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事 [xún shì]
1. 故意制造事端或找麻烦。
寻事 引证解释
⒈ 故意制造事端或找麻烦。
引《三国演义》第四六回:“恐 公瑾 心怀妬忌,又要寻事害 亮。”
茅盾 《子夜》十三:“天杀的强盗,赤老,平白地来寻事!”
国语词典
寻事 [xún shì]
⒈ 故意制造事端或借故找麻烦。
引《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恐公瑾心怀妒忌,又要寻事害亮。」
近挑衅
寻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反本溯源释义:比喻追寻事情的根源。
- 2.
啰唣释义:吵闹寻事(多见于早期白话)。 唣(zào)。
- 3.
国恶释义:指有损国家的坏事、丑事。 《左传·僖公元年》:“公出復入,不书,讳之也。讳国恶,礼也。”孔颖达 疏:“国内有乱,致令公出,不书‘公出復入’,讳国乱也。国乱,国之恶事,讳国恶,是礼也。”宋 江休复《江邻几杂志》:“司马君实 充史讨,白执政:《时政记》、《起居注》皆并不载 元昊 叛命、北戎请地事,欲就枢密府检寻事迹,以备载録。龎相 自至史院商量,孙朴 兼修国史之任,云:‘国恶不可书。’”
- 4.
存神索至释义:旧指品德高尚的人注重保养精神,以探寻事物深奥的道理。
- 5.
寻事释义:找麻烦;故意引起争端:寻事挑衅。
- 6.
寻闹释义:寻事吵闹。
- 7.
寻非释义:寻事生非。
- 8.
怀恶释义:心怀邪恶。《公羊传·昭公十一年》:“怀恶而讨不义,君子不为也。”《周书·武帝纪下》:“而彼怀恶不悛,寻事侵軼。”
- 9.
拏粗挟细释义:寻事生非;挑剔冒犯。
- 10.
拿粗挟细释义:拿:刁难;挟:挟制;粗细:指大小粗细之事。比喻寻事生非;挑剔冒犯。
- 11.
挑茶斡刺释义:指寻事生非。
- 12.
挟细拿粗释义:挟:挟制;拿:刁难。 比喻寻事生非;挑剔冒犯。
- 13.
挤讹头释义:谓寻事讹诈。
- 14.
捉鸡駡狗释义:犹指桑骂槐。《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又每日间限定 石小姐 要做若干女工鍼指还他。倘手迟脚慢,便去捉鸡駡狗,口里好不乾净。”《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徐氏 心中一发痛恨,自此日逐寻事聒噪,捉鸡駡狗。”
- 15.
捣麻烦释义:有意寻事,使人感到麻烦。
- 16.
条流释义:⒈体例;纲目。 《宋书·谢灵运传》:“太祖 登祚……令 灵运 撰《晋书》,粗立条流,书竟不就。”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前史所述 魏、晋 诸家书目,条流仅举,銓次靡详,惟 阮 氏《七録》始末,备载《弘明集》中。”⒉流派;类别。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诸子》:“条流殊迹,若有区囿。”《隋书·经籍志二》:“汉 时 刘向《别録》、刘歆《七略》,剖析条流,各有其部,推寻事迹,疑则古之制也。”⒊指细流,小道。清 恽敬《大云山房文稿二集目录序》:“是故六艺要其中,百家明其际会;六艺举其大,百家尽
- 17.
由子释义:⒈即游子。 由,通“游”。⒉理由;借口。如:要和他寻事,非得有个由子不可。
- 18.
穷源释义:⒈河流的发源处。唐 薛能《黄河》诗:“人间无 博望,谁復到穷源?”⒉穷尽水流的源头。宋 梅尧臣《入泽王河口》诗:“远水路已别,古汊未穷源。”⒊亦作“穷原”。探寻事物的本原。宋 赵与时《宾退录》卷二:“读 横渠 诗,最爱其一篇云:‘学《易》穷源未到时,便将虚寂眇心思。’”清 魏源《筹鹾篇》:“夫推其本以齐其末,君子穷原之学也。”孙中山《民族主义》第五讲:“像这样宗族中穷源极流的旧习惯,在 中国 有几千年,牢不可破。”
- 19.
罗唣释义:吵闹;寻事。
- 20.
罗皂释义:⒈吵闹:寻事。⒉骚扰。⒊纠缠。⒋啰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