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举 [bìng jǔ]
1. 同时举办,一齐进行。
例土洋并举。
英[develop (run,work) simultaneously;]
并举 引证解释
⒈ 同时举办;同时举起;同时列举。
引毛泽东 《做革命的促进派》:“必须实行工业与农业同时并举,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和现代化的农业。”
孙犁 《<刘绍棠小说选>序》:“现实主义的旗帜,是与 中国 革命的旗帜同时并举的。”
並舉:1.相互荐举。 《楚辞·离骚》:“世並举而好朋兮,夫何煢独而不予听!”
王逸 注:“相与朋党,並相荐举。”
例如:把这两者并举是不妥当的。
⒉ 同时荐举。
引《汉书·宣帝纪》:“唯恐羞先帝圣德,故並举贤良方正以亲万姓。”
⒊ 同时列举。
引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二:“因知《招魂》乃 原 作也。若属 宋玉 所作, 史公 必不与诸篇并举。”
国语词典
并举 [bìng jǔ]
⒈ 同时兴办。
并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四运动释义:中国人民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五千多名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并举行示威游行,反对北洋政府准备在损害中国主权的《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示威的学生遭到镇压,全国学生纷起声援。6月3日,北洋政府又大批逮捕学生,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怒。上海、天津、南京等地工人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罢工和游行示威,全国各重要城市也纷纷罢市,形成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职务,释放了被捕学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运动取得了胜利。这次运动促进
- 2.
凤声释义:凤凰的鸣声。亦比喻美妙的乐声。汉 刘向《列仙传·萧史》:“﹝ 萧史 ﹞日教 弄玉 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唐 杜甫《凤凰台》诗:“西伯 今寂寞,凤声亦悠悠。”唐 张祜《周员外席上观柘枝》诗:“鸞影乍迴头并举,凤声初歇翅齐张。”
- 3.
剗刷释义:⒈搜刮;搜集。宋 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例》:“至遇军国郊祀之大费,则遣使剗刷,殆无餘藏。”⒉引申为征调。宋 苏辙《乞罢修河司札子》:“朝廷为之置修河司,调发民夫,剗刷役兵,差文武官吏收买稍芟,百废并举。”
- 4.
历载释义:⒈经历多年。《汉书·宣帝纪》:“唯恐羞先帝圣德,故并举贤良方正以亲万姓,歷载臻兹,然而俗化闕焉。”颜师古 注:“多歷年载,迄至于今。”《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是以 燕 齐 之祀与 周 并转,子继弟及,歷载不堕。”汉 刘肇《策免韦彪》:“彪 以将相之裔,勤身飭行,出自州里,在位歷载。”⒉经历的年代。汉 张衡《东京赋》:“巨猾间舋,窃弄神器,歷载三六,偷安天位。”《宋书·谢灵运传论》:“自 建武 暨乎 义熙 歷载将百。”
- 5.
同逆释义:共同叛逆。《晋书·刘聪载记》:“今 司马氏 跨据 江 东,赵固、李矩 同逆相济,兴兵聚众者皆以 子鄴 为名,不如除之,以絶其望。”《南史·宋纪下》:“﹝ 泰始 元年﹞甲申,郢州 刺史 安陆王 子绥、会稽 太守 寻阳王 子房、临海王 子頊 并举兵同逆。”明 沉德符《野获编·兵部·西南诸捷》:“癸未之 缅甸 大酋 莽瑞体 反,纠 陇川 酋 岳凤 同逆。”
- 6.
四一八节释义:也称“娘娘会”。新疆锡伯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夏历四月十八。纪念先民从东北迁居新疆。这一天,青年男子骑着骏马出外野游,年轻妇女和老人到野外踏青、野餐。家家户户都吃鲜鱼,做蒸肉,并举行唱歌、跳舞、赛马、刁羊、射箭等活动。
- 7.
大酒释义:⒈醇酒。 常与“肥肉”并举,谓酒席丰盛。⒉宋代称冬腊酿蒸,候夏而出者为“大酒”。见《宋史·食货志下七》。
- 8.
