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九原 九原的意思
jiǔyuán

九原

简体九原
繁体
拼音jiǔ yuán
注音ㄐㄧㄡˇ ㄩㄢ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ǔ,(1)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组词】:九归。(2) 泛指多次或多数。【组词】:九死一生。九霄云外。

yuán,(1) 最初的,开始的。【组词】:原本。原告。原稿。原籍。原理。原料。原色。原始。原著。(2) 本来。【组词】:原样。原型。原址。原主。(3) 谅解,宽容。【组词】:原宥。原谅。(4) 宽广平坦的地方。【组词】:原野。平原。(5) 同“塬”。

基本含义

指九个原始的草木丛生的地方,也指原始的状态。

九原的意思

九原 [jiǔ yuán]

1. 本为山名,在今山西新绛县北。相传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此,后世因称墓地为九原。

汝在九原。——清·袁枚《祭妹文》

[Jiuyuan;]

九原 引证解释

⒈ 九州大地。

《国语·周语下》:“汨越九原,宅居九隩。”
南朝 宋 鲍照 《松柏篇》:“永离九原亲,长与三辰隔。”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沉江》:“跨上白骡韉,空江野路,哭声动九原。”

⒉ 春秋 时 晋国 卿大夫的墓地。

《礼记·檀弓下》:“赵文子 与 叔誉 观乎 九原。”
汉 刘向 《新序·杂事四》:“晋平公 过 九原 而嘆曰:‘嗟乎!此地之藴吾良臣多矣,若使死者起也,吾将谁与归乎?’”

⒊ 泛指墓地。

唐 皎然 《短歌行》:“萧萧烟雨九原上,白杨青松葬者谁?”
前蜀 韦庄 《感怀》诗:“四海故人尽,九原新塚多。”
金 史肃 《偶读贾达之邀饭帖有感作诗哭之》:“一幅铭旌送哀挽,白杨萧索九原风。”

⒋ 九泉,黄泉。

《旧唐书·李嗣业传》:“忠诚未遂,空恨於九原。”
宋 苏轼 《亡妻王氏墓志铭》:“君得从先大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
金 元好问 《赠答刘御史云卿》诗之三:“九原如可作,吾欲起 韩 欧。”
清 龚自珍 《乙酉除夕梦返故庐见先母及潘氏姑母》诗:“醒犹闻絮语,难谢九原心。”


国语词典

九原 [jiǔ yuán]

⒈ 九州大地。

《国语·周语下》:「汨越九原,宅居九隩。」
南朝宋·鲍照〈松柏篇〉:「永离九原亲,长与三辰隔。」

⒉ 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后泛指墓地。

唐·韦庄〈感怀〉诗:「四海故人尽,九原新冢多。」
唐·皎然〈短歌行〉:「萧萧烟雨九原上,白杨青松葬者谁?」

⒊ 九泉,人死后居住的地方。

宋·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君得从先夫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你与我事母养子,才是本等。我在九原亦可瞑目。」


