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电 [zhèng diàn]
1. 以质子为基本单位的电。当物体产生缺少电子的效应时的现象。
英[positive electricity;]
国语词典
正电 [zhèng diàn]
⒈ 物体失去电子时表现出的带电现象,此性质的电称为「正电」。如玻璃棒摩擦丝织品后所产生的电即为正电。
正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和释义:⒈酸和碱经过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水,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生成的物质失去酸和碱的性质。⒉抗毒素或抗毒血清跟毒素起作用,产生其他物质,使毒素的毒性消失。⒊物体的正电量和负电量相等,不显带电现象的状态叫中和。⒋使中和,泛指折中性质不同的事物,使各自都保留一部分特性,同时也丧失一部分特性:中和不同意见。
- 2.
介子释义:质量介于电子和核子之间的粒子。种类较多,性质不稳定,有的带正电,有的带负电,有的不带电,能用来轰击原子核,引起核反应。
- 3.
偏置释义:稍加负电压或正电压(如真空管栅极)
- 4.
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释义:由卢瑟福等人所做的α粒子穿透金属薄膜后向各个方向散射的实验。之前汤姆生认为中性原子中的等量正负电荷均匀分布在原子内。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薄膜,发现不同散射角度的粒子数目不一,经分析,他认为原子由带正电的很小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
- 5.
原子释义:组成单质和化合物分子的最小粒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在核外运动的与核电荷数相等的电子组成。在一般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
- 6.
原子核释义:简称核。原子的核心部分。带正电,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质量的绝大部分集中在核里,但它的直径还不到原子直径的万分之一,只有10-13 — 10-12 厘米。
- 7.
反物质释义:物理学上指原子核由反质子和反中子组成的带负电荷的物质。 反核子(反质子和反中子)组成反原子核,反原子核和正电子组成反原子,各种反原子组成各种反物质。
- 8.
反粒子释义:正电子、反质 子、反中子等粒子的统称。 相对于电子、质子、中子等粒子而命名。反粒子及其对应粒子(如正电子和电 子)的质量、自旋、磁矩和平均寿命都相同。如果带电,则所带的电量与对应粒子相等而符号相反;磁矩 和自旋的取向关系也相反。反粒子与对应粒子相遇时就转化为他种粒子(光子、介子等)。
- 9.
对撞机释义:高能物理实验 用的使相对运动的高能粒子进行对撞的装置。 实验用粒子经加速器加速后进入对撞机,在对撞机中,两 束粒子沿相反方向在环形(或直形)真空管道中进一步加速,提高能量,在预定地点发生对撞,产生各种 现象,以供研究。对撞机能进行质子与质子、质子与反质子、质子与电子、电子与正电子之间的对撞。
- 10.
带电释义:物体上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
- 11.
带电序列释义:不同物质的物体互相摩擦时,一定是一种物体带正电荷,另一种物体带负电荷。
- 12.
正价释义:⒈带正电荷离子的价。⒉一个原子能够给出的电子数。
- 13.
正电释义:质子所带的电,物体失去电子时带正电。旧称阳电。
- 14.
正电荷释义:在一般物质中质子所具有的电荷类型,中性物体失去若干电子后即带正电荷。
- 15.
正离子释义:带正电荷的离子,如钾离子K+,铵离子等。也叫阳离子。
- 16.
电动势释义:单位正电荷沿回路移动一周所做的功,叫做电源的电动势。电源不输出电流时,电源的电动势等于两极间的电势差。单位是伏特。
- 17.
电势释义:也叫电位。描 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电场中某点的电势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在该点时所具有的势能。单位是伏特。理论上把无限远处作为电势零点,实际上常取地球表面为电势零点。
- 18.
电势差释义:也叫电位差 、电压。 电场或电路中两点间的电势之差。数值上等于电场力使单位正电荷从一点移到另一点时所做的 功。单位是伏特。
- 19.
电场强度释义:表示电场 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场强度等于单位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电场力的方向即 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单位是伏/米。
- 20.
电浆现象释义:大自然中原本中性的空气,因为某一些物理作用的关系,而形成带正电及负电的气体,当这两种气体再重新结合为中性的气体时,往往就会放出一些光,又称为球状闪电,会随着气流在大气中跳动,它的外形会可能会形成人们所拍到过幽浮的形状,如扁平形、雪茄形、椭圆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