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 [zhì zǐ]
1. 一种与氢原子核相同的基本粒子;它和中子都是所有其他原子核的组成部分,它带有一个在数值上等于电子电荷的正电荷,并具有1.672×10 -24 克的质量。
英[ proton; ]
2. 古时派往别国做人质的人,多为王子或诸侯之子。
英[ hostage; ]
质子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派往别处或别国去作抵押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
引《穀梁传·隐公八年》:“盟诅不及三王,交质子不及二伯。”
《魏书·蛮传》:“泰常 八年, 蛮 王 梅安 率渠帅数千朝京师,求留质子以表忠款。”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大中 初, 云南 朝贡,及 西川 质子,人数渐多。”
清 吴殳 《秦》诗:“质子妖姬货可居,六王未毕已邱墟。”
章炳麟 《訄书·弭兵难》:“説者曰:吾岂徒乞盟,将假贷於彼,而要之相率以衞我,则是以彼之金币为质子也。”
⒉ 物理学名词。构成原子核的基本粒子。带正电,所带电量和电子相等,质量为电子的1836.5倍。各种原子所含的质子数不同。氢的原子核由一个质子组成,因亦用指氢的原子核。
国语词典
质子 [zhì zǐ]
⒈ 原子核中的一种基本粒子。带正电,质量约为电子的一千八百四十倍。任何化学元素的原子序数即为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质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子释义: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一,质量约和质子相等。不带电,单独存在的中子容易进入原子核,可以用来轰击原子核,引起核反应。
- 2.
中子态释义: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这种形态下的物体密度极大,电子和质子大量结合成中子。
- 3.
二伯释义:⒈指 周 初分别主管东方和西方诸侯的两位重臣 周公 和 召公。《孔丛子·居卫》:“古之帝王,中分天下,使二公治之,谓之二伯。”《礼记·王制》:“八伯各以其属,属於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为左右,曰二伯。”郑玄 注:“自 陕 以东,周公 主之,自 陕 以西,召公 主之。”宋 王安石《对难》:“成王 之王天下也,尊二伯,诛二叔。”⒉指 齐桓公 晋文公 两位霸主。《穀梁传·隐公八年》:“誥誓不及五帝,盟诅不及三王,交质子不及二伯。”范宁 注:“二伯,谓 齐桓 晋文。”晋 刘琨《重赠卢谌》诗:“重耳 任五贤,小白
- 4.
元素释义:⒈要素。⒉在代数学中组成联合的各个部分,如723和312中的7,2,3,1。在几何学中构成图形的各个部分,如构成三角形的边和角。⒊化学上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如氧元素、铁元素。
- 5.
加速器释义:一种能将带电粒子(电子、质子以及其他带电粒子)加速到很高速度的装置。 主要用来做原子、原子核、粒子物理实验研究,也用于工业无损探伤、医治肿瘤、种子辐照和抗辐射材料辐照等。
- 6.
原子序数释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原子的核电荷数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号码,同时也是原子核的质子数。
- 7.
原子核释义:简称核。原子的核心部分。带正电,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质量的绝大部分集中在核里,但它的直径还不到原子直径的万分之一,只有10-13 — 10-12 厘米。
- 8.
反物质释义:物理学上指原子核由反质子和反中子组成的带负电荷的物质。 反核子(反质子和反中子)组成反原子核,反原子核和正电子组成反原子,各种反原子组成各种反物质。
- 9.
反粒子释义:正电子、反质 子、反中子等粒子的统称。 相对于电子、质子、中子等粒子而命名。反粒子及其对应粒子(如正电子和电 子)的质量、自旋、磁矩和平均寿命都相同。如果带电,则所带的电量与对应粒子相等而符号相反;磁矩 和自旋的取向关系也相反。反粒子与对应粒子相遇时就转化为他种粒子(光子、介子等)。
- 10.
同位素释义: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同而质量数(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占同一位置。如氯有两种同位素,原子序数均为17,但质量数分别为35和37。
- 11.
大统一理论释义:试图把强作用、弱作用与电磁作用统一起来的理论。 要点是:各种作用的强度与能量有关,能量增大时,强作用减弱、弱作用增强,能量达到1025电子伏时,这三种作用就统一成一种作用(规范作用)。预言质子也会衰变,其寿命约1032年左右。
- 12.
夸克释义:组成质子、中子等粒子的更小的粒子。 [英quark]
- 13.
对撞机释义:高能物理实验 用的使相对运动的高能粒子进行对撞的装置。 实验用粒子经加速器加速后进入对撞机,在对撞机中,两 束粒子沿相反方向在环形(或直形)真空管道中进一步加速,提高能量,在预定地点发生对撞,产生各种 现象,以供研究。对撞机能进行质子与质子、质子与反质子、质子与电子、电子与正电子之间的对撞。
- 14.
幻数释义:整数8,20,28,50,82,126;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中子数为幻数时或两者均为幻数时,其稳定性和结合能均较平均值为大,且具有其它特性。
- 15.
微观世界释义:通常指电子、质子、中子等肉眼看不到的极微小的物质世界。物理学中,微观物体一般指小于一亿分之一厘米的物体。
- 16.
核子释义:构成原子核的粒子,即质子和中子的统称。
- 17.
核素释义:具有一定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一类原子核所对应的原子,如铀-234、铀-235和铀-238是三种不同的核素,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而核性质不同。
- 18.
正电释义:质子所带的电,物体失去电子时带正电。旧称阳电。
- 19.
正电荷释义:在一般物质中质子所具有的电荷类型,中性物体失去若干电子后即带正电荷。
- 20.
湮没释义:⒈埋没:湮没无闻。⒉一个粒子和一个反粒子相结合而转化成其他粒子的现象。如正负电子结合而放出一对光子,正负质子结合而放出一对正负π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