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国计 国计的意思
guó

国计

简体国计
繁体國計
拼音guó jì
注音ㄍㄨㄛˊ ㄐ一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uó,(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组词】:国家。国土。国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2) 特指中国的。【组词】: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 ㄩㄝˋ)。国药。(3) 姓。

jì,(1) 核算。【组词】:计时。计量(liàng )。计日程功。(2) 测量或核算度数、时间、温度等的仪器。【组词】:晴雨计。湿度计。(3) 主意,策略。【组词】:计策。计谋。(4) 谋划,打算。【组词】:计划。计议。(5) 姓。

基本含义

(1).治国的方针大计。《三国志·魏志·华歆传》:“君深虑国计,朕甚嘉之。” 宋 王禹偁 《先君后臣论》:“会 座 病, 卫君 亲视之疾,且问国计。”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地方大吏,原以整顿地方,岂可图便偷安,置国计於不问。”
(2).国家的经济,国家的财富。《荀子·富国》:“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元史·世祖纪十》:“且言其国经 唆都 军马虏掠,国计已空。”《宦海》第一回:“总而言之,那一国之中,官吏的得人与否,关係著民生的强弱,国计的盛衰。”

国计的意思

国计 [guó jì]

1. 治国的方针大计。

3. 国家的经济,国家的财富。

国计 引证解释

⒈ 治国的方针大计。

《三国志·魏志·华歆传》:“君深虑国计,朕甚嘉之。”
宋 王禹偁 《先君后臣论》:“会 座 病, 卫君 亲视之疾,且问国计。”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地方大吏,原以整顿地方,岂可图便偷安,置国计於不问。”

⒉ 国家的经济,国家的财富。

《荀子·富国》:“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
《元史·世祖纪十》:“且言其国经 唆都 军马虏掠,国计已空。”
《宦海》第一回:“总而言之,那一国之中,官吏的得人与否,关係著民生的强弱,国计的盛衰。”


国语词典

国计 [guó jì]

