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公房 公房的意思
gōngfáng

公房

简体公房
繁体
拼音gōng fáng
注音ㄍㄨㄥ ㄈㄤ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ōng,(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组词】:公正。公心。大公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组词】:公理。公式。公海。公制。(3) 国家,社会,大众。【组词】:公共。公安(社会整体的治安)。公众。公民。公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组词】:公开。公报。公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例句】:三公(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公子。公主。(6) 敬辞,尊称男子。【组词】:海公。包公。诸公(各位)。(7) 雄性的。【组词】:公母。公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组词】:公公。外公(外祖父)。(9) 姓。

fáng,(1) 住人或放东西的建筑物。【组词】:房屋。房产。房舍。房租。库房。楼房。书房。(2) 结构和作用类似房子的东西。【组词】:蜂房。莲房。心房。(3) 量词。【组词】:两房儿媳。(4) 家族的一支。【组词】:大房。长(zhǎng )房。(5)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6) 姓。

基本含义

指官方提供的住房或公共住房。

公房的意思

公房 [gōng fáng]

1. 所有权属于国家或集体的房屋。

[ public house; ]

2. 景颇、傈僳、彝、黎等少数民族解放前曾有过的专供未婚青年男女社交的场所。

[ social place for the unmarried; ]

公房 引证解释

⒈ 属国家或集体所有的房屋。

⒉ 我国景颇、傈僳、彝(撒尼、阿西)、黎等民族的村寨内,过去专供未婚青年男女社交的场所。在不同民族中各有禁例,如同姓、近亲、不同辈份等不得进入同一公房等。在世界其他地区,特别在 东南亚 一带也有类似习俗。

《阿诗玛》诗:“床头拿麻团,墙头拿口弦,口弦阵阵响,姑娘去公房。”

