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族 [gōng zú]
1. 诸侯或君王的同族。
3. 指公族大夫。
公族 引证解释
⒈ 诸侯或君王的同族。
引《诗·魏风·汾沮洳》:“殊异乎公族。”
毛 传:“公族,公属。”
郑玄 笺:“公族,主君同姓昭穆也。”
《汉书·刘歆传》:“排摈宗室,孤弱公族,其有智能者,尤非毁而不进。”
《隋书·嗣王集传》:“帝不忍加诛,乃下詔曰:‘……虽復王法无私,恩从义断,但法隐公族,礼有亲亲。’”
《明史·镇平王有爌传》:“﹝ 朱有爌 ﹞又採歷代公族贤者,自 夏 五子迄 元 太子 真金 百餘人,作《贤王传》若干卷。”
章炳麟 《秦政记》:“六国公族散处閭巷之间, 秦 以守法,不假以虚惠结人,公族之欲復其宗庙,情也。”
⒉ 指公族大夫。
引《左传·宣公二年》:“自是 晋 无公族。”
杜预 注:“无公子,故废公族之官。”
国语词典
公族 [gōng zú]
⒈ 诸侯的同族。
引《文选·曹冏·六代论》:「臣闻公族者,国之枝叶,枝叶落则本根无所庇荫。」
⒉ 复姓。如汉代有公族进阶。
公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相能释义:不相客,不和睦。《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范鞅 以其亡也,怨 欒氏,故与 欒盈 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杨伯峻 注:“不相能,犹言不相得。”《后汉书·李燮传》:“时 潁川 荀爽、贾彪,虽俱知名而不相能,燮 并交二子,情无适莫,世称其平正。”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礼部·议革张浚祀》:“孝宗 即位,命 浚 都督 江 淮,总率 李显忠、邵宏渊 二帅,显忠 与 宏渊 不相能,而 显忠 则竭忠报国,宏渊 则怀私误国者也。”老舍《老张的哲学》第三一:“老张 不易明白 小山,小山 不易明白 老张,不幸他们住在同一个社会
- 2.
东诸侯释义:东方的诸侯。《左传·成公十六年》:“且为公族大夫以主东诸侯。”《左传·襄公元年》:“於是东诸侯之师次於 鄫,以待 晋 师。”唐 时用为对封疆大员的誉称。唐 刘禹锡《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诗序:“贫道雅闻东诸侯之工为诗者莫若 武陵,今幸承其话言如得法印,寳山之下,宜有所持。”唐 李商隐《柳枝》诗序:“雪中,让 山 至,且曰:‘为东诸侯取去矣!’”
- 3.
东郭姓释义:东郭源流单纯,源出有一:出自姜姓,是齐国公族之后。 一说:得姓始祖:齐桓公。
- 4.
中庶子释义:官名。 战国时为掌管公族事务的官,汉以后为太子的属官。
- 5.
亚公释义:⒈司徒的别称。因司徒居三公的次位,故称。《三国志·魏志·胡质传》“復与 周 平”裴松之 注引 晋 虞预《晋书》:“元夏 器量最优,有辅佐之风,展力仕宦,可为亚公。”《三国志·吴志·孙峻传》“共事如前”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吴录》:“羣臣上奏,共推 峻 为太尉,议 胤 为司徒。时有媚 峻 者,以为大统宜在公族,若 滕胤 为亚公,声名素重,众心所附,不可贰也。”⒉即阿公,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一出:“亚公,我住 五磯山 下七八十年,见了几家成败。”
- 6.
令族释义:指名门世族。晋 陶潜《赠长沙公族祖诗》:“於穆令族,允构斯堂,谐气冬暄,映怀圭璋。”唐 王勃《梓州玄武县福会寺碑》:“爰有县令 柳边,河东 令族,大业 之年,来光上邑。”
- 7.
公族释义:⒈诸侯或君王的同族。《诗·魏风·汾沮洳》:“殊异乎公族。”毛 传:“公族,公属。”郑玄 笺:“公族,主君同姓昭穆也。”《汉书·刘歆传》:“排摈宗室,孤弱公族,其有智能者,尤非毁而不进。”《隋书·嗣王集传》:“帝不忍加诛,乃下詔曰:‘……虽復王法无私,恩从义断,但法隐公族,礼有亲亲。’”《明史·镇平王有爌传》:“﹝ 朱有爌 ﹞又採歷代公族贤者,自 夏 五子迄 元 太子 真金 百餘人,作《贤王传》若干卷。”章炳麟《秦政记》:“六国公族散处閭巷之间,秦 以守法,不假以虚惠结人,公族之欲復其宗庙,情也。”⒉指公族
- 8.
公族大夫释义:掌管公族及卿大夫子弟的官职。《左传·昭公五年》:“韩襄 为公族大夫,韩须 受命而使矣。”《国语·晋语七》:“欒伯 请公族大夫。”韦昭 注:“公族大夫,掌公族与卿之子弟。”汉 刘向《列女传·晋赵衰妻》:“及 盾 为正卿,思 赵姬 之让恩,请以 姬 之中子 屏括 为公族大夫。”
- 9.