⒈ 国家的经济。

《荀子·富国》:「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

⒉ 国家的政策、计划。

《大宋宣和遗事·贞集》:「往时肃王已为奸臣所误,大王可复误耶?不如暂留,审视国计。」


国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使释义:⒈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后汉书·宦者传·张让》:“凡詔所徵求,皆令 西园 騶密约勑,号曰‘中使’。”《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勉膳禁哭,中使相望。”张铣 注:“天子私使曰中使。”唐 白居易《缭绫》诗:“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粱》:“忽见有二中使,齎天子手詔,召 曾太师 决国计。”⒉顶用,好用。元 武汉臣《老生儿》楔子:“好孩儿也,这钱直恁般中使!”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您孩儿往常不听叔叔的教训,今日受穷,纔知道这钱中使,我省的了也。”
    • 2.
      公计释义:犹国计,指国家的财政。
    • 3.
      关系释义:⒈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正确处理科学技术普及和提高的关系。这个电门跟那盏灯没有关系。⒉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拉关系。关系户。夫妻关系。军民关系。社会关系。⒊对有关事物的影响或重要性;值得注意的地方(常跟“没有、有”连用):这一点很有关系。没有关系,修理修理照样儿能用。⒋泛指原因、条件等:由于时间关系,暂时谈到这里为止。⒌表明有某种组织关系的证件:随身带上团的关系。⒍关联;牵涉:石油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
    • 4.
      兵梢释义:驾船或管船的士兵。宋 欧阳修《乞条制催纲司奏草》:“或於沿河孤逈村落地分,故意损坏靠阁,便於本处拆拽堆垜枉破,兵梢看守,有至三四年者。”宋 苏轼《论纲梢欠折利害状》:“擅立随船一法,刻剥兵梢,败坏纲运,以误国计。”《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年》:“时 浙西 及 通州 皆有海舟,兵梢合万人,詔 平江 守臣 朱翼 提督。”
    • 5.
      厝意释义:注意;关心。《晋书·刘伶传》:“未尝厝意文翰,惟著《酒德颂》一篇。”《魏书·崔光传》:“初,永平 四年,以黄门郎 孙惠蔚 代 光 领著作,惠蔚 首尾五载,无所厝意。”《南史·谢弘微传》:“建昌 国禄本应与北舍共之,国侯既不厝意,今可依常分送。”梁启超《复友人论保教书》:“夫国计民命,即不厝意,试问栋折榱崩,孰免倾压。”
    • 6.
      国猷释义:国道;国计。
    • 7.
      地方主义释义:一种把地方局 部利益置于国家整体利益之上的错误倾向。其特征是片面强调地方的特殊性,把地方利益置于全局、全 国利益之上,不服从中央指挥,不执行全国计划,将自己管理的地方视如一个独立王国。
    • 8.
      平章释义:⒈评处;商酌。汉 蔡邕《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宜追定八使,纠举非法,更选忠清,平章赏罚。”《隋书·何稠传》:“上因揽太子颈谓曰:‘何稠 用心,我付以后事,动静当共平章。’”唐 吴兢《贞观政要·求谏》:“詔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諫官随入,预闻政事。”宋 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词:“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连城》:“我为君平章已确,即教小娘子从君返魂,好否?”⒉品评。唐 刘禹锡《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之十五:“追逐同游伴,平章贵价车。”宋 辛弃疾《江神子·和人韵
    • 9.
      庸缪释义:才识低下,行事荒谬。《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元年》:“李邦彦、白时中、张邦昌 ……之徒,庸繆不才,忌嫉贤能,动为身谋,不恤国计,所谓社稷之贼也。”明 宋濂《题宋名公与马鹤山诸帖》:“治效显著者为臧;贪刻庸繆者为否。”清 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下》:“驻防副都统 海龄,庸繆人也。”
    • 10.
      待业释义:指中国计划经济 时期城镇中的人(多指青年)等待就业。
    • 11.
      惩沮释义:为阻止恶行而责罚之。《新唐书·柳浑传》:“左丞 田季羔 从子 伯彊 请卖私第募兵助讨 吐蕃,浑 曰:‘……讨贼自有国计,岂容不肖子毁门构,徼一时倖,损风教哉!请薄责以示惩沮!’”《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四年》:“至於告老之人,虽已谢事,亦宜少示惩沮。”
    • 12.
      拳头産品释义:在一方面或多方面占有特别优势或显得非常重要的产品。 《新民晚报》23:“上海 二轻工业系统全面实施产品结构战略调整规划,25种技术等级高、出口创汇高、事关国计民生的拳头产品,已正式确定为今后四年内的重点开发投产商品。”
    • 13.
      朝议释义:⒈谓在朝中议政。《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孝景 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清 恽敬《上董蔗林中堂书》:“下之於上也,有奏状之言,有制詔之辞,有朝议之公,有舆论之详,易矣而实难。”⒉指朝廷的评议、决议。晋 潘岳《关中诗》:“翘翘 赵王,请徒三万,朝议惟疑,未逞斯愿。”宋 周密《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淳祐 辛亥,郑丞相 清之 当国,朝议以游士多无检束。”清 李清《三垣笔记》上:“朝议以国计不足,暂借民间房租一年,於是怨声沸京城,呼 崇禎 为重徵。”⒊朝议大夫的省称。始置于 隋,
    • 14.
      架阁释义:⒈指架阁库。宋 苏辙《论户部乞收诸路帐状》:“至於驛料等帐,非三司国计虚赢所繫,故止令勘磨架阁。”宋 洪迈《容斋四笔·张浮休书》:“无以遣日,因取架阁陈年公案,反覆观之。”参见“架阁库”。⒉指架阁库官。宋 陈亮《甲辰答朱元晦书》:“五月二十五日,亮 方得离棘寺而归,偶在 陈一之 架阁处逢一 朱秀才。”《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三年》:“架阁 卫博,论用人宜録所长,弃所短。”⒊建造楼阁。唐 韩愈《送僧澄观》诗:“构楼架阁切星汉,夸雄鬭丽止者谁。”⒋空中楼阁。比喻虚幻,乌有。元 汤式《醉花阴·离思》套曲:“
    • 15.
      残民释义:⒈残害百姓。 汉武帝《御史大夫遣郡国计吏敕》:“残民贪污烦扰之吏,百姓所苦,务勿任用。”⒉被残害的人民;劫后馀民。三国 蜀 诸葛亮《为后帝伐魏诏》:“广宣恩威,贷其元帅,弔其残民。”唐 杜荀鹤《长林山中闻贼退寄孟明府》诗:“一县今如此,残民数不多。”清 吴伟业《高邮道中》诗:“曾设经年戍,残民早不堪。”
    • 16.
      民生释义:人民的生计:国计民生。 民生凋敝。
    • 17.
      申戒释义:告诫。《史记·历书》:“年耆禪 舜,申戒 文祖,云:‘天之历数在尔躬。’”《晋书·武帝纪》:“五年春正月癸巳,申戒郡国计吏守相令长,务尽地利,禁游食商贩。”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六:“时但下詔,申戒中外,务在得人,不必满所限之数,然竟不能革也。”清 魏源《圣武记》卷七:“又日申戒其民曰:‘勉为之,不可失也。’”
    • 18.
      粮油释义:读音:【汉语拼音】:liáng yóu【英文翻译】:Cereal & Oil释义:所谓民以食为天,粮食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对于粮食作物和粮油认识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粮食作物的种子、果实以及块根、块茎及其加工产品统称为粮食。粮食按是否经过加工分为原粮、成品粮。粮油是对谷类、豆类等粮食和油料及其加工成品和半成品的统称,是人类主要食物的统称。
    • 19.
      统购统销释义: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从1951年起,国家逐步对棉纱、粮食、油料等主要生活消费品,有计划地进行统一的收购和销售。凡是统购统销的物资除了国家委托的企业有权经营外,其他任何企业和个人都不准经营。
    • 20.
      统购释义:国家对某些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实行有计划的统一收购。

