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惊问 惊问的意思
jīngwèn

惊问

简体惊问
繁体驚問
拼音jīng wèn
注音ㄐㄧㄥ ㄨㄣ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īng,(1) 骡马等因为害怕而狂奔起来不受控制。【组词】:惊车。惊群。马惊车败。(2) 害怕,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紧张不安。【组词】:惊恐。惊骇。惊愕。惊惶。惊诧。惊遽。惊厥。惊悟。惊心动魄。惊惶失措。惊世骇俗(言行出奇,使世人惊恐)。(3) 震动。【组词】:惊动。惊扰。惊堂木。打草惊蛇。(4) 出人意料的。【组词】:惊喜。

wèn,(1)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组词】:询问。问答。问题。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问津。质问。过问。(2) 为表关切而询问。【组词】:慰问。问候。问长问短。(3) 审讯,追究。【组词】:审问。问案。唯你是问。(4) 管,干预。【组词】:概不过问。(5)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例句】:我问他借几本书。(6) 姓。

惊问的意思

惊问 [jīng wèn]

1. 惊讶地问。


惊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仙槎释义:亦作“僊槎”。 神话中能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竹木筏。典出 晋 张华《博物志》卷三:“旧説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於查上,多齎粮,乘槎而去。十餘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餘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説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 蜀郡 访 严君平 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 蜀 问 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
    • 2.
      壁记释义:⒈嵌在墙上的碑记。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壁记》:“朝廷百司诸厅,皆有壁记。叙官秩创置及迁授始末,原其作意,盖欲著前政履歷,而发将来健羡焉。”唐 元稹《和乐天过秘阁书省旧厅》诗:“壁记欲题三漏合,吏人惊问十年来。”⒉州县官署也有壁记。如 唐 柳宗元 有《武功县丞壁记》、《馆驿使壁记》等。
    • 3.
      委蜕释义:⒈谓自然所付与的躯壳。《庄子·知北游》:“孙子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金 王若虚《感秋》诗:“此身委蜕耳,毁弃无足惜。”明 张居正《葬地论》:“彼以为此天地之委蜕也,无之而不可藏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章阿端》:“惊问,则 端娘 已毙牀上,委蜕犹存。”⒉羽化。唐 刘禹锡《含辉洞述》:“意其尝为食霞御气者之所游息委蜕而去不知其几千百年。”⒊用为死亡的婉词。宋 王安石《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委蜕亦何恨,吾皃已长鬣。”王闿运《余世松诔》:“将及秋试,遽婴时沴,寝疾兼旬,溘为委蜕。”
    • 4.
      摩诃至那释义:古代 印度 人对我国的尊称。摩诃,犹言大。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羯若鞠闍国》:“当此东北数万餘里,印度 所谓 摩訶至那国 是也。”亦称“摩訶震旦”。《新唐书·西域传上·天竺》:“贞观 十五年……帝命云骑尉 梁怀璥 持节慰抚,尸罗逸多 惊问国人:‘自古亦有 摩訶震旦 使者至吾国乎?’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 摩訶震旦。”
    • 5.
      见说释义:⒈告知,说明。晋 张华《博物志》卷三:“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説来意,并问此是何处。”⒉犹听说。唐 李白《送友人入蜀》诗:“见説 蚕丛 路,崎嶇不易行。”《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今日见説,却记得你前年间曾言 苏州 所遇,果非虚话了。”清 李渔《蜃中楼·离愁》:“见説红颜薄命,不信今生心儿愿儿果得盈。”
    • 6.
      食鸡肋释义:比喻做无多大意义而又不忍舍弃的事情。 语本《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备 因险拒守”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九州春秋》:“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 杨脩 便自严装,人惊问 脩:‘何以知之?’脩 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 汉中,知王欲还也。’”宋 苏轼《相视新河秉道有诗次韵》之一:“从来自笑画虵足,此事何殊食鸡肋。”

惊问(jingw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惊问是什么意思 惊问读音 怎么读 惊问,拼音是jīng wèn,惊问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惊问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