公行释义:⒈公然行动,公然进行。《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盗贼公行,而天癘不戒。”《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左右近习,争弄权柄,交通请託,贿赂公行。”《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如今果是 杨国忠 为相,贿赂公行,不知埋没了多少高才絶学。”⒉古官名。掌管君主出行的兵车行列事。《诗·魏风·汾沮洳》:“美如英,殊异乎公行。”毛 传:“公行,从公之行也。”郑玄 笺:“从公之行者,主君兵车之行列。”《左传·宣公二年》:“及 成公 即位,乃宦卿之适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又宦其餘子,亦为餘子;其庶子为公行。晋 於是
- 10.
公西姓释义:公西姓源流单纯,,鲁国公族季孙氏的支系后代所改。
- 11.
同官释义:⒈在同一官署任职的人,同僚。《左传·文公七年》:“同官为寮。”唐 韩翃《送山阴姚丞携妓之任兼寄苏少府》诗:“才子风流 苏伯玉,同官晓暮应相逐。”宋 辛弃疾《摸鱼儿》词序:“淳熙 己亥,自 湖北 漕移 湖南,同官 王正之 置酒 小山亭,为赋。”明 屠隆《綵毫记·脱靴捧砚》:“臣不知圣上呼召,与同官共醉酒楼,死罪!死罪!”《老残游记》第十五回:“我辈都是同官,不好得罪他的;补翁 是方外人,无须忌讳。”⒉官职名位相同。《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欒盈 ﹞又与吾同官而专之。”杨伯峻 注:“同为公族大夫而专任其事
- 12.
多宠释义:⒈多有宠臣、宠姬。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国多宠而王弱,国不可为也。”《列子·力命》:“齐 公族多宠,嫡庶并行。”⒉谓甚受宠幸者。《国语·周语下》:“此一王四伯,岂繄多宠?皆亡王之后也。”韦昭 注:“言 禹 与四岳岂是多宠之人?乃亡王之后。”⒊指甚受宠幸。《淮南子·人间训》:“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
- 13.
嫁娶释义:⒈亦作“嫁取”。谓嫁女与娶妇。《韩诗外传》卷四:“有无相贷,饮食相招,嫁娶相谋,渔猎分得。”《汉书·地理志下》:“太原、上党 又多 晋 公族子孙……嫁取送死者奢靡。”颜师古 注:“取,读曰娶。”⒉泛指男女成婚。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量父祖,计较錙銖,责多还少,市井无异。”又指出嫁。《玉台新咏·古乐府<皑如山上雪>》:“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 14.
宗邑释义:宗庙所在的城邑。 《左传·哀公十四年》:“魋(桓魋)先谋公,请以 鞌 易 薄,公曰:‘不可。薄,宗邑也。’”杜预 注:“宗庙所在。”《国语·晋语一》:“夫 曲沃,君之宗也;蒲 与二 屈,君之疆也,不可以无主。宗邑无主,则民不威;疆埸无主,则启 戎 心。”清 袁枚《随园随笔·卢蒲嫳为齐庄报仇》:“齐庄公 为 崔杼 所弑。公族 卢蒲嫳 欲报仇,知非 庆封 不能制 崔,故辱身以事 庆封,会 杼 二子 成彊 与 棠姜 之子争宗邑,来愬于 封,嫳 乘间构之,封 果使 嫳 帅甲攻 崔 氏,灭其家。”
- 15.
射杀释义:用箭射死。宋 苏轼《将官雷胜得过字代作》诗:“一双铁丝箭,未发手先唾。射杀雪毛狐,腰间餘一箇。”郭沫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但不久 楚悼王 一死(纪元前三八一年),楚国 的反动公族们便把 吴起 射杀了。”
- 16.
庇阴释义:同“庇廕”。《左传·文公七年》:“昭公 将去羣公子。乐豫 曰:‘不可。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阴矣。’”《诗·大雅·云汉》“赫赫炎炎,云我无所”汉 郑玄 笺:“热气太盛,人皆不堪,言我无所庇阴而处。”
- 17.
归海姓释义:源于地名,出自两周时期陈国公族之后,属于以地名为氏。
- 18.
恭德释义:⒈谦恭的品德。《国语·晋语九》:“昔先主 文子 少衅於难,从 姬氏 於公宫,有孝德以出在公族,有恭德以升在位。”⒉大德。《旧唐书·孝友传·崔沔》:“俭,德之恭也;侈,恶之大也。先君有恭德,而君纳诸恶,无乃不可乎!”按,此引自《左传·庄公二十四年》,恭德,作“共德”。俞樾《群经平议·春秋左传一》:“杜氏 不释‘共’字,共当读为洪……下文又曰‘先君有共德,而君纳诸大恶’。犹云有大德。”
- 19.
支叶释义:树枝和叶子。 喻旁系亲属或同门转相传授的弟子。《汉书·叙传下》:“侯王之祉,祚及宗子;公族蕃滋,支叶硕茂。”《汉书·儒林传赞》:“自 武帝 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於 元始,百有餘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
- 20.
旄车释义:官名。 春秋 时掌兵车,从行。《左传·宣公二年》:“赵盾 为旄车之族,使 屏季 以其故族为公族大夫。”杜预 注:“旄车,公行之官。”孔颖达 疏:“主公车行列,谓之公行;车皆建旄,谓之旄车之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