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学舍 学舍的意思
xuéshè

学舍

简体学舍
繁体學舍
拼音xué shè
注音ㄒㄩㄝˊ ㄕㄜ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ué,(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组词】: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例句】:学校(简称“学”或“校”)。学院。学府。中学。大学。上学。(3) 掌握的知识。【例句】:学问(简称“学”)。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学位。学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学。治学。学识。博学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组词】:学说。哲学。数学。小学(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shè shě,(1) 放弃,不要了。【组词】:舍己为人。舍近求远。四舍五入。(2) 施舍。【组词】:舍粥。舍药。(1) 居住的房子。【组词】:宿舍。旅舍。校舍。(2) 居住,休息。【组词】:舍于山麓。(3) 谦辞,多指亲属中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组词】:舍弟。舍侄。舍亲。(4) 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例句】:退避三舍(喻对人让步)。(5) 姓。

基本含义

学舍指学校或学府。

学舍的意思

学舍 [xué shè]

1. 学校的房舍。

3. 犹学校。

学舍 引证解释

⒈ 学校的房舍。

《后汉书·儒林传序》:“学舍頽敝,鞠为园蔬,牧童蕘竖,至於薪刈其下。”
《新唐书·刘禹锡传》:“贞观 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餘。”
清 恽敬 《重建东湖书院记》:“黎君 归帑于官为银若干,诸乡先生任讲堂学舍筑削之貲为银若干。”

⒉ 犹学校。

《太平广记》卷四八六引 唐 薛调 《无双传》:“仙客 既覲,置於学舍,弟子为伍。”
宋 张淏 《云谷杂记·梦阅榜》:“櫄 在学舍,素负雋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六丁》:“独学舍稟给皆久废。”


国语词典

学舍 [xué shè]

⒈ 学校的房舍,亦指修习课业地方。

《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上·序》:「博士倚席不讲,朋徒相视怠散,学舍穨敝,鞠为园蔬。」
唐·薛调《无双传》:「仙客既觐,置于 学舍,弟子为伍。」

