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迎秋 迎秋的意思
yíngqiū

迎秋

简体迎秋
繁体
拼音yíng qiū
注音ㄧㄥˊ ㄑㄧㄡ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íng,(1) 接。【组词】:迎接。欢迎。迎宾。迎候。(2) 面对着,冲着。【组词】:迎面。迎风(a.对着风;b.随风)。迎刃而解(jiě)。(3) 揣度别人心意而投其所好。【组词】:逢迎。迎合。

qiū,(1) 一年的第三季。【组词】:秋季。秋景。秋水(喻人的眼睛,多指女子的)。秋波(喻美女的眼睛)。三秋(①指秋收、秋耕、秋播;②指三年)。秋高气爽。(2) 庄稼成熟的时期。【组词】:麦秋。(3) 指一年。【组词】:千秋万代。(4) 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秋。(5) 一种运动和游戏用具称“秋千”。(6) 姓。

基本含义

迎接秋天的到来

迎秋的意思

迎秋 [yíng qiū]

1. 古代祭礼之一。古人以秋和五方之西、五色之白相配应,故于立秋日,天子率百官出西郊祭白帝,迎接秋季到来。

迎秋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祭礼之一。古人以秋和五方之西、五色之白相配应,故于立秋日,天子率百官出西郊祭 白帝,迎接秋季到来。

《礼记·月令》:“﹝孟秋之月﹞立秋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於西郊。”
郑玄 注:“迎秋者,祭 白帝 白招拒 於西郊之兆也。”
《后汉书·祭祀志中》:“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 白帝 蓐收。车旗服饰皆白。”


迎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郊释义:谓东郊、南郊、西郊、北郊、中郊。古代礼仪,帝王于五郊设祭迎气。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祭 青帝 句芒;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 赤帝 祝融;立秋前十八日,迎 黄灵 于中兆,祭 黄帝 后土;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 白帝 蓐收;立冬之日,迎冬于北郊,祭 黑帝 玄冥。《后汉书·明帝纪》:“是岁(中平 二年),始迎气於五郊。”
    • 2.
      军率释义:军中统帅。 《左传·哀公十七年》:“子穀 曰:‘观 丁父,鄀 俘也,武王 以为军率。’”《吕氏春秋·孟秋》:“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於西郊。还,乃赏军率武人於朝。”参见“军帅”。
    • 3.
      迎气释义:上古于立春日祭 青帝,立夏日祭 赤帝,立秋日祭 白帝,立冬日祭 黑帝;后汉 除祭四帝外,又于立秋前十八日祭 黄帝。用以迎接四季,祈求丰年,谓之“迎气”。《后汉书·明帝纪》:“﹝ 永平 二年﹞始迎气於五郊。”《隋书·礼仪志二》:“后齐 五郊迎气,为坛各於四郊,又为黄坛於未地。”《旧唐书·王方庆传》:“四时迎气,四入也。”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非无鬼》:“自四郊迎气,以至大儺逐疫,恶恶皆明鬼也。”参见“迎春”、“迎夏”、“迎秋”、“迎冬”。
    • 4.
      送夏释义:⒈谓送别夏天。 晋 潘尼《七月七日侍皇太子宴玄圃园诗》:“朱明 送夏,少昊 迎秋。”南朝 宋 谢灵运《山居赋》:“送夏蚤秀,迎秋晚成。”⒉旧俗嫁女之后,逢夏季赠送夏令用物给女与婿,谓之“送夏”。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妇女》:“《金陵杂誌》:‘送夏……女儿出阁后,一逢夏日,即送壻与女罗纱之衣。’”⒊指农家于夏忙结束后走访亲友。贾平凹《浮躁》六:“麦子全部收清后……点种了包谷,开始了一年一度蒸了新麦面的馍馍走亲访友的送夏了。”

迎秋(yingqi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迎秋是什么意思 迎秋读音 怎么读 迎秋,拼音是yíng qiū,迎秋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迎秋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