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论断 论断的意思
lùnduàn

论断

简体论断
繁体論斷
拼音lùn duàn
注音ㄌㄨㄣˋ ㄉㄨㄢ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ùn lún,(1) 古同“伦”,条理。(2) 〔论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3) 古同“抡”,挑选。

duàn,(1)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组词】:断裂。断层。断面。截断。断肠。断魂。断线风筝。(2) 不继续,禁绝。【组词】:断粮。断水。断炊。断奶。断档。断流。断种(zhóng )。断交。断片。断续。断子绝孙。(3) 判定,决定。【组词】:判断。诊断。断狱(审理和判决罪案)。(4) 一定,绝对。【组词】:断乎不可。断然施行。

基本含义

对事物进行判断和评价。

论断的意思

论断 [lùn duàn]

1. 断定或肯定为一种性质、属性或特性。

逻辑的效用是用一个单一的实例来论断对其一切同类型事物都是真的。

[predicate; conclusion; inference; judgement; thesis;]

论断 引证解释

⒈ 推论判断。

明 唐顺之 《万古斋公传》:“然至疑难处,輒掩卷自思,及有所得,多出儒先论断之外。”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史记于序事中寓论断》:“古人作史,有不待论断,而于序事之中,即见其指者,惟 太史公 能之。”
阿英 《关于<中国小说史略>》:“在研究过程中,怎样探索倾向影响,阐明艺术特征,然后自抒卓见,作出合理的分析论断。”

⒉ 指论证断定。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前言》:“论断《左传》成书年代,首先要引 崔述 《洙泗考信録餘録》。”

⒊ 判决罪案。

《明史·刑法志一》:“其杂犯大小之罪,悉依赎罪例论断。”


国语词典

论断 [lùn duàn]

⒈ 推论、辨析后,加以判断。

如:「在未掌握事情的来龙去脉前,不宜主观的论断谁是谁非。」


论断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判断释义:⒈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就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或指明它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过程。 在形式逻辑上用一个命题表达出来。⒉断定:你判断得很正确。正确的判断。⒊判决(案件)。
    • 2.
      推断释义:推测断定:正确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才有可能推断它的发展变化。
    • 3.
      结论释义:⒈指推理中由已知判断所推出的那个新判断。也就是推出的结果。参见〔推理〕⒉对人或事所下的论断。

