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辈 [nián bèi]
1. 年纪和辈分。
英[age and seniority in the family or clan; seniority according to age;]
年辈 引证解释
⒈ 年龄和行辈。
引宋 王谠 《唐语林·言语》:“陆长源 以旧德为 宣武 行军司马, 韩愈 为巡官,或讥年辈相悬。”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前陕西按察使权巡抚事张公墓志铭》:“及居京师翰林,年辈无如公者。”
郭沫若 《三点建议》:“三十年前,像我们这样年辈而研究古典文学的人们懂得马克思主义的,真要算是凤毛麟角了。”
国语词典
年辈 [nián bèi]
⒈ 年龄和辈分。
引《唐语林·卷一·言语》:「陆长源以旧德为宣武行军,司马韩愈为巡官,或讥年辈相悬。」
年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丑夷释义:⒈犹侪辈。 古称年辈相同、学行相类的人。《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在丑夷不争。”郑玄 注:“丑,众也;夷,犹儕也。”孔颖达 疏:“皆等类之名。”陈衍《瘿唵诗》序:“人情乐於易,安於简,‘别才’之名又雋絶乎丑夷也。”⒉古代对外国人的鄙称。清 梅曾亮《送韩珠船序》:“唯 英吉利 以丑夷,顓顓居西海陬,芒不知 中国 广大。”
- 2.
乡年释义:指同乡和年辈相同的友人。夏仁虎《旧京琐记·朝流》:“惜财力薄,无大资本家助之,所招股本特乡年世好戔戔廉俸而已。”
- 3.
五细释义:指出身贱、年辈小、关系远、资历浅、地位低的五类人。《左传·昭公十一年》:“臣闻五大不在边,五细不在庭。亲不在外,羈不在内。”孔颖达 疏:“五细,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也不在庭,不当使居朝廷为政也。”
- 4.
元老释义:称某一领域年辈长资历高的人:三朝元老。金融界元老。
- 5.
年辈释义:年龄和辈分:年辈相当。
- 6.
开国元老释义:元老:政界年辈资望高的人。 指建国时资历声望高的人。
- 7.
忘年之交释义: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
- 8.
忘年之友释义: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好朋友。 即不拘年岁行辈的差异而结交的朋友。
- 9.
懵冒释义:昏迷不省人事。宋 沉括《梦溪笔谈·杂志一》:“予中表兄 李善胜,曾与数年辈鍊朱砂为丹,经岁餘,因沐砂再入鼎,误遗下一块。其徒丸服之,遂发懵冒,一夕而毙。”
- 10.
时名释义:指当时的声名或声望。 唐 韩愈《举钱徽自代状》:“可以专刑宪之司,参轻重之议,况时名年辈俱在臣前,擢以代臣,必允众望。”金 元好问《自题写真》诗:“东涂西抹窃时名,一线微官误半生。”清 周亮工《悼元御兼怀仲侍》诗:“看尽飞鳶惊往事,好乘欵段谢时名。”
- 11.
淳孝释义:犹言至孝。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程器》:“若夫 屈 贾 之忠贞,邹 枚 之机觉,黄香 之淳孝,徐干 之沉默,岂曰文士,必其玷歟?”《南史·张稷传》:“﹝ 稷 ﹞见年辈幼童,輒哽咽泣泪,州里谓之淳孝。”
- 12.
老师宿儒释义: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 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亦作“老手宿儒”。
- 13.
老手宿儒释义:宿儒:长期研究儒家经典的人。指年辈大的老师或知识渊博的学者。
- 14.
闲汉释义:亦作“闲汉”。无正当职业,以帮闲为生的人;游手好闲之徒。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更有百姓入酒肆,见子弟少年辈饮酒,近前小心供过使令,买物命妓,取送钱物之类,谓之闲汉。”宋 吴自牧《梦粱录·闲人》:“又谓之‘閒汉’,凡擎鹰、架鷂、调鵓鸽、斗鵪鶉、斗鷄、赌扑落生之类。”《儒林外史》第二八回:“阿三 前走,后面跟了一个闲汉,挑了一担东西,是些三牲和些银锭、纸马之类。”鲁迅《朝花夕拾·<狗·猫·鼠>》:“狗们在大道上配合时,常有闲汉拿了木棍痛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