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守 [bèi shǒu]
1. 守备之器用。
3. 守备。
备守 引证解释
⒈ 守备之器用。
引《战国策·赵策一》:“号令已定,备守已具。”
⒉ 守备。
引《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 夺两人军,即令 张耳 备守 赵 地。”
备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乘边释义:防守边境。 《汉书·韩安国传》:“今以陛下之威,海内为一,天下同任,又遣子弟乘边守塞。”颜师古 注:“乘,登也,登其城而备守也。”《新唐书·解琬传》:“前后乘边积二十年…… 华 虏安之。”宋 王安石《省兵》诗:“方今将不择,独以兵乘边。”
- 2.
固宫释义:建有台观,守备牢固的宫殿。《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桓子 曰:‘奉君以走固宫,必无害也。’……二妇人輦以如公,奉公以如固宫。”杜预 注:“固宫,宫之有臺观备守者。”
- 3.
壅城释义:即瓮城。大城外的小城。宋 陆游《军中杂歌》:“三受降城无壅城,贼来杀尽始还营。”《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仁愿 建三城,不置壅门及备守之具”元 胡三省 注:“壅城之外,又有八卦墙、万人敌,皆以遮壅城门。”参见“瓮城”。
- 4.
寖废释义:放弃或废弃。《尹文子·大道上》:“礼乐独行,则私欲寖废;私欲寖废,则遭贤之与遭愚均矣。”《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又詔:‘河北 诸州强壮,自三月后并赴州閲习,委知州择其强劲者,刺手背为义勇军;不愿者释之而存其籍,以备守葺城池。’於是强壮寖废。”《清史稿·兵志六》:“承平日久,将弁兵丁,咸居陆地,船敝不修,旧制寖废。”
- 5.
轩城释义:诸侯之城,缺南方一面,谓之“轩城”。《公羊传·定公十二年》“百雉而城”汉 何休 注:“天子周城,诸侯轩城。轩城者,缺南面以受过也。”徐彦 疏:“然案旧古城无如此者,盖但 孔子 设法如是,后代之人不能尽用故也,或者但不设射垣以备守,故曰缺其南面以受过,不妨仍有城。”
- 6.
镇戍释义:⒈镇守,戍守。 《三国志·吴志·陆凯传》:“夫 夏口,贼之衝要,宜选名将以镇戍之。”唐 刘禹锡《武昌老人说笛歌》:“往年镇戍到 蘄州,楚 山萧萧笛竹秋。”《元典章·兵部一·逃亡》:“窝主隣佑人等不以镇戍军情为重,隐留在家宿食,不行出首。”⒉指驻防军的营垒、城堡。《北齐书·元景安传》:“时初筑长城,镇戍未立,突厥 强盛,虑或侵边。仍詔 景安 与诸军缘塞以备守。”宋 吴淑《江淮异人录·司马郊》:“修默 避之,先往,至一镇戍,方息於逆旅,郊 续至。”
- 7.
防维释义:防备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