娄郝释义:指 唐 大臣 娄师德、郝处俊。 因二人为官清廉,皆得善终,故以并举。
- 9.
孟诗韩笔释义:在诗歌创作中追求奇崛险怪方面,中唐时期著名诗人韩愈和孟郊的诗风有近似之处,后人论诗常以“韩孟”并举。又因韩愈以散文著称,孟郊以诗名世,当时有“孟诗韩笔”之誉。
- 10.
并举释义:不分先后,同时举办:工农业并举。
- 11.
开门节释义:也称“出洼”。信奉小乘佛教的傣、布朗、德昂和部分佤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傣历十二月十五日(约夏历九月中)。这一天,安居斋戒期已满,男女老少盛装去寺里拜佛,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献佛,并举行盛大集会,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灯,跳舞,并舞灯环游各村寨,庆祝安居斋戒期结束。
- 12.
救世军释义:基督教(新教)的一个社会活动组织。 1865年由牧师 布斯 创立于 伦敦。该组织以救济贫困为主旨,广泛进行宗教宣传,招收教徒,并举办“慈善”事业。1878年起仿效军队形式进行编制,教徒称“军兵”,教士称“军官”。1880年正式定名为“救世军”,后发展到 欧 美 各国。二十世纪初传入 中国。端木蕻良《乡愁》三:“奶奶,我知道,今天是星期,救世军布道了,我听见的,打大鼓。”
- 13.
族举释义:并举。
- 14.
枭破镜释义:枭与獍。旧时以为皆忤逆动物,故以并举。破镜,兽名,即獍。
- 15.
清济释义:济水 清澈,诗文中常与浊 河 并举,用以喻忠正。《战国策·燕策一》:“吾闻 齐 有清 济、浊 河,可以为固。”《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纷虹乱朝日,浊 河 秽清 济。”李善 注:“孔安国《尚书》注曰:‘济水 入 河,并流十数里,清浊异色,混为一流。’亦喻谗邪之秽忠正也。”唐 杜甫《寄狄明府博济》诗:“狄公 执政在末年,浊 河 终不污清 济。”
- 16.
省形释义:省略形声字意符的笔画。传统简化汉字方法的一种。如《说文·目部》:“省,视也。从眉省,从屮。”又《冓部》:“爯,并举也。从爪,冓省。”
- 17.
祥练释义:《礼记·檀弓上》:“练而慨然,祥而廓然。 ”又《杂记下》:“期之丧,十一月而练,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练,本指父母丧后第十一月,改素服为练服之祭;祥,原指父母丧后满一周年之祭。后因以“祥练”指丧期或丧服。《晋书·顾和传》:“尚书令礼已过祥练,岂得听不赴急疾而遂罔极之情乎!”宋 苏轼《札子》:“臣谓 宗晟 未经祥练之变,且无金革之虞。”明 章懋《与谢方石鸣治书》之三:“先人弃诸孤,甫经祥练,而季弟继亡,二丧并举,哀恫罔极。”
- 18.
臂指释义:谓运用自如;指挥灵便,如臂之使指。语出 汉 贾谊《陈政事疏》:“今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唐 元稹《授刘悟昭义节度使制》:“遂驻腹心之雄,以供臂指之用。”明 宋濂《题张如心<初修谱叙>后》:“积岁既久,上下相安,军民之间,匪但臂指相似,抑有家人妇子之意。”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如此则内外并举,臂指灵通,宪章草完,奉行有準。”
- 19.
舒惨释义:语出《文选·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 ”薛综 注:“阳谓春夏,阴谓秋冬。”李善 注引《春秋繁露》:“春之言犹偆也,偆者,喜乐之貌也。秋之言犹湫也,湫者,忧悲之状也。”后以“舒惨”作为表示“苦乐”、“好坏”、“阴晴”、“丰歉”等两个对立概念并举的词语。
- 20.
被动句释义:是“被”字句并举例说明,被动句的注意事项,使用被动句的适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