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徽识 徽识的意思
huīshí

徽识

简体徽识
繁体徽識
拼音huī shí
注音ㄏㄨㄟ ㄕ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uī,(1) 标志,符号。【组词】:国徽。校徽。帽徽。徽章。徽记。徽帜(zhì)。(2) 美好的。【组词】:徽号。(3) 〔徽州〕旧地名,在今中国安徽省歙县。简称“徽”,如“徽墨”。(4) 系琴弦的绳,后用做抚琴标记的名称,古琴全弦共十三徽。

shí zhì,(1) 记住。【组词】:博闻强识。(2) 标志,记号。

基本含义

指人的相貌或形象与其内在素质相符合,体现了外在与内在的一致。

徽识的意思

徽识 [huī shí]

1. 古代朝廷或军中用以识别的标志,形似小旌旗。

3. 泛指标志。

徽识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朝廷或军中用以识别的标志,形似小旌旗。 《周礼·春官·司常》“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 汉 郑玄 注:“属谓徽识也。

《大传》谓之徽号。今城门僕射所被及亭长著絳衣,皆其旧象。”
贾公彦 疏:“‘属谓徽识也’者,谓在朝在军所用小旌,故以属言之。”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扬徽者” 唐 孔颖达 疏:“徽识,制如旌旗,书其所任之官与姓名於上,被之於背,以备其死,知是谁之尸也。”

⒉ 泛指标志。

苏曼殊 《遯迹记》:“恶兽女体,头上插花,以为徽识。”
郭沫若 《十年建国增徽识·北京站》诗:“十年建国增徽识,七月工程树典型。”


徽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光烈释义:大业,伟绩。《书·洛诰》:“王命予来,承保乃文祖受命民,越乃光烈考 武王,弘朕恭。”孔 传:“於汝大业之父 武王,大使我恭奉其道。”汉 王符《潜夫论·赞学》:“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於学矣。”《明史·余煌传》:“请謚,则当思先帝光烈未昭。”郭沫若《十年建国增徽识》诗:“最高光烈归於党,领导群伦有纪纲。”
    • 2.
      凤城释义:京都的美称。唐 沉佺期《奉和立春游苑迎春》:“歌吹衔恩归路晚,栖乌半下凤城来。”唐 杜甫《夜》诗:“步簷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仇兆鳌 注引 赵次公 曰:“秦穆公 女吹簫,凤降其城,因号 丹凤城。其后言京城曰凤城。”清 龚自珍《行香子》词:“在凤城西,垂杨畔,落花间。”郭沫若《潮集·十年建国增徽识》:“凤城西翼见巍峨,高唱人民解放歌。”
    • 3.
      岳岳释义:⒈亦作“岳岳”。 挺立貌;耸立貌。《楚辞·九思·悯上》:“丛林兮崯崯,株榛兮岳岳。”王逸 注:“岳岳,众木植也。”《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神仙岳岳於栋间,玉女闚窗而下视。”李善 注:“岳岳,立貌。”郭沫若《十年建国增徽识》诗:“巨厦煌煌周八面,丰碑岳岳建中央。”⒉喻人位尊气盛。锋芒毕露。《汉书·朱云传》:“五鹿 岳岳,朱云 折其角。”此为双关语,以鹿角高耸突出,喻 五鹿充宗 之为人。⒊形容人刚直不阿。唐 柳宗元《佩韦赋》:“云 岳岳而专强兮,果黜志而乖图。”清 周亮工《祭建宁司李君硕孙公文》:
    • 4.
      徽织释义:同“徽识”。《管子·事语》:“农夫寒耕暑耘,力归於上,女勤於缉绩徽织,功归於府者,非怨民心伤民意也。”王念孙《读书杂志·管子十》:“徽织即徽识。
    • 5.
      熊旗释义:⒈以熊虎为徽识的旗。⒉熊旂:即熊旗。
    • 6.
      熊虎释义:⒈熊与虎。 汉 张衡《西京赋》:“熊虎升而挐攫,猿狖超而高援。”三国 魏 阮籍《元父赋》:“崇陵崔巍,深溪峥嶸,美类不处,熊虎是生。”⒉指熊与虎的图案,古代旗帜上的徽识。因以借指旗帜。《周礼·春官·司常》:“熊虎为旗,鸟隼为旟。”唐 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翠华卷飞雪,熊虎亘阡陌。”仇兆鳌 注:“熊虎,将士之旗。”唐 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吐谷浑》:“烈烈旆其旗,熊虎杂龙蛇。”⒊比喻凶猛,勇猛。《左传·宣公四年》:“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 若敖氏 矣。”《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 7.
      玄黄释义:⒈指天地的颜色。 玄为天色,黄为地色。《易·坤》:“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汉书·扬雄传上》:“灵祗既乡,五位时叙,絪緼玄黄,将绍厥后。”颜师古 注:“玄黄,天地色也。”晋 潘尼《乘舆箴》:“元元遂初,芒芒太始,清浊同流,玄黄错跱。”⒉指天地。汉 扬雄《剧秦美新》:“玄黄剖判,上下相呕。”唐 杨炯《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及其玄黄再造,日月重轮,功成而不居,名遂而身退。”明 宋濂《燕书四十首序》:“玄黄之间,事变无垠。”郭沫若《十年建国增徽识》诗:“劳动精神昭日月,人民意气华玄黄。”⒊泛指

徽识(hui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徽识是什么意思 徽识读音 怎么读 徽识,拼音是huī shí,徽识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徽识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