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文牍 文牍的意思
wén

文牍

简体文牍
繁体文牘
拼音wén dú
注音ㄨㄣˊ ㄉ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dú,(1) 古代写字用的木片。【例句】:文牍(公文)。尺牍(书信)。案牍。(2) 古代乐器名。

基本含义

指文书、公文。

文牍的意思

文牍 [wén dú]

1. 指公文书信等。

[ official documents and correspondence; ]

2. 旧时也指官府中经管文牍的人。

[ secretary; ]

文牍 引证解释

⒈ 公文案牍。

宋 苏轼 《上初即位论治道》之二:“而尚书诸曹,文牘繁重,穷日之力,书纸尾不暇,此皆苛察之过也。”
元 迺贤 《赠张直言南归》诗:“文牘日冗繁,民力愈疲竭。”
清 唐甄 《潜书·权实》:“令不行者,文牘牓諭,充实衢宇,民若罔闻,吏委如遗。”
沙汀 《医生》:“面色白净,胡髭浓黑,外表活像一个办理文牍的师爷。”

⒉ 指在官府或其他团体草拟文稿的人。

郭沫若 《黑猫》:“我们一些在省城或府城里读书的人便做了文牍。”
骆宾基 《一九四四年的事件》:“袁大德 的老家是 河北省 的 保定府 ……从前在原籍那个县份的某个乡村小学里作文牍。”


国语词典

文牍 [wén dú]

⒈ 公文书札的总称。

《宋史·卷三五七·梅执礼传》:「比部职勾稽财货,文牍山委率不暇经目。」

尺书 文书

⒉ 俗称担任文书工作的人。


文牍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文书释义:⒈公文、书信、契约等。⒉某些机关或部队中从事公文、信件工作的人员。
    • 2.
      尺书释义:⒈指书籍。古代简牍的长度有一定规定,官书等长二尺四寸,书非经律者,短于官书,称为短书。⒉指书信。⒊指诏书。

文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书诺释义:在文牍上签署表示同意的字样。
    • 2.
      判司释义:古代官名。唐 代节度使、州郡长官的僚属,分别掌管批判文牍等事务。亦用以称州郡佐吏。《旧唐书·职官志一》:“镇军满二万人以上诸曹判司。”唐 白居易《自吟拙什因有所怀》诗:“趁向 江陵 府,三年作判司。”宋 陆游《送子龙赴吉州掾》诗:“判司比 唐 时,犹幸免笞箠。”
    • 3.
      剡牍释义:简牍;文牍。古时剡木为简,故称。
    • 4.
      吏文释义:指官府文牍。
    • 5.
      官寮主义释义: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有命令主义、文牍主义、事务主义等表现形式。官僚主义是剥削阶级思想和旧社会衙门作风的反映。
    • 6.
      故纸释义:⒈旧纸。 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用故纸糊席曝之,夜乃勿收,令受霜露。”《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箇祇因惜字纸拾得一张故纸,合成一大段佛门中因缘。”清 戴名世《<意园制义>自序》:“偶於破麓故纸之中检出,淘汰其十二三,存其可观者三百篇。”⒉指积年的文牍簿册。《北齐书·韩轨传》:“安能作刀笔吏,返披故纸乎?”明 沉德符《野获编·台省·六科廊章奏》:“此皆积年堆弃残帙、各衙门紧要章奏及四夷番文,共十三万二千餘本……此等无用故纸,正合付一炬。”⒊指古书旧籍。宋 杨万里《题唐德明建一斋》诗:“平
    • 7.
      文牍释义:⒈公文、书信的总称。⒉旧时称担任文牍工作的人。
    • 8.
      望白署空释义:谓为官者只署文牍不问政务。
    • 9.
      架阁库释义:⒈宋 元 时代储藏文牍案卷的机构。 《宋史·职官志三》:“主管架阁库:掌储藏帐籍文案以备用,择选人有时望者为之。旧有管干架阁库官,宣和 罢之,绍兴 十五年復置,吏、户部各差一员,礼、兵部共差一员,刑、工部共差一员,以主管尚书某部架阁库为名。”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中:“煇 顷在 番江,因得架阁库故纸,见有以借緋鱼袋入衔者,乃 政和 间案沓也。”⒉指主管架阁库的官员。《元史·百官志一》:“左右部架阁库,秩正八品。管勾二员,典吏十二人。掌六部文卷簿籍架阁之事。中统 元年,左右部各置。二十三年,併为左右部架阁库
    • 10.
      笔牍释义:⒈犹纸笔。泛指文具。⒉犹文牍。
    • 11.
      等因奉此释义:“等因”和“奉此”都是旧时公文用语,“等因”用来结束所引来文,“奉此”用来引起下文。“等因奉此”泛指文牍,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
    • 12.
      简书释义:用于告诫、策命、盟誓、征召等事的文书。亦指一般文牍。《诗·小雅·出车》:“岂不怀归,畏此简书。”朱熹 集传:“简书,戒命也。”《左传·闵公元年》:“简书,同恶相恤之谓也。请救 邢 以从简书。”《后汉书·方术传上·段翳》:“又有一生来学,积年,自谓略究要术,辞归乡里。翳 为合膏药,并以简书封於筒中,告生曰:‘有急发视之。’”唐 钱起《送李评事赴潭州使幕》诗:“谩説简书催物役,遥知心赏缓王程。”宋 王安石《答林中舍启》二:“去德不远,向风诚勤,日有简书之烦,久无竿牘之献。”清 恽敬《北山说》:“今日简书曰某也
    • 13.
      简末释义:指文牍书简末幅。为题跋落款的地方。傅尃《<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余友 高子,近辑《诗徵》……犹恐涉乎标榜,未厌羣流,或失精严,转疵竽滥,故特详加审择,务应法言,书问山中,乞题简末。”
    • 14.
      翰牍释义:书籍;书札文牍。
    • 15.
      试牍释义:⒈谓从事文牍工作。⒉犹试卷。
    • 16.
      辞案释义:文牍,文书。

文牍(wend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文牍是什么意思 文牍读音 怎么读 文牍,拼音是wén dú,文牍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文牍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