九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十六郡释义:秦始皇 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六年)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裴駰 集解:“三十六郡者,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潁川、碭郡、泗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鉅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 凡三十五,与 内史 为三十六郡。”清 姚鼐《复谈孝廉书》:“按《秦始皇纪》,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在其二十六年,迄三十三年,略取 陆梁 地为 桂林、象郡、南海,是已为三
    • 2.
      九京释义:⒈即九原。⒉泛指墓地。⒊犹九泉。指地下。
    • 3.
      九原释义:本为山名,在今山西新绛县北。相传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此,后世因称墓地为九原。
    • 4.
      九原之下释义:九原:山名,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 泛指墓地。
    • 5.
      九原可作释义:九原: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因称墓地;作:起,兴起。设想死者再生。
    • 6.
      八貂释义:唐 制,左右散骑、侍中、中书令各二人,冠制皆金蝉珥貂,号称八貂。《新唐书·百官志二》:“隋 废散骑常侍。贞观 元年復置,十七年为职事官。显庆 二年,分左右,隶门下、中书省,皆金蝉、珥貂,左散骑与侍中为左貂,右散骑与中书令为右貂,谓之八貂。”唐 耿湋《元日早朝》诗:“参差万戟合,左右八貂斜。”唐 白居易《薛戎赠左散骑常侍制》:“俾增九原之光,追备八貂之列。”
    • 7.
      化碧释义:鲜血化作碧玉。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语本《庄子·外物》:“萇弘 死于 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清 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捐躯裹革,壮士化碧形销;矢节投繯,红粉伤心泪尽。”清 孟亮揆《于忠肃墓》诗:“寃血九原应化碧,阴燐千载自沉红。”
    • 8.
      堂封释义:⒈宰相的封邑。《新唐书·源乾曜传》:“时议者言:‘国执政所以同休戚,不崇异无以责功。’帝乃詔中书门下共食实户三百,堂封自此始。”宋 王溥《五代会要·中书门下》:“梁 开平 五年二月敕:‘食人之食者忧人之事,况丞相尊位,参决大政,而堂封未给,且无餐钱,朕甚愧之。’”⒉坟墓。语出《礼记·檀弓上》:“吾见封之若堂者矣。”郑玄 注:“封,筑土为垄。堂,形四方而高。”此 子夏 述 孔子 论墓葬之言。故后以“堂封”指称坟墓。唐 柳宗元《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诗:“三亩空留悬磬室,九原 犹寄若堂封。”明
    • 9.
      宪典释义:⒈法律,法典。 《三国志·魏志·高柔传》:“掾清识平当,明于宪典,勉恤之哉!”《南史·孔琳之传》:“﹝ 琳之 ﹞奏劾尚书令 徐羡之 亏违宪典。”《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上孤陛下之恩,下失四海之望,请赐罢黜,别置宪典。”清 林则徐《拟颁发檄谕英国国王稿》:“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懍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⒉法式;典范。清 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二:“陋人标陋格,乃谓‘吴 楚 东南坼’四句,上情下景,为律诗宪典,不顾 杜陵 九原大笑。”
    • 10.
      百身释义:⒈谓一身死百次。一说,一百人的生命。语出《诗·秦风·黄鸟》:“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清姚椿《题<剑南集>后五首柬书田》:“它日,文公(朱熹)没,翁(指陆游)祭文云:‘某有捐百身起九原之心,倾长河注东海之泪。’其彼此倾倒如此。”⒉谓有一百条生命。
    • 11.
      直道释义:⒈古道路名。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二百一十二年)命 蒙恬 开筑,北起 九原(今 内蒙古 包头市 西北),南至 云阳(今 陕西 淳化 西北),是联结 关中 平原与 河套 地区的主要通道。《史记·蒙恬列传论》:“吾适北边,自 直道 归,行观 蒙恬 所为 秦 筑 长城 亭障,堑山堙谷,通 直道,固轻百姓力矣。”《新民晚报》8:“‘秦始皇 直道’原来是一条专供军队大规模进攻的宽阔大道……全长一千四百里。由于是‘直道’,因此遇山开山,遇沟填沟,工程十分浩大。”⒉泛指直的路。《北史·张衡传》:“帝上 太行,开直
    • 12.
      骁武释义:⒈勇猛威武。《后汉书·吕布传》:“吕布 字 奉先,五原 九原 人也。以弓马驍武给 并州。”《隋书·郭衍传》:“衍 少驍武,善骑射。”《新五代史·吴世家论》:“行密(杨行密)起於盗贼,其下皆驍武雄暴,而乐为之用者,以此也。”⒉勇猛威武的人。《花城》1981年第2期:“在这个骁武统治的雄邦里,受到竭诚拥戴的全是强悍骁勇的精英。”

九原(jiuyu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九原是什么意思 九原读音 怎么读 九原,拼音是jiǔ yuán,九原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九原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