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官 [guó guān]
1. 藩王的属官。
国官 引证解释
⒈ 藩王的属官。
引《南史·沉约传》:“﹝ 沉璞 ﹞初除 南平王 左常侍, 文帝 引见,谓之曰:‘……今日之授,意在不薄。王家之事,一以相委。勿以国官乖清涂为罔罔也。’”
《隋书·百官志下》:“诸王置国官。”
《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亮 国官 茹宽 知其谋,先告 孝宽。”
胡三省 注:“诸国公各有国官。”
宋 陆游 《蜡弹省札》:“天申、会庆节,止遣国官一员将命。”
国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北抗日义勇军释义:“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武装的统称。在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影响下,东北人民和国民党军队部分爱国官兵,组成了名为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数百支抗日武装,在东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但因缺乏统一领导和各部队间缺乏相互支援,至1933年春大部溃散。其中一部分,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的组成部分。
- 2.
冯瀛王释义:五代 时 冯道,曾倡议国子监校定“九经”,组工雕印,我国官府大规模刻书自此开始。
- 3.
分封制释义: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周灭商和东征以后,将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给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君位世袭,在其封国内 拥有统治权,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战国时分封的诸侯不世袭,只有征税权。秦 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汉初兼采之。七国之乱平定后,封国官吏全由中央任免,只征 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其性质已不相同。
- 4.
右宰释义:春秋时卫国官名。
- 5.
吏部释义:官署名。 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
- 6.
四大家族释义:指以蒋介石为首的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和陈立夫四大家族。 是旧中国官僚资产阶级的代表。
- 7.
国官释义:藩王的属官。《南史·沉约传》:“﹝ 沉璞 ﹞初除 南平王 左常侍,文帝 引见,谓之曰:‘……今日之授,意在不薄。王家之事,一以相委。勿以国官乖清涂为罔罔也。’”《隋书·百官志下》:“诸王置国官。”《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亮 国官 茹宽 知其谋,先告 孝宽。”胡三省 注:“诸国公各有国官。”宋 陆游《蜡弹省札》:“天申、会庆节,止遣国官一员将命。”
- 8.
境内释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管辖边界之内的区域,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用语中,“境内”特指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主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声称拥有主权的台湾地区之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拥有和声称拥有主权的地区统称为“国内”。
- 9.
实封释义:⒈诸侯实际可以占有的土地。清 江永《周礼疑义举要》卷二:“诸侯之地,土田为实封。”⒉古代封建国家名义上封赐给功臣贵戚食邑的户数与实际封赏数往往不符,实际上赐与的封户叫实封。《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十年》:“十一月乙未,初令宰相共食实封三百户。”胡三省 注引《唐会要》曰:“旧制,凡有功之臣赐实封者,皆以课户先準户数,州县与国官、邑官执帐,供其租调,各準配租调,远近,州县官司收其脚值,然后付国邑官司。其丁準此,入国邑者收其庸。”宋 高承《事物纪原·官爵封建·实封》:“《通典》曰:唐 封公侯无国土,其加实封者,则
- 10.
家臣释义:春秋 时各国卿大夫的臣属。 卿大夫家的总管叫宰,宰下又有各种官职,总称为家臣。后亦泛指诸侯、王公的私臣。《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叔孙氏 之司马 鬷戾 言于其众曰:‘若之何?’莫对。又曰:‘我家臣也,不敢知国。’”《史记·孔子世家》:“孔子 适 齐,为 高昭子 家臣,欲以通乎 景公。”《汉书·儒林传·张山拊》:“德配 周召,忠合《羔羊》,未得登司徒,有家臣,卒然早终,尤可悼痛!”颜师古 注:“家臣,若今诸公国官及府佐也。”清 顾炎武《七十二弟子》诗:“门人惟 季次,未肯作家臣。”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
- 11.
梅勒章京释义:亦称“梅楞章京”。 亦称“梅勒额真”。满语。清 代八旗官名。顺治 十七年后改称副都统。《清文献通考·职官一》:“凡我国官名,俱易以满语,勿仍袭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备御等旧名……一等副将,为一等梅勒章京;二等副将,为二等梅勒章京;三等副将,为三等梅勒章京。”《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噯!你那舅舅何曾戴得个红顶儿哟!当了个难的 乾清门 辖,好容易升了等儿,説这可就离得梅楞章京快了,谁知他从那么一升就升到那头儿去了。”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五:“国初官名,清 语居多……梅勒额真、梅勒章京皆今副都统。”
- 12.
治外法权释义:⒈外国人不受所在国管辖的一种特权。只有外国的元首、政府首脑、外交代表和联合国官员才能享有。⒉一国在他国境内所行使的管辖权,也就是“领事裁判权”。这种特权,是不平等条约的产物,违反主权原则,现已废除。
- 13.
经星释义:⒈旧称二十八宿等恒星曰经星。与行星称纬星相对。因恒星相对位置不变,故称。《穀梁传·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昔,恒星不见。恒星者,经星也。”范宁 注:“经,常也,谓常列宿。”《汉书·天文志》:“凡天文在图籍昭昭可知者,经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一十八名,积数七百八十三星,皆有州国官宫物类之象。”宋 沉括《梦溪笔谈·象数一》:“星有三类:一、经星,北极为之长;二、舍星,大火为之长;三、行星,辰星为之辰。”⒉即岁星。《史记·天官书》“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唐 司马贞 索隐引《天官占》:“岁星,一曰应星,一曰经
- 14.
翖侯释义:⒈古代西域诸国官号之一。⒉泛指外族首领。
- 15.
胶辽官话释义:中国官话方言的一区,主要分布于山东省的胶东半岛、辽宁省的辽东半岛,在黑龙江的二屯、虎林存有方言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