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 [xián yáng shì]
1. 在陕西省中部、渭河沿岸,陇海、咸铜两铁路交点。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秦置县,并为国都。1952年设市。人口82.2万(1995年)。市东有秦国都城遗址。北部毕郢塬多古代帝王陵墓,有茂陵、昭陵、乾陵等。
咸阳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陵释义:汉元帝以前,西汉皇帝每筑一陵,要设一个陵县,将王孙豪富迁去。 西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都在渭水北岸今兴平市东北至咸阳市附近塬上,合称五陵,又称五陵塬。
- 2.
亚夫营释义:汉 将 周亚夫 驻军 细柳(今 陕西省 咸阳市 西南 渭河 北),防御 匈奴,营中戒备森严。文帝 亲来劳军亦不得入,及至以天子名义下诏令,始开营门。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后因以“亚夫 营”称戒备森严的军营。唐 杜甫《春远》诗:“故乡归不得,地入 亚夫 营。”清 孔尚任《桃花扇·誓师》:“不怕烟尘四面生,江头尚有 亚夫 营。”
- 3.
杜邮亭释义:古地名。 在今 陕西省 咸阳市 东。战国 属 秦。秦昭王 赐 白起 剑,令其自杀于此。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三》:“渭水 北有 杜邮亭,去 咸阳 十七里,今名 孝里亭,中有 白起祠。”亦省称“杜邮”。清 黄遵宪《赤穗四十七义士歌》:“明年赐剑如 杜邮,四十七士性命同日休。”参见“杜邮之戮”。
- 4.
枳道释义:⒈亭名。旧址在今 陕西 咸阳市 东北。《汉书·高帝纪上》:“沛公 至 霸上。秦王 子婴 素车白马,係颈以组,封皇帝璽符节,降 枳道 旁。”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亭名也。在 长安 东十三里。”⒉阻塞道路。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吏部·施丐》:“贫丐无厌,每值一施,輒三四及诡名以博青蚨。天街闐拥,时或枳道不得前。”
- 5.
棘门释义:⒈古代帝王外出,在止宿处插戟为门,称“棘门”。棘,通“戟”。《周礼·天官·掌舍》:“为坛壝宫棘门。”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棘门,以戟为门。”又古代宫门插戟,故亦为宫门的别称。《战国策·楚策四》:“楚考烈王 崩,李园 果先入,置死士,止於棘门之内。”⒉古地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咸阳市 东北。《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祝兹侯 徐厉 为将军,军 棘门。”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三》:“﹝ 咸阳 ﹞外郭有 都门,有 棘门。徐广 曰:‘棘门 在 渭 北。’孟康 曰:‘在 长安 北,秦 时宫门也。’”⒊指 棘
- 6.
沣东街道释义:咸阳市秦都区沣东街道办在历史上曾是周、秦、汉、唐等皇家上林苑所在地。
- 7.
细柳释义:⒈初生的嫩柳条。《西京杂记》卷四:“枚乘 为《柳赋》,其辞曰:‘……阶草漠漠,白日迟迟。于嗟细柳,流乱轻丝。’”汉 刘桢《赠徐干》诗:“细柳夹道生,方塘含清源。”唐 杜甫《哀江头》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緑?”⒉指日落之处。汉 王充《论衡·说日》:“儒者论日,旦出 扶桑,暮入 细柳。扶桑 东方地,细柳 西方野也。”⒊地名。在今 陕西省 咸阳市 西南 渭河 北岸。有 细柳仓,即 汉 周亚夫 屯军处。⒋见“细柳营”。⒌观名。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西南。《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登 龙臺,掩 细
- 8.
细柳营释义:汉文帝 时,周亚夫 为将军,屯军 细柳。帝自劳军,至 细柳营,因无军令而不得入。于是使使者持节诏将军,亚夫 传令开壁门。既入,帝按辔徐行。至营,亚夫 以军礼见,成礼而去。帝曰:“此真将军矣!曩者 霸上,棘门 军,若儿戏耳!”见《史记·绛侯世家》。后遂称军营纪律严明者为 细柳营。细柳,在今 陕西省 咸阳市 西南。唐 李嘉祐《送马将军奏事毕归滑州使幕》诗:“棠梨宫 里瞻龙衮,细柳营 前著豹裘。”清 孔尚任《桃花扇·抚兵》:“纷纷将士愿移家,细柳营 中起暮笳。”亦省作“细柳”。南朝 陈 徐陵《为始兴王让琅玡二郡
- 9.
长陵释义:⒈高大的土山。《楚辞·九叹》:“登长陵而四望兮,览芷圃之蠡蠡。”王逸 注:“言己登高大之陵,周而四望。”宋 晁补之《满江红》词:“隐隐长陵高阜,卧红堆碧。”⒉汉高祖、北魏 孝文帝、明成祖 陵墓名。汉高祖 墓在 陕西省 咸阳市 东,北魏 孝文帝 墓在 河南省 洛阳市 附近,明成祖 墓在 北京市 昌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