国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使释义:⒈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后汉书·宦者传·张让》:“凡詔所徵求,皆令 西园 騶密约勑,号曰‘中使’。”《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勉膳禁哭,中使相望。”张铣 注:“天子私使曰中使。”唐 白居易《缭绫》诗:“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粱》:“忽见有二中使,齎天子手詔,召 曾太师 决国计。”⒉顶用,好用。元 武汉臣《老生儿》楔子:“好孩儿也,这钱直恁般中使!”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您孩儿往常不听叔叔的教训,今日受穷,纔知道这钱中使,我省的了也。”
    • 2.
      公计释义:犹国计,指国家的财政。
    • 3.
      关系释义:⒈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正确处理科学技术普及和提高的关系。这个电门跟那盏灯没有关系。⒉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拉关系。关系户。夫妻关系。军民关系。社会关系。⒊对有关事物的影响或重要性;值得注意的地方(常跟“没有、有”连用):这一点很有关系。没有关系,修理修理照样儿能用。⒋泛指原因、条件等:由于时间关系,暂时谈到这里为止。⒌表明有某种组织关系的证件:随身带上团的关系。⒍关联;牵涉:石油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
    • 4.
      兵梢释义:驾船或管船的士兵。宋 欧阳修《乞条制催纲司奏草》:“或於沿河孤逈村落地分,故意损坏靠阁,便於本处拆拽堆垜枉破,兵梢看守,有至三四年者。”宋 苏轼《论纲梢欠折利害状》:“擅立随船一法,刻剥兵梢,败坏纲运,以误国计。”《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年》:“时 浙西 及 通州 皆有海舟,兵梢合万人,詔 平江 守臣 朱翼 提督。”
    • 5.
      厝意释义:注意;关心。《晋书·刘伶传》:“未尝厝意文翰,惟著《酒德颂》一篇。”《魏书·崔光传》:“初,永平 四年,以黄门郎 孙惠蔚 代 光 领著作,惠蔚 首尾五载,无所厝意。”《南史·谢弘微传》:“建昌 国禄本应与北舍共之,国侯既不厝意,今可依常分送。”梁启超《复友人论保教书》:“夫国计民命,即不厝意,试问栋折榱崩,孰免倾压。”
    • 6.
      国猷释义:国道;国计。
    • 7.
      地方主义释义:一种把地方局 部利益置于国家整体利益之上的错误倾向。其特征是片面强调地方的特殊性,把地方利益置于全局、全 国利益之上,不服从中央指挥,不执行全国计划,将自己管理的地方视如一个独立王国。
    • 8.
      平章释义:⒈评处;商酌。汉 蔡邕《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宜追定八使,纠举非法,更选忠清,平章赏罚。”《隋书·何稠传》:“上因揽太子颈谓曰:‘何稠 用心,我付以后事,动静当共平章。’”唐 吴兢《贞观政要·求谏》:“詔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諫官随入,预闻政事。”宋 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词:“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连城》:“我为君平章已确,即教小娘子从君返魂,好否?”⒉品评。唐 刘禹锡《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之十五:“追逐同游伴,平章贵价车。”宋 辛弃疾《江神子·和人韵
    • 9.
      庸缪释义:才识低下,行事荒谬。《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元年》:“李邦彦、白时中、张邦昌 ……之徒,庸繆不才,忌嫉贤能,动为身谋,不恤国计,所谓社稷之贼也。”明 宋濂《题宋名公与马鹤山诸帖》:“治效显著者为臧;贪刻庸繆者为否。”清 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下》:“驻防副都统 海龄,庸繆人也。”
    • 10.
      待业释义:指中国计划经济 时期城镇中的人(多指青年)等待就业。
    • 11.
      惩沮释义:为阻止恶行而责罚之。《新唐书·柳浑传》:“左丞 田季羔 从子 伯彊 请卖私第募兵助讨 吐蕃,浑 曰:‘……讨贼自有国计,岂容不肖子毁门构,徼一时倖,损风教哉!请薄责以示惩沮!’”《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四年》:“至於告老之人,虽已谢事,亦宜少示惩沮。”
    • 12.