论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定之论释义:已经确定下来不可更改的论断。
    • 2.
      依据释义:⒈表示以某种事物作为论断的前提或言行的基础:依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依据专家的鉴定,这是汉代的遗物。⒉作为论断前提或言行基础的事物:理论依据。判断要有依据。⒊以某种事物为依据:你这样说依据什么?
    • 3.
      八厢释义:⒈宋 时京城外划分的八个居民管理区。 每区各置厢官,受理争斗讼诉之事;凡情节轻微者,可直接论断。《文献通考·职官十七》:“宋 朝 大中祥符 元年置京新城外八厢。真宗 以都门之外,居民颇多,旧例惟赤县尉主其事,至是特置厢吏,命京府统之……凡民有鬭讼,事轻者得以决遣。”⒉宋 代指从全国各州调集保卫京师的厢兵。《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七年》:“先是军人 王俊,自称八厢,诈取军中钱物,配 广南。”
    • 4.
      写真图释义:⒈画像。宋 孙甫《唐史论断·册忠王为皇太子》:“开元 十七年,忠王 领 河北 元帅,与百官相见。张説 退而言曰:‘尝观 太宗 写真图,忠王 奇表,实类 圣祖,社稷之福也。’”⒉指描绘实在景物的图画。唐 李白《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诗:“闻君写真图,岛屿备縈迴。”
    • 5.
      决论释义:亦作“决论”。论断。
    • 6.
      凿空立论释义:凿空:缺乏根据,牵强附会。 比喻本来缺乏根据,却挖空心思穿凿附会地作出论断。
    • 7.
      分析与综合释义:在认识中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和把部分重新结合为整体的过程和方法。分析是把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侧面、属性,分别加以研究。是认识事物整体的必要阶段。综合是把事物各个部分、侧面、属性按内在联系有机地统一为整体,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是互相渗透和转化的,在分析基础上综合,在综合指导下分析。分析与综合,循环往复,推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一切论断都是分析与综合的结果。
    • 8.
      反对本本主义释义:毛泽东1930年5月为反对红军中的教条主义而写。原名《调查工作》。编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从认识论高度第一次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的论断。第一次提出“思想路线”的概念。强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 9.
      反方释义:指辩论中对某一论断持相反意见的一方(跟“正方”相对)。
    • 10.
      天时不如地利不如人释义:散文篇名。 载《孟子·公孙丑下》,篇题后人所加。文中阐明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在于人心的向背,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著名论断,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全文多用排比、层递,雄辩有力,一气呵成。
    • 11.
      学案释义:记述学派源流及其学说内容并加论断的著作。
    • 12.
      定论释义:确定的论断:此事已有定论。
    • 13.
      彖传释义:《易传》之一。分《上彖》、《下彖》两篇,内容为论断六十四卦卦名、卦辞的意义。本自成篇,列于经后,今通行注疏本分列于六十四卦,凡卦内“《彖》曰”即是。与《象》、《文言》、《繫辞》、《说卦》、《序卦》、《杂卦》统称为《易》之十翼。旧说为 孔子 撰述。今人考定谓非一人所作。参阅 高亨《周易大传今注》。
    • 14.
      成言释义:⒈订约,成议。《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壬戌,楚 公子 黑肱 先至,成言於 晋。”《楚辞·离骚》:“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朱熹 集注:“成言,谓成其要约之言也。”宋 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词:“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寄生》:“前与 张公 业有成言,延数日而遽悔之。”⒉形成完整的论断。晋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
    • 15.
      正方释义:⒈属性词。呈正方形或立方体的:正方盒子。⒉指辩论中对某一论断持赞成意见的一方(跟“反方”相对)。
    • 16.
      清官难断家务事释义:再公正的官吏也很难论断家庭纠纷的是非曲直。 指家庭内部的事,外人很难搞清楚。
    • 17.
      的论释义:正确的论断。
    • 18.
      确证释义:⒈确切地证实:我们可以确证他的论断是错误的。⒉确切的证据或证明:在确证面前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罪行。
    • 19.
      纷难释义:犹纷争。 清 曾国藩《陈仲鸾同年之父母七十寿序》:“自亲族州閭,皆服其诚信。远近纷难,就之决遣,凡所论断,久之輒应。”
    • 20.
      结论释义:⒈指推理中由已知判断所推出的那个新判断。也就是推出的结果。参见〔推理〕⒉对人或事所下的论断。