⒊ 复姓。古有 公房皮。见《汉书·古今人表》。


公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介释义:古代外交使团的副使或军政长吏的高级助理。《仪礼·聘礼》:“宰执书告备具于君,授使者,使者受书授上介。”《左传·哀公十五年》:“﹝ 吴子 ﹞辞曰:‘以水潦之不时,无乃廪然陨大夫之尸,以重寡君之忧,寡君敢辞上介。’”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公﹞累功进至刑部员外郎,赐五品服,副 胄(裴胄)使事,为上介。”《宋史·赵赞传》:“判官 李恕 者,本 延寿(赞 之父)宾佐,深所委赖,至家事亦参之。及 赞 出镇,从为上介。”
    • 2.
      传法释义:⒈佛教谓师徒以佛法相传授。唐 顾况《鄱阳大云寺一公房》诗:“色界聊传法,空门不用情。”《五灯会元·西天祖师·弥遮迦尊者》:“六祖 弥遮迦尊者,中 印度 人也,既传法,已游化至 北天竺国。”《宋史·王安石传》:“二人守其成模,不少失,时号 絳 为‘传法沙门’,惠卿 为‘护法善神’。”⒉泛指以学问、方法相传授。唐 张籍《隐者》诗:“问年长不定,传法又非真。”
    • 3.
      修缮费释义:管理房屋、建筑物和各类设备维修所发生的人工、材料及费用支出,以及公房租金和不够基建立项的零星土建工程费用。
    • 4.
      功绪释义:事功;功绩。 《周礼·天官·宫正》:“考其功绪。”郑玄 注:“功,吏职也;绪,其志业。”孙诒让 正义引 顾炎武 云:“已成者谓之功,未成者谓之绪。”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功绪卓殊,氓獠循业。”《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二年》:“推行新法,功绪已见。”清 曾国藩《李勇毅公神道碑铭》:“选用贤吏,安民垦田,功绪彰矣。詔授为钦差大臣。”
    • 5.
      北斋公房释义:此地太险,马不能过,到此而回,但现在基本通称为马面关)—北斋公房—桥头这一条是公认的最古老的。
    • 6.
      半镜释义:半片破镜。南朝 陈 太子舍人 徐德言 娶后主 叔宝 之妹 乐昌公主,时 陈 政方乱,德言 知不相保,乃破镜与妻各执其半,约他年正月望日卖于都市,冀得相见。后果如愿。见 唐 韦述《两京新记》卷三。唐 李商隐《代越公房妓嘲徐公主》诗:“遽遣离琴怨,都由半镜明。”
    • 7.
      卓殊释义:卓越,特异。汉 王充《论衡·超奇》:“何言之卓殊,文之美丽也!”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既办 万年,命屏 容 服,功绪卓殊,氓獠循业。”
    • 8.
      南能释义:指 唐代 佛教禅宗南宗创始人 慧能。唐 雍陶《同贾岛宿无可上人院》诗:“还因爱閒客,始得见 南能。”明 杨慎《无宵宿北岩开公房》诗:“何须分垢浄,持此问 南能。”清 赵翼《题蘗庵僧遗像》诗:“故国遗墟伤北望,空门法席演 南能。”赵朴初《喜春来·新年话旧小令寄日本友人》之五:“雪舟 山水多清韵,妙迹风流两国闻。岂徒衣鉢继 南能。”参见“南能北秀”。
    • 9.
      发性释义:谓使慧性、定性彰明。 唐 杜甫《大云寺赞公房》诗之一:“醍醐长发性,饮食过扶衰。”仇兆鳌 注:“潘鸿 曰,《止观辅行》云:‘见是慧性,发必依观;禪是定性,发必依止。’此发、性二字所本。”
    • 10.
      应待释义:⒈应接;接待。 《墨子·非命上》:“外无以应待诸侯之宾客,内无以食饥衣寒。”《韩诗外传》卷十:“为宾客莫应待邪?则行人 子牛 在。”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中人使授命书,应待失礼。”前蜀 尹鹗《清平乐》词:“应待少年公子,鸳幃深处同欢。”⒉犹应对。《文子·微明》:“道可以弱,可以强;可以柔,可以刚;可以阴,可以阳;可以幽,可以明;可以苞裹天地,可以应待无方。”
    • 11.
      憿绝释义:疾速至极。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上闻其名,徵拜虞部员外,在省籍籍,迁 万年 令,果辨憿絶。”王伯大 音释:“憿,吉歷切,疾也。”
    • 12.
      承租释义:接受出租;租用:承租人。承租公房。
    • 13.
      无愧辞释义:诚信而没有言不由衷的话。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赵孟 ﹞对曰:‘夫子之家事治,言于 晋国 无隐情,其祝史陈信于鬼神无愧辞。’”唐 杜甫《大云寺赞公房》诗之一:“把臂有多日,开怀无愧辞。”唐 李商隐《撰彭阳公志文毕有感》诗:“敢伐不加点,犹当无愧辞。”
    • 14.
      王父释义:⒈祖父。《书·牧誓》:“昬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孔颖达 疏:“《释亲》云‘父之考为王父’,则王父是祖也。”《汉书·外戚传下·孝元傅昭仪》:“少傅 阎崇 以为《春秋》不以父命废王父命。”颜师古 注:“王父谓祖也。”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其大王父 融,王父 琯,仍父子为宰相。”清 黄宗羲《金石要例·子孙为祖父行状例》:“今人为其 父 行状,称父之父为王父。”⒉对老人的尊称。《国语·晋语七》:“养老幼,恤孤疾,年过七十,公亲见之,称曰王父。”韦昭 注:“称曰王父,尊而亲之,所以尽其心也。”⒊神仙名
    • 15.
      箱男释义:安部公房的作品中引用的一个流浪人群,是生活在移动的纸箱中,在城市里四处游荡,做什么事都在纸箱里的一群人,用于形容世界存在的强大压力令人自我封闭的人群的状态。
    • 16.
      耳濡目染释义: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擩(通“濡”)耳染,不学以能。”濡(r ú):沾湿。染:沾染。
    • 17.
      衲衣释义:⒈僧衣。《南齐书·张欣泰传》:“欣泰 通涉雅俗,交结多是名素。下直輒游园池,著鹿皮冠,衲衣锡杖。”唐 贾岛《崇圣寺斌公房》诗:“落日寒山磬,多年坏衲衣。”《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二年》:“仁达 欲自立,恐众心未服,以 雪峯寺 僧 卓巖明 素为众所重,乃言:‘此僧目重瞳子,手垂过膝,真天子也。’相与迎之。己亥,立为帝,解去衲衣,被以袞冕,帅将吏北面拜之。”清 黄景仁《慈光寺前明郑贵妃赐袈裟歌》:“铜驼荆棘寻常见,何论区区一衲衣。”⒉代称僧人。宋 梅尧臣《僧可真东归因谒范苏州》诗:“野策过寒水,山童护衲衣。”
    • 18.
      贬食释义:节缩饮食。《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脩城郭、贬食、省用、务穡、劝分,此其务也。”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削衣贬食,不立资遗,以班亲旧朋友为义。”宋 杨时《李修撰墓志铭》:“既仕,节衣贬食,而积书之富,至与巨室名家埒。”
    • 19.
      遐长释义:⒈久长;久远。 汉 袁康《越绝书·计倪》:“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此可以卜祚遐长,而祸乱不作也。”唐 刘知几《史通·六家》:“年月遐长。”前蜀 杜光庭《皇后本命醮词》:“北宫迴短促之年,南极注遐长之寿。”⒉广远。唐 李百药《唐故都督临淄定公房公碑》:“华阳 地险,控御遐长。”
    • 20.
      鸳鸯楼释义:一种专供新婚户短期使用、临时过渡的公房。也称鸳鸯房。

公房(gongf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公房是什么意思 公房读音 怎么读 公房,拼音是gōng fáng,公房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公房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