      拳头産品释义:在一方面或多方面占有特别优势或显得非常重要的产品。 《新民晚报》23:“上海 二轻工业系统全面实施产品结构战略调整规划,25种技术等级高、出口创汇高、事关国计民生的拳头产品,已正式确定为今后四年内的重点开发投产商品。”
    • 13.
      朝议释义:⒈谓在朝中议政。《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孝景 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清 恽敬《上董蔗林中堂书》:“下之於上也,有奏状之言,有制詔之辞,有朝议之公,有舆论之详,易矣而实难。”⒉指朝廷的评议、决议。晋 潘岳《关中诗》:“翘翘 赵王,请徒三万,朝议惟疑,未逞斯愿。”宋 周密《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淳祐 辛亥,郑丞相 清之 当国,朝议以游士多无检束。”清 李清《三垣笔记》上:“朝议以国计不足,暂借民间房租一年,於是怨声沸京城,呼 崇禎 为重徵。”⒊朝议大夫的省称。始置于 隋,
    • 14.
      架阁释义:⒈指架阁库。宋 苏辙《论户部乞收诸路帐状》:“至於驛料等帐,非三司国计虚赢所繫,故止令勘磨架阁。”宋 洪迈《容斋四笔·张浮休书》:“无以遣日,因取架阁陈年公案,反覆观之。”参见“架阁库”。⒉指架阁库官。宋 陈亮《甲辰答朱元晦书》:“五月二十五日,亮 方得离棘寺而归,偶在 陈一之 架阁处逢一 朱秀才。”《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三年》:“架阁 卫博,论用人宜録所长,弃所短。”⒊建造楼阁。唐 韩愈《送僧澄观》诗:“构楼架阁切星汉,夸雄鬭丽止者谁。”⒋空中楼阁。比喻虚幻,乌有。元 汤式《醉花阴·离思》套曲:“
    • 15.
      残民释义:⒈残害百姓。 汉武帝《御史大夫遣郡国计吏敕》:“残民贪污烦扰之吏,百姓所苦,务勿任用。”⒉被残害的人民;劫后馀民。三国 蜀 诸葛亮《为后帝伐魏诏》:“广宣恩威,贷其元帅,弔其残民。”唐 杜荀鹤《长林山中闻贼退寄孟明府》诗:“一县今如此,残民数不多。”清 吴伟业《高邮道中》诗:“曾设经年戍,残民早不堪。”
    • 16.
      民生释义:人民的生计:国计民生。 民生凋敝。
    • 17.
      申戒释义:告诫。《史记·历书》:“年耆禪 舜,申戒 文祖,云:‘天之历数在尔躬。’”《晋书·武帝纪》:“五年春正月癸巳,申戒郡国计吏守相令长,务尽地利,禁游食商贩。”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六:“时但下詔,申戒中外,务在得人,不必满所限之数,然竟不能革也。”清 魏源《圣武记》卷七:“又日申戒其民曰:‘勉为之,不可失也。’”
    • 18.
      粮油释义:读音:【汉语拼音】:liáng yóu【英文翻译】:Cereal & Oil释义:所谓民以食为天,粮食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对于粮食作物和粮油认识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粮食作物的种子、果实以及块根、块茎及其加工产品统称为粮食。粮食按是否经过加工分为原粮、成品粮。粮油是对谷类、豆类等粮食和油料及其加工成品和半成品的统称,是人类主要食物的统称。
    • 19.
      统购统销释义: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从1951年起,国家逐步对棉纱、粮食、油料等主要生活消费品,有计划地进行统一的收购和销售。凡是统购统销的物资除了国家委托的企业有权经营外,其他任何企业和个人都不准经营。
    • 20.
      统购释义:国家对某些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实行有计划的统一收购。

国计造句

1.抓好教育工作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

2.对于有关国计民生这样的大事,改革必须慎之又慎。

3.土地改革是一件关于国计民生的大事。

4.发展农业生产是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5.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大事。

6.对有关国计民生的事,我们是决不能忽视的。

7.为配合今年中国计划生育工作的胜利完成,本人决定暂时不和异性朋友接触,谢谢合作。

8.在黑暗的旧中国,百姓饥寒交迫,民不聊生,但腐败政府却货赂公行,官官相护,于民生国计而不顾。

国计(guoj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国计是什么意思 国计读音 怎么读 国计,拼音是guó jì,国计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国计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