论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定之论释义:已经确定下来不可更改的论断。
    • 2.
      依据释义:⒈表示以某种事物作为论断的前提或言行的基础:依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依据专家的鉴定,这是汉代的遗物。⒉作为论断前提或言行基础的事物:理论依据。判断要有依据。⒊以某种事物为依据:你这样说依据什么?
    • 3.
      八厢释义:⒈宋 时京城外划分的八个居民管理区。 每区各置厢官,受理争斗讼诉之事;凡情节轻微者,可直接论断。《文献通考·职官十七》:“宋 朝 大中祥符 元年置京新城外八厢。真宗 以都门之外,居民颇多,旧例惟赤县尉主其事,至是特置厢吏,命京府统之……凡民有鬭讼,事轻者得以决遣。”⒉宋 代指从全国各州调集保卫京师的厢兵。《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七年》:“先是军人 王俊,自称八厢,诈取军中钱物,配 广南。”
    • 4.
      写真图释义:⒈画像。宋 孙甫《唐史论断·册忠王为皇太子》:“开元 十七年,忠王 领 河北 元帅,与百官相见。张説 退而言曰:‘尝观 太宗 写真图,忠王 奇表,实类 圣祖,社稷之福也。’”⒉指描绘实在景物的图画。唐 李白《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诗:“闻君写真图,岛屿备縈迴。”
    • 5.
      决论释义:亦作“决论”。论断。
    • 6.
      凿空立论释义:凿空:缺乏根据,牵强附会。 比喻本来缺乏根据,却挖空心思穿凿附会地作出论断。
    • 7.
      分析与综合释义:在认识中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和把部分重新结合为整体的过程和方法。分析是把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侧面、属性,分别加以研究。是认识事物整体的必要阶段。综合是把事物各个部分、侧面、属性按内在联系有机地统一为整体,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是互相渗透和转化的,在分析基础上综合,在综合指导下分析。分析与综合,循环往复,推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一切论断都是分析与综合的结果。
    • 8.
      反对本本主义释义:毛泽东1930年5月为反对红军中的教条主义而写。原名《调查工作》。编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从认识论高度第一次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的论断。第一次提出“思想路线”的概念。强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 9.
      反方释义:指辩论中对某一论断持相反意见的一方(跟“正方”相对)。
    • 10.
      天时不如地利不如人释义:散文篇名。 载《孟子·公孙丑下》,篇题后人所加。文中阐明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在于人心的向背,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著名论断,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全文多用排比、层递,雄辩有力,一气呵成。
    • 11.
      学案释义:记述学派源流及其学说内容并加论断的著作。
    • 12.
      定论释义:确定的论断:此事已有定论。
    • 13.
      彖传释义:《易传》之一。分《上彖》、《下彖》两篇,内容为论断六十四卦卦名、卦辞的意义。本自成篇,列于经后,今通行注疏本分列于六十四卦,凡卦内“《彖》曰”即是。与《象》、《文言》、《繫辞》、《说卦》、《序卦》、《杂卦》统称为《易》之十翼。旧说为 孔子 撰述。今人考定谓非一人所作。参阅 高亨《周易大传今注》。
    • 14.
      成言释义:⒈订约,成议。《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壬戌,楚 公子 黑肱 先至,成言於 晋。”《楚辞·离骚》:“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朱熹 集注:“成言,谓成其要约之言也。”宋 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词:“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寄生》:“前与 张公 业有成言,延数日而遽悔之。”⒉形成完整的论断。晋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
    • 15.
      正方释义:⒈属性词。呈正方形或立方体的:正方盒子。⒉指辩论中对某一论断持赞成意见的一方(跟“反方”相对)。
    • 16.
      清官难断家务事释义:再公正的官吏也很难论断家庭纠纷的是非曲直。 指家庭内部的事,外人很难搞清楚。
    • 17.
      的论释义:正确的论断。
    • 18.
      确证释义:⒈确切地证实:我们可以确证他的论断是错误的。⒉确切的证据或证明:在确证面前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罪行。
    • 19.
      纷难释义:犹纷争。 清 曾国藩《陈仲鸾同年之父母七十寿序》:“自亲族州閭,皆服其诚信。远近纷难,就之决遣,凡所论断,久之輒应。”
    • 20.
      结论释义:⒈指推理中由已知判断所推出的那个新判断。也就是推出的结果。参见〔推理〕⒉对人或事所下的论断。

论断造句

1.明智的人善于见微知着,从而做出科学的论断,于是便成了所谓的未卜先知。

2.其实,并不都是那样,你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所以你的论断不对。

3.明智的人善于见微知著,从而做出科学的论断,于是便成了所谓的未卜先知。

4.很多活著的人其实该死,许多死的人其实命不该绝。千万别轻易论断别人的生死,就连智者也不知道命运的安排。

5.其实,并不都是那样,你是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你的论断不对。

6.爱是一种责任,你要付出爱,你就要负责,此话很好,我最讨厌那种对爱不负责的人,后面的论断却是平平。

论断(lundu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论断是什么意思 论断读音 怎么读 论断,拼音是lùn duàn,论断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论断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