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惠施 惠施的意思
huìshī

惠施

简体惠施
繁体
拼音huì shī
注音ㄏㄨㄟˋ ㄕ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uì,(1) 恩,好处。【组词】:恩惠。惠泽。惠和。惠爱。惠握(恩惠深厚)。仁惠。实惠。施惠于人。(2) 给人财物或好处。【组词】:惠政。互惠互利。惠及远人。惠而不费(给人好处自己又没有什么耗费;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3) 敬辞,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组词】:惠赠。惠临。惠顾。惠存。惠允。(4) 古同“慧”,聪明。(5) 姓。

shī,(1) 实行。【组词】:施工。施政。设施。施展。施教(jiào )。施为(wéi)。施威。实施。措施(办法)。发号施令。(2) 用上,加工。【组词】:施肥。施粉。(3) 给予。【组词】:施礼。施诊。施恩。(4) 姓。

基本含义

指慷慨施舍,乐于助人。

惠施的意思

惠施 [huì shī]

1. 犹恩惠。

3. 布施;施恩。

惠施 引证解释

⒈ 犹恩惠。

《吴子·料敌》:“上爱其下,惠施流布。”
汉 贾谊 《新书·傅职》:“或明惠施以道之忠,明长復以道之信,明度量以道之义。”

⒉ 布施;施恩。

《百喻经·见他人涂舍喻》:“虚弃稻穀,都无利益。不如惠施,可得功德。”
唐 韩愈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乾坤惠施万物遂,独於数子怀偏慳。”


国语词典

惠施 [huì shī]

⒈ 恩惠。

《书经·毕命》汉·孔安国·传:「道至普洽,政化治理,其德泽惠施,乃浸润生民。」
《吴子·卷上·料敌》:「上爱其下,惠施流布。」

⒉ 施加恩惠。

唐·韩愈〈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乾坤惠施万物遂,独于数子怀偏悭。」

⒊ 人名。(约西元前370~前310)​宋国人。战国时哲学家。曾任梁相。有辩才,与庄周友善,和公孙龙并为名家的代表。研究万物同异关系提出小同、大同、小同异、大同 异等概念,及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等命题。著作多已亡佚,其 言行片段散见于《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战国策》和《说苑》中。也称为「惠子」 。


