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训示 训示的意思
xùnshì

训示

简体训示
繁体訓示
拼音xùn shì
注音ㄒㄩㄣˋ ㄕ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ùn,(1) 教导,教诲。【组词】:训诫。训蒙(教育儿童)。训迪(教诲开导)。教(jiào )训。培训。(2) 可以作为法则的话。【组词】:家训。(3) 典式,法则。【组词】:不足为训。(4) 解释词的意义。【例句】:训诂(解释古书中的字、词句的意义。亦称“训故”、“诂训”、“故训”)。训读(日文借用汉字写日语原有的词,用日语语音读汉字)。

shì,(1) 表明,把事物拿出来或指出来使别人知道。【组词】:示警。示范。示弱。示威。示众。示意。告示。指示。请示。(2) 对来信的敬称。【组词】:赐示。

基本含义

教导、告诫、劝诫。

训示的意思

训示 [xùn shì]

1. 上级、长辈对下级、晚辈的训导。

[instructions to subordinates;]

训示 引证解释

⒈ 训导指示。后多指上级对下属或长辈对晚辈的指示。

南朝 宋 何承天 《达性论》:“故天地以俭素训民,乾坤以易简示人,所以训示慇懃若此之篤也。”
唐 李商隐 《为荥阳公进贺冬银等状》:“比从训示,堪备指呼。”
叶君健 《自由》一:“他整了整衣冠,命令他的卫士、挑夫和轿夫们停下休息三分钟,他有训示要下达。”


国语词典

训示 [xùn shì]

⒈ 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的教导指示。


训示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训导释义:教育训诫。
    • 2.
      训责释义:训诫和斥责。

训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典训释义:⒈《尚书》中《尧典》、《伊训》等篇的并称。指经典或《尚书》。⒉准则性的训示。
    • 2.
      明敕释义:亦作“明疎”。明白地训示或告诫。《汉书·平帝纪》:“其明敕百寮,妇女非身犯法,及男子年八十以上七岁以下,家非坐不道,詔所名捕,它皆无得繫。”《后汉书·黄琼传》:“明勑近臣,使遵法度。”唐 韩愈《论淮西事宜状》:“宜明勑诸军,使深知此意。”
    • 3.
      札饬释义:⒈写信训斥。 一般用于长辈对晚辈。⒉旧时官府上级对下级发文训示。⒊指旧时官府上级对下级的训示公文。
    • 4.
      格训释义:正确而至当的训示。
    • 5.
      肃启释义:⒈敬启。书札用语。如:肃启者:顷接训示,敬悉种切。⒉用于署名之末。如:某某肃启。
    • 6.
      肃啓释义:⒈敬启。书札用语。如:肃启者:顷接训示,敬悉种切。⒉用于署名之末。如:某某肃启。
    • 7.
      训事释义:谓训示应做的事。
    • 8.
      训俭释义:训示以节俭。
    • 9.
      训对释义:对训示的对答、争执。唐 颜真卿 《与郭仆射书》:“昨 裴僕射 误欲令左右丞勾当尚书,当时輒有训对。僕射恃贵张目,见尤介众之中,不欲显过。”
    • 10.
      训政释义:⒈旧时皇帝退位为太上皇,嗣皇帝仍须禀承训示处理大政,或皇太后垂帘听政,皆谓之“训政”。清 朱珪《<御制毓庆宫记>恭跋》:“丙辰元日,重光重轮,授璽於我皇上,以 毓庆宫 为重华之协,训政、听政者三年,所谓继德者如是之久而化成也。”清 黄遵宪《感事》诗:“授受元辰纪上仪,帝尧 训政典留貽。”何刚德《春明梦录》卷下:“孝钦太后 重出训政,引见迟至黎明,则微露倦勤意矣。”⒉指 孙中山 提出的建立“民国”程序的第二阶段。他把建立“民国”的程序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主张在训政阶段施行约法,由政府派出经过训练、
    • 11.
      训条释义:犹教条。亦指逐项开列、命令下属遵照执行的训示。
    • 12.
      训示释义:⒈教导指示:训示子侄。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的指示:聆听校长的训示。
    • 13.
      遵率释义:亦作“遵帅”。犹服从,遵从。《北史·崔昂传》:“帝寻幸 晋阳,将发,敕递相遵率;不者,命 昂 以闻。”清 林则徐《遵旨宣布英国罪状并设法驱逐该国船只出口折》:“臣等跪读之下,仰见我皇上乾纲独断,震叠诸番,训示严明,俾有遵率。”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上》:“大皞 以降,力政经营,并包殊族,使种姓和齐,以遵率王道者数年。”
    • 14.
      面谕释义:当面给予训示或下达命令。

训示(xun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训示是什么意思 训示读音 怎么读 训示,拼音是xùn shì,训示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训示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