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近 [guì jìn]
1. 显贵的近臣。
2. 敬重并亲近。
4. 指显贵而亲近。
贵近 引证解释
⒈ 显贵的近臣。
引唐 陆贽 《奉天论拟与翰林学士改转状》:“夫行罚先贵近而后卑远,则令不犯;行赏先卑远而后贵近,则功不遗。”
宋 刘安世 《论章惇强买朱迎等田产事》之九:“臣等窃谓圣人制法,惟务至公,若行於匹夫而废於公卿,伸於庶民而屈於贵近,此乃姑息之弊政,非清朝之所宜行也。”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左右贵近,论率如此。”
⒉ 敬重并亲近。
引《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
⒊ 指显贵而亲近。
引清 侯方域 《与吴骏公书》:“是时学士方少年,为天子贵近臣,文章德器,倾动天下。”
国语词典
贵近 [guì jìn]
⒈ 居于显要地位且亲近君主的人。
引唐·白居易〈与元九书〉:「闻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
贵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兰亭序释义: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行书法帖。东晋 穆帝 永和 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 与 谢安、孙绰 等四十一人,在 山阴(今 浙江 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作诗,并由 羲之 作序。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唐 时为 太宗 所得,推为 王 书代表,曾命 赵模 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太宗 死,以真迹殉葬。存世 唐 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石刻首推“定武本”。
- 2.
匡拂释义:同“匡弼”。《史记·夏本纪》:“予即辟,女匡拂予。女无面諛,退而谤予。”《汉书·盖宽饶传》:“今君不务循职而已,乃欲以太古久远之事匡拂天子,数进不用难听之语以摩切左右,非所以扬令名全寿命者也。”唐 杜牧《高元裕除吏部尚书制》:“匡拂时病,磨切贵近,罔有顾虑,知无不为。”《明史·何孟春传》:“若诸臣匡拂,累千万言,此所谓逆于心之言也。”
- 3.
晞觊释义:犹觊觎。晞,通“希”。宋 苏辙《颍滨遗老传下》:“盖自 熙寧 以来,小人执柄二十年矣,建立党与,布满中外。一旦失势,晞覬者多,是以创造语言,动摇贵近,脇之以祸,诱之以利,何所不至。”
- 4.
次对释义:⒈犹轮对。《新唐书·陆贽传》:“朕嗣位,见言事多矣,大抵雷同道听,加质则穷。故顷不詔次对,岂曰倦哉!”宋 戴埴《鼠璞·次对》:“次对即轮对……本朝侍从本与百官轮对,元祐 以 王存 奏罢之,復行於 绍圣 四年……是则次对轮对本无别议。”⒉待制官的别称。明 沉德符《野获编·词林·侍从官》:“宋 朝两府执政而下,最贵近者,多侍从。目六部尚书、杂学士,以至龙图等阁待制是也。以执政造膝之后,即召入讽议,故又名次对。”
- 5.
箴警释义:规谏警戒。 宋 阮阅《诗话总龟后集·达理》:“时其言有躰而无用,故为是诗以箴警之,庶其闻之而有发也。”《明史·李贤传》:“景泰 二年二月上正本十策,曰勤圣学,顾箴警,戒嗜慾,絶玩好,慎举措,崇节俭,畏天变,勉贵近,振士风,结民心。”
- 6.
貂冕释义:饰有貂尾的冠冕,为帝王贵近之臣所戴。
- 7.
貂珥释义:⒈貂,貂尾;珥,插。 指侍中、常侍之冠。因插貂尾为饰,故称。南朝 陈 徐陵《劝进梁元帝表》:“况臣等显奉皇华,亲承朝命,珪璋特达,通聘 河阳;貂珥雍容,寻盟 漳水。”唐 杨炯《后周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荣高近侍,赫奕禁门,雍容貂珥,日暮青琐。”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爱才》:“令弟从长,奕世近龙光,貂珥曾参于画室;舍妹夫人,十年陪凤輦,霓裳遂灿于朝霞。”⒉借指帝王贵近之臣。明 王世贞《寿宁侯故第歌》:“貂珥那传就日功,椒房已挟薰天势。”清 钱泳《履园丛话·谭诗·以人存诗》:“斌良《过拂水山庄》诗:
- 8.
貂鼹释义:即貂。 古以貂为鼠类动物,故称。貂尾为古代侍中、常侍的冠饰。借指贵近之臣。
- 9.
贵常释义:指天子贵近之臣。 常,常伯,常任,贵为天子近臣,故称。
- 10.
贵近释义:⒈显贵的近臣。唐 陆贽《奉天论拟与翰林学士改转状》:“夫行罚先贵近而后卑远,则令不犯;行赏先卑远而后贵近,则功不遗。”宋 刘安世《论章惇强买朱迎等田产事》之九:“臣等窃谓圣人制法,惟务至公,若行於匹夫而废於公卿,伸於庶民而屈於贵近,此乃姑息之弊政,非清朝之所宜行也。”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左右贵近,论率如此。”⒉敬重并亲近。《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⒊指显贵而亲近。清 侯方域《与吴骏公书》:“是时学士方少年,为天子贵近臣,文章
- 11.
饮金屑释义:使喝金屑酒。古代君王赐令后妃、贵近自尽的一种办法。见《三国志·魏志·高柔传》、《晋书·后妃传上·惠贾皇后》、又《赵王伦传》。后亦泛指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