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论抵 论抵的意思
lùn

论抵

简体论抵
繁体論抵
拼音lùn dǐ
注音ㄌㄨㄣˋ ㄉㄧ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ùn lún,(1) 古同“伦”,条理。(2) 〔论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3) 古同“抡”,挑选。

dǐ,(1) 挡,拒,用力对撑着。【组词】:抵挡。抵制。抵抗。抵赖。(2) 顶撞,冲突,矛盾。【组词】:抵触。(3) 代替,相当,顶替。【组词】:抵押。抵偿。抵充。抵还(huán )。(4) 到达。【组词】:抵京。抵临。

基本含义

指言辞或观点切合事实,具备充分的说服力和可靠性。

论抵的意思

论抵 [lùn dǐ]

1. 判处抵罪。

论抵 引证解释

⒈ 判处抵罪。

《明史·刑法志一》:“其有两三人共殴一人,各成重伤,难定下手及係造谋主令之人,遇有在监禁毙者,即以论抵。”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匠逃入店后,逾垣遁。是人疑主人匿室内,欲入搜。主人不允,互相格鬭,竟杀主人,论抵伏法。”


论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摧挫释义:⒈挫折;损害。 《后汉书·冯异传》:“其后 蜀 復数遣将閒出,异 輒摧挫之。”李贤 注:“贾逵 注《国语》曰:‘折其锋曰挫。’”宋 欧阳修《<苏氏文集>序》:“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於天下。”元 商衟《一枝花·叹秀英》套曲:“随高逐下,送故迎新,身心受尽摧挫。”《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抵制美约》:“夫望政府相助者,非谓政府能入会演説也,但使政府能听民自为,不加摧挫,即为得其相助之赐矣。”⒉折断。宋 辛弃疾《卜算子·齿落》词:“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明 王世贞《是何行赠徐汝思参议
    • 2.
      沮止释义:阻止;遏止。《新唐书·韦凑传》:“温 为 安禄山 所厚,国忠 惧其进,沮止之。”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景公 欲用 孔子,婴 骤沮止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抵制美约》:“美国 既定沮止 华 人之苛例,我国乃议不用 美 货以钳制之,必 美 人改其苛例而后可。”
    • 3.
      灰败释义:⒈形容惨淡。茅盾《虹》九:“李无忌 脸色灰败,惘然答应着。”叶圣陶《疑》:“于是就有荒凉枯寂的坟墓,灰败无光的白骨,历历呈现在自己的幻想里。”⒉引申为失意颓废。《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抵制美约》:“本国之有志者日以灰败,徇私者日以无忌。”
    • 4.
      论死释义:判处死刑。《史记·平準书》:“汤 奏当 异 九卿见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诽,论死。”《资治通鉴·汉高祖九年》:“今吾三族皆以论死。”胡三省 注:“谓以罪论抵死。”《明史·刑法志一》:“太祖 曰:‘子论死,父救之,情也,但论其子,赦其父。’”
    • 5.
      躁妄释义:急躁轻率。宋 洪迈《容斋三笔·郎官员数》:“浅浮躁妄,为胥辈所轻,有如 李庄 者。”明 唐顺之《与曹子泰评事》:“若无此事而先言之,则为躁妄;若有此事而后言,则又无及。”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念汝言行无玷,姑贷汝,后勿如是躁妄也。”《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抵制美约》:“演説聚会之不已,其中或有躁妄之夫,为踰分之举,而即可为彼族之口实。”
    • 6.
      飙然释义:亦作“飈然”。犹骤然。元 郝经《浑源刘先生哀辞》:“飈然声价腾且驤,飞蒙茸兮走陆梁。”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禽侠》:“大鸟必羽族之剑仙也,飆然而来,一击而去,妙手空空儿 何以加此?”《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抵制美约》:“彼有一隙之可乘,未有不飈然而起,以谋挠乱吾议。”

论抵(lund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论抵是什么意思 论抵读音 怎么读 论抵,拼音是lùn dǐ,论抵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论抵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