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聚 [zú jù]
1. 同族的人聚在一起。
族聚 引证解释
⒈ 同族的人聚在一起。
引郑观应 《盛世危言·教养》:“诸事兴则民日取给而有餘,遂无弋猎奔驰之势,少迁徙流离之苦,始得族聚而居,羣日渐积而成国。”
族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侗剧释义:侗族戏曲剧种,流行于贵州、湖南、广西等地侗族聚居的地区。
- 2.
依玛堪释义:赫哲族曲种。 无乐器伴奏的说唱形式。依靠口头流传。有长篇、中篇、短篇三种曲目,书目相传有四十余部。流行于我国 黑龙江省 的赫哲族聚居区。
- 3.
俚洞释义:指古代南方黎族聚居的山区。
- 4.
俞水释义:古河流名,一名 宕渠水,即今 四川 南江 及其下游 渠江。 古有 賨 族聚居水滨,善歌舞,汉《巴俞舞》即出于此。
- 5.
傣剧释义:傣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云南傣族聚居的地区。
- 6.
农村释义:也叫乡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人口居住地区。较好地保留了大自然原有的景观,具有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其特点是:(1)人口较稀少,居民点分散在农业生产环境中,形成田园风光;(2)家族聚居现象较明显;(3)工、商、金融、文教、卫生事业发展水平较低。与“城市”相对。
- 7.
南疆释义:南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维吾尔、塔吉克、汉、柯尔克孜等民族的艺术和风情绚丽多彩,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在古丝绸之路的南、中两条干线上留下的数以百计的古城池、古墓葬、千佛洞等古迹昭示着历史的悠长与沧桑。
- 8.
壮戏释义:壮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壮族聚居地区。由壮族山歌、说唱发展而成。
- 9.
夷落释义:古称少数民族聚居之地﹐亦借指少数民族。
- 10.
少数民族释义:多民族国家中人口居于少数的民族。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现除汉族以外,还有五十五个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8%。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其他地区也有分布,形成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各民族无论人数多少,一律平等。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11.
戎落释义:戎族聚居地。泛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新唐书·狄仁杰传》:“出为 寧州 刺史,抚和戎落,得其欢心,郡人勒碑以颂。”《资治通鉴·唐代宗永泰元年》:“子仪 以 灵武 初復,百姓彫弊,戎落未安,请以 朔方 军粮使 三原 路嗣恭 镇之。”
- 12.
戎荒释义:古指西方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地区。
- 13.
族帐释义:⒈指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聚族而居的帐幕。宋 苏轼《答李琮书》:“去年,乞弟 领兵至 罗介牟屯,杀害兵官 王宣 等十二人,其地去 寧远 安夷寨 至近,涉歷诸夷族帐不少,自来自去,殊无留难。”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二:“嵎 等於二日起兵,有众二千餘人,刦掠村社族帐。”《宋史·真宗纪一》:“壬戌,环庆 部署 张凝 袭诸蕃,焚族帐二百餘,斩首五千级,降九百餘人。”⒉指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设帐聚族而居的部族。《宋史·寇準传》:“帝因命 準 使 渭 北,安抚族帐,而徙 仲舒 凤翔。”《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四
- 14.
民族乡释义: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的相当于乡的基层行政单位。
- 15.
汉区释义:⒈指广袤的霄汉。南朝 梁 陶弘景《云上之仙风赋》:“於是汉区动御,月轨惊文,浮虚入景,登空汎云。”⒉指 汉 族聚居的地区。《新华半月刊》1957年第1期:“云南 边疆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与 汉 区不同。”
- 16.
溪峒释义:旧时对我国西南地区某些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统称。 明 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二:“父椎牛骨,而子渐之,谿峒土人数十年而食假鬼。”
- 17.
番落释义:⒈少数民族聚居之处。⒉指少数民族。
- 18.
白剧释义:白族的主要戏曲剧种,历史悠久,流行于云南西部白族聚居区。
- 19.
类族释义:⒈犹类聚。因同类而相族聚。⒉指类属。同类同属。
- 20.
聚居释义:集中地居住在某一区域: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