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师 [huì shī]
1. 行军时各路人马聚集于一处。
英[join forces; effec a junction;]
会师 引证解释
⒈ 几支独立行动的部队在一处会合。
引《左传·文公十六年》:“楚子 乘馹,会师于 临品。”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记辛亥败兵事》:“八月,会师於 科布多城。”
秦牧 《长河浪花集·深情注视壁上人》:“转战 粤东、湖南,和伟大领袖 毛主席 在 井冈山 划时代的会师。”
⒉ 比喻几方面人员的会合。
引周恩来 《在全国文代会上的报告》二:“这次文艺界代表大会的团结……是从老解放区来的与从新解放区来的两部分文艺军队的会师。”
浩然 《艳阳天》第一四一章:“王国忠 拉着 萧长春 的手,一边朝人群那边挤,一边说:‘ 老萧,这回可是胜利会师了!’”
国语词典
会师 [huì shī]
⒈ 几个独立行动的部队,在某一地点会合。
引《左传·文公十六年》:「楚子乘驲,会师于临品。」
⒉ 各地人员的聚集。
例如:「这一年一度的围棋盛会,是各派好手的大会师。」
会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国工农红军释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1928年4月秋收起义部队——工农革命军,与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部队在井冈山会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此后,党所领导的各地武装力量,都改称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改称八路军、新四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简称红军。
- 2.
中国远征军释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于1942年春进攻缅甸。中国政府应英国政府要求,于同年2月组成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前线。在对日作战中予日军以沉重打击,后因日军大量增兵而失利。同年9月主力撤至滇西怒江东岸,后重建司令部;另一部撤至印度东北部,改称驻印军。1945年1月,远征军两支部队在缅北会师,打通中印公路,为盟军在缅甸的最后胜利奠定基础。
- 3.
井冈山会师释义: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两支工农革命军的会师。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创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和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的队伍胜利会师。组成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 4.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释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毛泽东等领导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后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起义部队来井冈山会师。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立党的组织和革命政权,使根据地不断发展和壮大,成为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基础。它的创立,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
- 5.
会师释义:几支独立行动的部队在战地会合,也比喻几方面人员会合:胜利会师。各地革新能手在首都会师。
- 6.
会宁释义:甘肃东部、黄河支流祖厉河上游的一个县。 1936年10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此会师,二万五千里长征至此结束。
- 7.
如椽笔释义:典出《晋书·王珣传》:“珣 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諡议,皆 珣 所草。”后遂以“如椽笔”比喻笔力雄健。犹言大手笔。宋 杨万里《送罗永年归永丰》诗:“所喜如椽笔,能挥却日戈。老夫留病眼,看子中文科。”明 郭贞顺《上俞将军》诗:“欲为将军纪战绩,天家自有如椽笔。”陈毅《题<长征会师图>》诗:“感谢母子如椽笔,写来悬挂人民之心间。”参见“大手笔”。
- 8.
孟津释义:⒈地名。 在河南西北部。⒉古渡口名。在今河南孟州南黄河南岸。相传周武王伐纣与诸侯会师于孟津。⒊古关名。东汉中平元年(184)在孟津东北置关,是洛阳附近的八关之一。
- 9.
帮工释义:⒈旧指受雇佣的人。如中国旧时农村的短工,欧洲封建社会受作坊主或行东(即行会师傅)雇佣的手工业工人等。⒉现指临时帮助劳动的人。
- 10.
老大哥释义:⒈对同辈年长男子的尊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老大哥,是甚么风吹你到这里的?”老舍《骆驼祥子》十六:“老大哥,你拉去吧!”⒉对所尊敬者的泛称。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凭我这几根老骨头,玩几套玩意儿向各位献献丑,算是报答诸位老大哥的好意!”刘仁松《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我们今天要拿出爬雪山过草地的劲头,冲破敌人的包围,去和一方面军老大哥会师。”李乔《竞赛的第一天》:“这是汉族老大哥的牲口,它们来帮助我们犁田,我们要好好招待它们。”
- 11.
陈毅释义:(1901—197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诗人。字仲弘,四川乐至人。1919年去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八一南昌起义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团党代表。1928年4月,协助朱德率领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同毛泽东胜利会师。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江西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等职。红军长征后,留在江西苏区领导并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争。抗战时期历任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代理军长,军长。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山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9年后,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