每年季冬把来年的历日布告天下诸侯,谓之“颁朔”。语本《周礼·春官·大史》:“颁告朔于邦国。”郑玄 注:“天子颁朔于诸侯,诸侯藏之祖庙。”宋 曾巩《谢熙宁十年历日表》:“故颁朔之旧章,为守邦之先务。”元 耶律楚材《和抟霄韵代水陆疏文因其韵为诗》之二:“顒观颁朔施仁政,竚待更元布德音。”
- 17.
颁正释义:颁布新年日历。宋 曾巩《谢熙宁七年历日表》:“伏惟皇帝陛下聪明好古,仁厚爱民。深原制作之方,务协生成之理。在於垂宪,尤重颁正。”宋 曾巩《谢元丰元年历日表》:“循用颁正之典,宠詒分土之官。”
- 18.
饩羊释义:⒈古代用为祭品的羊。《论语·八佾》:“子贡 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赐 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朱熹 集注:“月朔,则以特羊告庙,请而行之。餼,生牲也。”宋 陆佃《谢赐元祐七年历日表》:“凤鸟名官,餼羊视朔。”⒉比喻礼仪。明 沉德符《野获编·礼部一·旧制一废难复》:“至 嘉靖 末年,张永明 左都御史,始正之,以至于今。惟此一事存餼羊云。”⒊比喻徒具之形式。清 赵翼《新春宴集草堂》诗之三:“儒餐野味无官鮓,翰苑虚名渐餼羊。”
- 19.
骨利释义:⒈见“ 骨利干 ”。 ⒉神话传说中地名。 明 杨慎 《<大理府志>序》:“纬书云: 神农 地过日月之表,则日表 骨利 ,月表 青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