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儒教 儒教的意思
jiào

儒教

简体儒教
繁体
拼音rú jiào
注音ㄖㄨˊ ㄐㄧ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rú,(1) 指读书人。【组词】:儒生。腐儒。通儒(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儒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儒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2)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组词】:儒家。儒教(即“孔教”)。儒士。儒术。儒学。(3) 同“懦”,懦弱。

jiào jiāo,(1) 指导,训诲。【组词】:教习。教头。教正。教师。教导。管教。请教。教学相长。因材施教。(2) 使,令。【例句】:风能教船走。(3) 指“宗教”。【组词】:教士。教主。教皇。教堂。(4) 姓。(1) 传授。【组词】:教课。你教给我做。

基本含义

儒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体系和宗教信仰,强调道德伦理、人际关系、教育和社会秩序。

儒教的意思

儒教 [rú jiào]

1. 儒家学派。又称“孔教”。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跟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参看“儒家”

[Confucianism;]

儒教 引证解释

⒈ 指儒家学派。又称孔教。 中国 历史上把 孔子 创立的儒家学派视同宗教,与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

《晋书·宣帝纪》:“少有奇节,聪朗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
《梁书·儒林传序》:“魏、晋 浮荡,儒教沦歇,风节罔树,抑此之由。”
唐 王维 《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王礼尊儒教,天兵小战功。”
鲁迅 《坟·寡妇主义》:“我生以前不知道怎样,我生以后,儒教却已经颇‘杂’了。”


国语词典

儒教 [rú jiào]

⒈ 以儒家的学说教人。

《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朱家传》:「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

⒉ 儒家,或儒家的学说教义。

《晋书·卷一·宣帝纪》:「少有奇节,聪朗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

孔教


儒教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孔教释义:即“儒教”

儒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教一体释义: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一体:一家。旧时认为三教形式不同,但同是一个本源。
    • 2.
      三教九流释义: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或社会上各种行业。也用来泛称江湖上各种各样的人。也说九流三教。
    • 3.
      三语释义:⒈晋王衍向阮修问老庄与儒教异同,修以“将无同”三字答之,犹言该是相同吧。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后以指应对隽语。⒉指宋赵鼎评论邵伯温的三句话。
    • 4.
      像化释义:像法时代之教化或相对于儒教之称‘名教’,而以佛教拜佛像。
    • 5.
      儒教释义:也叫孔教。 即儒家。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与佛教、道教并称,所谓儒、释、道。
    • 6.
      儒肆释义:⒈学校,庠序。⒉谓儒教。
    • 7.
      儒行释义:⒈儒家的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礼记·儒行》:“哀公 曰:‘敢问儒行?’”南朝 梁 刘峻《辨命论》:“瓛 则 关西 孔子,通涉六经,循循善诱,服膺儒行。”鲁迅《坟·寡妇主义》:“这种言动,自然也许是合于‘儒行’的罢。”⒉指合乎儒教的言行。唐 刘长卿《淮上送梁二恩命追赴上都》诗:“贾生 年最少,儒行 汉 庭闻。”⒊谓斯文地慢步行走。汉 班固《奕旨》:“逡巡儒行,保角依旁。”
    • 8.
      儒释释义:儒教和佛教。
    • 9.
      厚诬释义:⒈谓深加欺骗、蒙蔽。《左传·成公三年》:“贾人曰:‘吾无其功,敢有其实乎?吾小人,不可以厚诬君子。’”《明史·高瑶传》:“迨先帝復辟,贪天功者遂加厚诬。”清 任安上《与吴拜经书》:“非 止翁老人 亲笔记载,世且谓 河 汾 贋鼎为 商 周 法物,未免厚诬。”⒉谓深加诬蔑。唐 皇甫枚《绿翘》:“鍊师欲求三清长生之道,而未能忘解珮荐枕之欢;反以沉猜厚诬贞正。翘 今必毙于毒手矣!”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余以 康先生 此说诚得儒教之真,不似前之宗教说厚诬 孔子 也。”郭沫若《“民族形式”商兑》:“要说新文
    • 10.
      孔子学说孔教释义:[Confucia-nism] 孔子的和他的弟子的学说,其特点是强调对孝、仁、义、礼、智、信等基本道德的实践和修养,该学说在历史上已成为中国大部分伦理、教育、政治以及宗教的基础--亦称儒家学说(儒教)
    • 11.
      孔教释义:即“儒教”
    • 12.
      沦歇释义:衰落,衰歇。 唐 魏徵《暮秋言怀》诗:“岁芳坐沦歇,感此《式微》歌。”《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四年》:“魏 晋 浮荡,儒教沦歇。”清 唐孙华《次韵酬宫恕堂》:“贤豪岂常聚,乐事有沦歇。”
    • 13.
      诲授释义:犹教授。 汉 蔡邕 《太尉杨公碑》:“公承夙绪,世篤儒教,以 欧阳 《尚书》、 京氏 《易》诲授,四方学者自远而至,盖踰三千。”
    • 14.
      道意释义:⒈指道家无为的主旨。 汉 班固《奕旨》:“外若无为默而识,浄泊自守以道意,隐居放言远咎悔,行象 虞仲 信可喜。”⒉表示或传达某种意愿。南朝 齐 王融《为竟陵王与隐士刘虬书》:“所以不远千里,尺书道意。”唐 王勃《秋晚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仰云霞而道意,捨尘事而论心。”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香奁艳语》:“春春 已为他邸所畜,独 赛师 在,郎君若欲见之,当为道意也。”田汉《梵峨璘与蔷薇》第四幕:“鄙人既知小姐必归,所以特驰函道意。”⒊道教或道家的旨意、气质。晋 葛洪《抱朴子·塞难》:“儒教近而易见
    • 15.
      道教三祖释义:道教和儒教一样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道教以始源於黄帝,乃尊黄帝为始祖,以阐扬道教精义的老子为道祖;以组成道教的张道陵为教祖,是谓道教三祖。道教三祖也特指张道陵,就是道教“第三”祖的意思。
    • 16.
      革选释义:淘汰、选拔。《周书·儒林传·沉重》:“梁武帝 欲高置学官,以崇儒教。中大通 四年,乃革选,以 重 补国子助教。”

儒教(ruji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儒教是什么意思 儒教读音 怎么读 儒教,拼音是rú jiào,儒教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儒教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