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huà huā,(1) 性质或形态改变。【组词】:变化。分化。僵化。教(jiào )化。熔化。融化。潜移默化。化干弋为玉帛。。(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组词】:化缘。化斋。(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组词】:丑化。绿化。(4) 习俗,风气。【组词】:有伤风化。(5) 特指“化学”。【组词】:化工。化纤。化肥。 ◎ 同“花”。
1. 考古学上指同一历史时期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
例仰韶文化。
英[ culture; ]
2. 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
例中国文化。
英[ civilization; ]
3. 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例文化水平。
英[ literacy; ]
⒈ 文治教化。
引汉 刘向 《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晋 束晳 《补亡诗·由仪》:“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前蜀 杜光庭 《贺鹤鸣化枯树再生表》:“修文化而服遐荒,耀武威而平九有。”
元 耶律楚材 《太阳十六题》诗之七:“垂衣端拱愧佳兵,文化优游致太平。”
《花月痕》第四七回:“尔诈尔虞,如鬼如蜮,梗两朝之文化,劳九伐之天威。”
⒉ 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具有的书本知识。
引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二章:“因为现代的人所过的不只是一个自然人的生活,他也是一个有文化的人的生活。”
⒊ 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教育、科学、文艺等。
引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三:“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不相信 汉 朝对待 匈奴 的诚意,看不起 长安 文化。”
⒋ 考古学用语。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
例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⒈ 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总成果。包括宗教、道德、艺术、科学等各方面。
近文明 教化
⒉ 文治教化。
引汉·刘向《说苑·卷一五·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文选·束晳·补亡诗六首之六》:「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1.三坟五典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文化大革命中,很多正直的人都蒙受了不白之冤。
3.那儿由于文化教育落后,全村竟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不识一丁,家信都得请外村人帮着写。
4.这里古迹甚多,风景优美,文化发达,真可谓人文荟萃。
5.这部百科全书,真是古今中外,兼容并包,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历史地理等知识应有尽有。
6.我们应正确地对待古文化,颂古非今或厚今薄古都是不对的。
7.在继承文化遗产时,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8.古为今用是我们对待一切文化遗产的一条原则。
9.中国的悠久文化和民族精神完完全全地体现出来了。
10.千万不能想当然,以为学好文化知识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11.如此,传承文化的口号,国人怎么可能喊得掷地有声呢?
12.时不我待,我们要珍惜在学校学习的分分秒秒,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13.真知灼见的经营管理理念,是名牌企业创业文化的精华。
14.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薪尽火传在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中,始终处于正统地位。
15.二十年来,这个文化新军的锋芒所向,从思想到形式,无不发生了剧烈的革命。
16.在福州,文化馆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一改假日门可罗雀的冷清场面,许多人更是举家出动。
17.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和技术,一无所长的人无法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
18.国外的文化有进步的也有落后的,要全面看待,不能一概而论。
19.同学们约定周日在文化活动中心会合,一言为定,不见不散。
20.奥巴马现在是黑人文化的教父,一言九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