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继 [guò jì]
1. 将自己的儿子给无子的兄弟、堂兄弟或亲戚做儿子。
例小虎过继给他三叔家已二十年了。
英[ adopt a young relative; ]
2. 没有儿子的人把兄弟、堂兄弟或亲戚的儿子收养为自己的儿子。
英[ have one's child adopted by a relative; ]
过继 引证解释
⒈ 犹过房。
引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四折:“有 程婴 的孩儿,因为过继与我,唤做 屠成。”
《红楼梦》第九一回:“他就是我的过继兄弟,本住在屯里,不惯见人。”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二:“一来拜年,二来也是商量过继承主的事。”
国语词典
过继 [guò jì]
⒈ 自己没有儿子而以兄弟、亲戚或他人之子为后嗣,称为「过继」。也作「过房」。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府尹道:『你还有别的儿子或是过继的否?』」
过继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义子释义:⒈即义儿。《儒林外史》第二五回:“立过继文书 倪霜峰,今将第六子 倪廷璽,年方一十六岁,因日食无措,夫妻商议,情愿出继与 鲍文卿 名下为义子。”清 李渔《玉搔头·括要》:“在下皇帝义子左军都督 朱彬 是也。”参见“义儿”。⒉套盒的内盒。宋 洪迈《容斋随笔·人物以义为名》:“合中小合子曰义子。”
- 2.
乞养释义:⒈请求供养。⒉收养;过继。⒊请求辞职回家奉养父母。
- 3.
亲娘释义:⒈亲生母。《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我这位婆婆,从见你那日起,以至如今,是怎生般待你,难道还抵不得你一位亲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九回:“我今年五十多岁,没有几年的人了,只要他将来肯当我亲娘一般,送我的终,我的一分家当便传授给他,也不去族中过继什么儿子了。”⒉方言。对祖母的称呼。洪深《香稻米》第一幕:“我这里快调好了,亲娘。”
- 4.
出后释义:出继,过继给他人为后代。 《晋书·顾众传》:“众 出后伯父,早终,事伯母以孝闻。”《周书·柳庆传》:“庆 出后第四叔,及遭父忧,议者不许为服重。”《旧唐书·赵王福传》:“赵王 福,太宗 第十三子也,贞观 十三年受封,出后 隐太子 建成。”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现任大臣子弟登第》:“弘治 十八年乙丑,第一甲二名 谢丕,又为 迁 之子,以出后其叔 选,不书本父 文正公 名。”
- 5.
出嗣释义:过继给他人为子。
- 6.
出继释义:过继给别人做儿子:他三岁时出继给伯父。
- 7.
前家后继释义:前妻之子或过继之儿。
- 8.
承顾释义:承继看管。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我枉有家私,无个后人承顾,自己生不出,街市上但遇着卖的,或者肯过继的,是男是女,寻一个来与我两口儿喂眼也好。”
- 9.
继嗣释义:⒈过继。⒉继承者。
- 10.
继子释义:⒈过继来的儿子。⒉后夫或后妻原有的儿子。
- 11.
螟立释义:谓立为螟蛉子。 犹过继。
- 12.
螟蛉子释义:⒈养子;过继儿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回目:“张员外 义抚螟蛉子,包龙图 智赚合同文。”清 杨懋建《京尘杂录·辛壬癸甲录》:“桂喜,居 松秀堂,杨寳林 螟蛉子也。”⒉比喻有承继关系的事物。《人民文学》1981年第5期:“文章指出 曾今可 写的白话诗,实际上却是旧体诗的螟蛉子。”参见“螟蛉”。
- 13.
贱行释义:⒈看轻任事。《礼记·坊记》:“民犹贵禄而贱行。”郑玄 注:“行,犹事也;言务得其禄不务其事。”⒉卑劣的行为。《战国策·齐策六》:“昔 管仲 射 桓公,中鉤,篡也;遗 公子纠 而不能死,怯也;束缚桎梏,辱身也。此三行者,乡里不通也,世主不臣也。使 管仲 终穷抑幽囚而不出,惭耻而不见,穷年没寿,不免为辱人贱行矣。”⒊低下的职业。《史记·货殖列传》:“行贾,丈夫贱行也,而 雍 乐成 以饶。”⒋用以谦称自己从事的行业。《儒林外史》第二五回:“你老人家若肯不弃贱行,把这小令郎过继与我。”
- 14.
踵继释义:⒈犹接续。⒉过继。
- 15.
转房释义:一种旧习俗。指女子例须嫁给亡夫的弟兄,或指子女在家族内过继。
- 16.
过养释义:犹过继。
- 17.
过嗣释义:犹过继。
- 18.
过房释义:过继。
- 19.
过房之命释义:过继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