惠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石释义:⒈《汉书·石奋传》:“奋 长子 建,次甲,次乙,次 庆,皆以驯行孝谨,官至二千石。 於是 景帝 曰:‘石君 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举集其门。’凡号 奋 为 万石君。”后因以“万石”指 汉 石奋。三国 魏 嵇康《琴赋》:“惠施 以之辩给,万石 以之訥慎。”三国 魏 嵇康《幽愤诗》:“万石 周慎,安亲保荣。”⒉指一家有五人官至二千石或一家多人为大官者。《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延年 兄弟五人皆有吏材,至大官,东海 号曰‘万石 严嫗(延年 母)’。”《新唐书·张文瓘传》:“﹝ 张文瓘 ﹞四子:潜,为 魏州
    • 2.
      五车书释义:《庄子·天下》:“惠施 多方,其书五车。 ”后用以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
    • 3.
      先施释义:⒈《礼记·中庸》:“所求乎朋友,先施之。”孔颖达疏:“欲求朋友以恩惠施己,则己当先施恩惠於朋友也。”后以“先施”指人先行拜访或馈赠礼物。⒉即西施。
    • 4.
      十二子释义:⒈指 它嚣、魏牟、陈仲、史鰌、墨翟、宋钘、慎到、田骈、惠施、邓析、子思、孟轲 等十二人。《荀子·非十二子》:“今夫仁人也,将何务哉?上则法 舜 禹 之制,下则法 仲尼、子弓 之义,以务息十二子之説。”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全盛时代·先秦学派之所短》:“荀子 之非十二子,动斥人为贱儒,指其无廉耻而嗜饮食……毫无士君子从容论道之风。”参见“十子”。⒉指自子至亥十二支。《史记·律书论》:“十母,十二子,钟律调自上古。”张守节 正义:“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唐 韩愈
    • 5.
      十子释义:⒈指战国时博学广闻、不法先王的十个人。即范雎、魏牟、田文、庄周、慎到、田骈、墨翟、宋鈃、惠施等。⒉很多的果实。
    • 6.
      合同异释义:战国 惠施 学派的基本观点。认为一切事物的差别、对立是相对的,强调差异之中有同一,并以“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等命题来进行论证,对古代逻辑思想的发展有一定贡献,但夸大了概念的同一性,忽视了个体的差别,因而导致相对主义的错误。
    • 7.
      合异释义:⒈聚合不同者。⒉指战国名家惠施的“合同异”之说。详“合同异”、“合异离坚”。
    • 8.
      同异释义:⒈战国时名家惠施提出的名辩论题,认为事物中存在小同异和大同异两种。人们对不同事物的认识有一致的和不一致的,这种认识上的同或异,为小同异;而万物具有完全相同的一面,即都离不开存亡变化,又有完全相异的一面,即各自的变化又不一样,此为大同异。⒉相同与不同。⒊指同于世与不同于世;同于己与不同于己。⒋谓差异,不同。⒌异议。亦指立异议。⒍引申指有异志,叛乱。⒎指异于己的观点、见解。
    • 9.
      名家释义:⒈在学术或技能方面有突出成就或贡献的著名人物。⒉战国时期以辩论名实关系(即概念与事实的关系)问题为中心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惠施、公孙龙。用比较严格的推理形式来辩论问题,对中国古代逻辑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 10.
      坚白同异释义:指 战国 时名家 公孙龙 的“离坚白”和 惠施 的“合同异”之说。 对“坚白石”这一命题,公孙龙 认为“坚”、“白”是脱离“石”而独立存在的实体,从而夸大了事物之间的差别性而抹杀了其统一性;惠施 看到事物间的差异和区别,但以“合同异”的同一,否定了差别的客观存在。两者都只强调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否定其他方面。
    • 11.
      弃其余鱼释义:《淮南子·齐俗训》载:惠施 为 梁 相,从车百乘,犹嫌不足。庄子 泽边见之,弃其馀鱼,以示讽诫。后因以“棄其餘魚”比喻节欲知足。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阮嗣宗 沈酒荒迷,乖‘畏途相誡’之譬也;謝幼輿 贜賄黜削,違‘棄其餘魚’之旨也。”
    • 12.
      徐吾释义:⒈战国齐女子名。有辩才。尝夜织,家贫而烛屡不给,欲与邻女李吾之属会烛,李辞之,徐吾责以大义曰:“夫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暗,损一人烛不为明,何爱东壁之餘光,不使贫妾得蒙见哀之恩,长为妾役之事,使诸君常有惠施於妾,不亦可乎?”李莫能应,遂复与夜,终无后言。事见汉刘向《列女传·齐女徐吾》。⒉复姓。
    • 13.
      惠庄释义:惠施、庄周 的并称。
    • 14.
      殇子释义:未成年而死者,短命的人。《庄子·齐物论》:“莫寿於殤子,而 彭祖 为夭。”成玄英 疏:“人生在於襁褓而亡,谓之殤子。”陆德明 释文:“殤子,短命者也。”《吕氏春秋·察今》:“病变而药不变,嚮之寿民,今为殤子矣。”南朝 梁 刘孝标《辩命论》:“此则宰衡之与皁隶,容 彭 之与殤子……咸得之於自然,不假道於才智。”宋 王安石《酬裴如晦》诗:“殤子未安 庄氏 义,寿亲还慰 鲁侯 心。”郭沫若《文艺论集·惠施的性格与思想》:“自本体而言,殇子虽夭而他的身体不灭。”
    • 15.
      河润释义:恩惠施及很远。
    • 16.
      菩萨十施释义:华严经卷二十一‘十无尽藏品’举出,菩萨以慈悲心而行十施,即:分减施,谓菩萨仁慈好行惠施,以美食先分与众生,其后乃食,复愿身中之八万户虫,亦普得满足。 竭尽施,谓菩萨以美食、华衣等资生之具,随其所有而一切尽施,乃至于身命,亦无所吝惜。
    • 17.
      贫女释义:贫穷的女子。 唐 李白《陈情赠友人》诗:“愿假东壁辉,餘光照贫女。”王琦 注:“《列女传》:齐 女 徐吾 者,齐 东海 上贫妇人也,与邻妇 李吾 之属,会烛相从夜绩。徐吾 最贫而烛数不属,李吾 谓其属曰:‘徐吾 烛数不属,请无与夜。’徐吾 曰:‘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暗,损一人烛不为明,何爱东壁之餘光,不使贫女得蒙见爱之恩,长为妾役之事,使诸君常有惠施於妾,不亦可乎?’李吾 莫能应,遂復与夜,终无后言。”清 方文《病中寄邓柬之》诗:“过时不嫁羞贫女,送客将归忆故乡。”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编·湖北·黄陂
    • 18.
      逐物释义:追求外物。语出《庄子·天下》:“借乎 惠施 之才,駘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三国 魏 嵇康《答向子期难养生论》:“君子识智以无恒伤生,欲以逐物害性。”晋 葛洪《抱朴子·酒诫》:“是以智者严櫽括於性理,不肆神以逐物。”明 吴承恩《赠张乐一》诗:“世人嗜好苦不常,纷纷逐物何颠狂。”严复《救亡决论》:“同时 陆 氏兄弟,已有逐物破道之讥。”
    • 19.
      邓惠释义:春秋 郑国 人 邓析 与 战国 时 宋国 人 惠施 的并称。二人均以善辩著称。后用以代指善辩者。
    • 20.
      错戾释义:亦作“错盭”。 错乱反常。《后汉书·襄楷传》:“比年日食於正朔,三光不明,五纬错戾。”宋 叶适《司马温公祠堂记》:“当是时,天象错戾,碑首仆裂。”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三·皋陶有后》:“又 皋陶 少 益 数十岁而为父,益 长数十岁而为子,何后先错戾如是。”章炳麟《国故论衡·明见》:“延及 汉 世是非错盭矣,此示 惠施 之所短也。”

惠施(hui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惠施是什么意思 惠施读音 怎么读 惠施,拼音是huì shī,惠施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惠施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