⒉ 学生住宿的地方。如台北市有国际学舍


学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舍法释义:宋神宗 时取士法,为 元丰 新法之一。其法分太学为外舍、内舍、上舍,别生员为三等而置之。依一定年限和条件,由外舍升入内舍继而升上舍。最后按科举考试法,分别规定其出身并授以官职。在舍读经为主,以济当时科举偏重文词之不足。绍圣 中,曾一度废科举,专以三舍法取士。宣和 三年,诏罢此法。见《宋史·选举志一》、《选举志二》。《朱子语类》卷一○九:“莫説以前,只是 宣和 末年三舍法纔罢,学舍中无限好人才,如 胡邦衡 之类,是甚么样有气魄,做出那文字是甚豪壮,当时亦自煞有人。”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避史录话》:“崇
    • 2.
      东横释义:古代贵族子弟学校。《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四年》:“廆(慕容廆)立子 皝 为世子。作东横,以 平原 刘讚 为祭酒,使 皝 与诸生同受业。廆 得暇,亦亲临听之。”胡三省 注:“横与黌同,学舍也。”
    • 3.
      东馆释义:⒈东宫。⒉宫东侧的学舍。⒊汉代特指长安近郊的豫中观。
    • 4.
      两塾释义:巷门两侧的房屋,古时庶民学舍所在。
    • 5.
      号舍释义:⒈古代州、郡等学舍。⒉即号子。
    • 6.
      同舍生释义:犹同学。舍,学舍。
    • 7.
      学馆释义:⒈亦作“学舘”。 学舍;学校。唐 郑谷《送颜明经及第东归》诗:“閒来思学馆,犹梦雪窗明。”《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三年》:“自 唐 末以来,所在学校废絶,蜀 毋昭裔 出私财百万营学馆。”清 蒲松龄《闹馆》:“上世裡我无曾入个学馆,看文书银钱票甚是作难。”⒉学宫,学庙。元 杨载《送丘子正之海盐》诗:“海邦终寂寞,学舘尚穹崇。”参见“学宫”、“学庙”。⒊即学堂。旧时命相家术语。五代 齐丘《玉管照神局·吕洞宾赋》:“学馆清高者,凌云折桂。”参见“学堂”。
    • 8.
      山长释义:唐、五代 时对山居讲学者的敬称。如 唐 代刺史 孙丘 于 阆州 古 台山 置学舍,延 尹恭初 为山长;五代 蒋维东 隐居 衡岳,受业者称 蒋 为山长。事见 宋 马永易《实宾录》卷十一。宋 元 时为官立书院置山长,讲学兼领院务;明 清 时改由地方聘请。清 末改书院为学堂,山长之制乃废。宋 范成大《代儿童立春门贴诗》之三:“盛族推山长,修龄号櫟翁。”元 吴养浩《象山山长岳仲远美任》诗:“雅有 岳山长,三年今在兹。”《文明小史》第二二回:“﹝总办﹞本是郎中放的知府,因为办军装的事罣误了,制臺为他学问好,请他做个
    • 9.
      应天书院释义:宋 代四大书院之一。在今 河南省 商丘县。真宗 大中祥符 二年,曹诚 建造学舍一百五十间,广招生徒,讲习甚盛。范仲淹 曾讲学于此。商丘 旧名 睢阳,故也称睢阳书院。参阅《文献通考·学校七》。
    • 10.
      扶风帐释义:《后汉书·马融传》:“马融 字 季长,扶风茂陵 人也。常坐高堂,施絳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后因以“扶风帐”指讲坛、学舍。
    • 11.
      斋仆释义:旧指学舍中的仆役。
    • 12.
      斋夫释义:旧时学舍中的仆役。
    • 13.
      斋臧释义:旧指学舍中的仆役。
    • 14.
      斋讲释义:⒈宣讲佛法之集会。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梁 孝元 年少之时,每八月六日,载诞之辰,常设斋讲,自 阮修容 薨殁之后,此事亦絶。”《北史·高允传》:“又雅信佛道,时设斋讲,好生恶杀。”⒉旧指学舍的讲堂。宋 欧阳修《吉州学记》:“学有堂筵斋讲,有藏书之阁。”
    • 15.
      斋舍释义:⒈家居的房舍;书房。⒉学舍。
    • 16.
      斋长释义:⒈元 代国子学中学舍的舍长。《元史·许衡传》:“﹝帝﹞亲为择 蒙古 弟子俾教之。衡 闻命,喜曰:‘此吾事也。国人子大朴未散,视听专一,若置之善类中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乃请徵其弟子 王梓、刘季伟、韩思永、耶律有尚 ……十二人为伴读,詔驛召之来京师,分处各斋,以为斋长。”⒉明 代亦称国子监的班长为斋长。沿用为塾师的敬称。明 汤显祖《牡丹亭·腐叹》:“陈斋长 报喜!杜太爷 要请箇先生教小姐……我去掌教老爷处禀上了你,太爷有请帖在此。”
    • 17.
      槐市释义:汉 代 长安 读书人聚会、贸易之市。 因其地多槐而得名。后借指学宫,学舍。据《三辅黄图》载:“仓之北,为槐市,列槐树数百行为队,无墙屋,诸生塑望会此市,各持其郡所出货物及经传书记、笙磬乐器相与买卖。”南朝 梁元帝《皇太子讲学碑》:“转金路而下辟雍,晬玉裕而经槐市。”唐 武元衡《酬谈校书长安秋夜对月寄诸故旧》诗:“蓬山高价传新韵,槐市芳年挹盛名。”宋 苏轼《次韵徐积》:“但见中年隐槐市,岂知平日赋兰臺。”
    • 18.
      横塾释义:学堂,学舍。
    • 19.
      横舍释义:学舍。横,通“黌”。
    • 20.
      禀给释义:亦作“禀给”。犹禀食。《后汉书·南匈奴传》:“其年,南部苦蝗,大飢,肃宗 稟给其贫人三万餘口。”《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五年》:“民失业,归 慕容廆 者甚众,廆 稟给遣还,愿留者抚存之。”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五·六丁》:“独学舍禀给皆久废,用兵已来,捐貲者率许在籍肄业……雍中人才寥寥,素餐为惭耳。”参见“稟食”。

学舍(xuesh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学舍是什么意思 学舍读音 怎么读 学舍,拼音是xué shè,学舍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学舍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