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太蔟 太蔟的意思
tài

太蔟

简体太蔟
繁体
拼音tài cù
注音ㄊㄞˋ ㄘ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ài,(1) 过于。【组词】:太长。(2) 极端,最。【组词】:太甚。太平。(3) 高,大。【组词】:太空。太学。(4) 很。【组词】:不太好。(5) 身分最高或辈分更高的。【组词】:太老伯。太夫人(旧时尊称别人的母亲)。

cù,(1) 蚕在上面做茧的东西,通常用稻草做成。【组词】:蚕蔟。(2) 古同“簇”,丛聚。

基本含义

形容事物过于拥挤、密集。

太蔟的意思

太蔟 [tài cù]

1. 亦作“太簇”。

2. 十二律中阳律的第二律。

4. 古人将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配,太蔟配正月,因以为农历正月的别名。

太蔟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太簇”。

⒉ 十二律中阳律的第二律。

《国语·周语下》:“二曰太蔟,所以金奏赞阳出滞也。”
《淮南子·时则训》:“律中太蔟,其数八。”
清 黄宗羲 《答刘伯绳问律吕》:“太簇长八寸,积六百四十八分。”

⒊ 古人将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配,太蔟配正月,因以为农历正月的别名。

《吕氏春秋·音律》:“太蔟之月,阳气始生,草木繁动。”
高诱 注:“太蔟,正月。”


太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大蔟释义:太蔟。十二律之一。
    • 2.
      太族释义:太蔟。
    • 3.
      太簇释义:见“太蔟”。
    • 4.
      太蔟释义:⒈亦作“太簇”。 十二律中阳律的第二律。⒉古人将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配,太蔟配正月,因以为农历正月的别名。
    • 5.
      月律释义:古乐分十二调,为六阳律,六阴律。《吕氏春秋》始以律与历相附会,以十二律应十二月,故称。《后汉书·顺帝纪》:“﹝ 阳嘉 二年﹞冬十月庚午,行礼辟雍,奏应钟,始復黄钟,作乐器,随月律。”李贤 注:“随月律,谓《月令》‘正月律中太蔟,二月律中夹钟,三月律中姑洗,四月律中仲吕,五月律中蕤宾,六月律中林钟,七月律中夷则,八月律中南吕,九月律中无射,十月律中应钟,十一月律中黄钟,十二月律中大吕。’”《宋史·乐志一》:“伏见今年 荆南 进甘露,京兆、果州 进嘉禾,黄州 进紫芝,和州 进緑毛龟,黄州 进白兔。欲依月律,撰
    • 6.
      泰蔟释义:即太蔟。十二律中阳律的第二律。

太蔟(taic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太蔟是什么意思 太蔟读音 怎么读 太蔟,拼音是tài cù,太蔟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太蔟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