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下学 下学的意思
xiàxué

下学

简体下学
繁体下學
拼音xià xué
注音ㄒㄧㄚˋ ㄒㄩㄝ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ià,(1)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组词】:下层。下款。(2) 等级低的。【组词】:下级。下品。下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3) 方面,方位。【例句】:两下都同意。(4)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组词】:下卷。下次。下限。(5)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组词】:下山。下车。下马。下达。(6) 使降落。【组词】:下半旗。下棋。(7) 进入。【组词】:下海。(8) 投送。【组词】:下书。(9)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组词】:下班。下课。(10) 谦辞。【组词】:在下。下官。(11) 颁布。【组词】:下令。(12) 攻克。【组词】:攻下。(13) 卸掉。【组词】:下货。把他的枪下了。(14) 用,投入精力。【组词】:下工夫。(15) 退让。【组词】:争执不下。(16) 做出判断。【组词】:下结论。(17) 量词,指动作次数。【组词】:打三下。(18)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下”、“言下”;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下”、“年下”)。(19)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下”、“培养下”;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下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下去”、“停下来”)。(20) 少于。【例句】:不下二百人。(21) 动物生产。【组词】:鸡下蛋。

xué,(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组词】: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例句】:学校(简称“学”或“校”)。学院。学府。中学。大学。上学。(3) 掌握的知识。【例句】:学问(简称“学”)。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学位。学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学。治学。学识。博学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组词】:学说。哲学。数学。小学(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基本含义

指学业不好或辍学。

下学的意思

下学 [xià xué]

1. 学校一天或半天课业完毕,学生回家。

[let out;]

下学 引证解释

⒈ 谓学习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识。

《论语·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下达。”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下学人事,上知天命。”
宋 陈亮 《经书发题·论语》:“《论语》一书,无非下学之事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一:“后儒教人,才涉精微,便谓上达未当学,且説下学,是分下学上达为二也。”
清 黄宗羲 《复秦灯岩书》:“弟究心有年,颇觉其同处在下学,异处在上达。”

⒉ 最差的学习。

《文子·道德》:“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

⒊ 向地位或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战国策·齐策四》:“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媿下学。”

⒋ 放学。

宋 陆游 《东吴女儿曲》:“阿弟贪书下学迟,独拣诗章教鸚鵡。”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一折:“这早晚怎生不见孩儿下学来?”
李文元 《婚事》:“按往常,她每夜从民校下学回来,总照常如是要再读一阵,写一阵。”

⒌ 入学;开始学习。

明 金铉 《易说》:“闲邪存诚,修辞立诚,下学入门,决当以此为的。”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修辞》:“后之君子,於下学之初,即谈性道,乃以文章为小技,而不必用力。”

⒍ 谓至太学或府、县学宫视察。

明 权衡 《庚申外史·庚寅》:“先两日, 脱脱 丞相率省属下学勉励。至阶,祭酒 吕思诚 下阶迎。”
《儒林外史》第四回:“次日,小弟到衙门去謁见,老父母方才下学回来。”


国语词典

下学 [xià xué]

⒈ 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

《战国策·齐策四》:「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

⒉ 从身边附近的事物开始学习。

《论语·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⒊ 上课时间结束,离开学校。

宋·陆游〈东吴女儿曲〉:「阿弟贪书下学迟,独拣诗章教鹦鹉。」
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一折》:「这早晚怎生不见孩儿下学来。」

放学


下学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放学释义:⒈学校里一天或半天课业完毕,学生回家。⒉指学校里放假。

下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养士释义:⒈谓设置上士、中士、下士之官。《礼记·王制》:“是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养士。”⒉培养人才。《汉书·贾山传》:“地之美者善养禾,君之美者善养士。”唐 陆贽《冬至大礼大赦制》:“将务选士之道,必精养士之方。”明 王琼《双溪杂记》:“洪武 初,天下学校养士,岁贡一人。”⒊谓收罗、供养贤才。汉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幸蒙诸大夫之策,得返国修政,富民养士。”五代 刘洞《石城怀古》诗:“千里 长江 皆渡马,十年养士得何人。”清 吴伟业《汴梁》诗:“此地 信陵 曾养士,只今谁解救王孙。”郭沫若《中国史稿
    • 2.
      养生术释义:摄养身心使长寿的方法。《明史·隐逸传·杨引》:“尝揭《论语·乡党篇》示人曰:吾教自有养生术,安事偃仰吐纳为?”清 昭槤《啸亭杂录·宗室诗人》:“晚年慕养生术,每日进食十种,稍茹甘味即哺出,人皆笑其迂,然亦可谅其品矣。”续范亭《养生术》诗:“于今才得养生术,柳下学堂不言科。”
    • 3.
      学年释义:学校一年工作的起讫时间。从秋季开始的称秋季始业,从春季开始的称春季始业。一学年一般分两个学期。从始业时间起,前半年称第一学期或上学期,后半年称第二学期或下学期。
    • 4.
      安行释义:⒈徐行,缓行。 ⒉谓发于本愿,从容不迫地实行。语本《礼记·中庸》:“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宋陈亮《勉强行道大有功》:“彼皆大圣人,安行利行何所不可,又復何求於天地之间而若此其切哉!”明方孝孺《赠周履素序》:“古之君子,出环堵之室,而任天下之重,顺运安行,不动气貌者,所学皆可用而未尝为无用学也。”清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易》至韦编三絶,不知繙閲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 5.
      实习生释义:⒈受训学员,一个受训练准备参加一种工作的人。⒉某一专业(如师范)的高年级或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有经验的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学习实际工作经验。
    • 6.
      宣尼释义:汉平帝 元始 元年追谥 孔子 为 褒成宣尼公,后因称 孔子 为 宣尼。见《汉书·平帝纪》。晋 左思《咏史》诗之四:“言论準 宣尼,辞赋拟 相如。”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师友》:“互乡 童子,当愿接於 宣尼;苏门 先生,竟未言於 阮籍。”元 刘壎《隐居通议·文章五》:“续 杏坛 之音,鼓 宣尼 之操,吾徒之修养也。”清 恽敬《前光禄寺卿伊公祠堂碑铭》:“入圣之要,下学上达,宣尼 所传,存之存之。”
    • 7.
      寅夜释义:夤夜,深夜。宋 苏轼《乞诗赋经义各以分数取人将来只许诗赋兼经状》:“天下学者寅夜竞习诗赋,举业率皆成就。”《前汉书平话》卷下:“大 汉 十六年五月初四日寅夜,樊亢 领三千军入内,将 吕 家三千口家属,尽皆斩首。”明 彭时《彭文宪公笔记》:“达官中有 马亮 者知之,寅夜诣至 恭顺侯 吴瑾 家言之。”
    • 8.
      廪膳释义:亦作“廪膳”。科举时代公家发给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元史·选举志一》:“成宗 大德 十年春二月,增生员廪膳。”《明史·太祖纪二》:“命天下学校师生,日给廩膳。”
    • 9.
      开课释义:⒈学校开始上课。 ⒉设置课程,也指教师(主要是高等学校的教师)担任某一课程的教学:教师开课要做充分的准备。下学期开哪几门课,教研室正在研究。
    • 10.
      怨天尤人释义: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一味埋怨天,归罪于别人。 形容抱怨客观条件不利,不从主观上找原因。《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天:这里指命运。
    • 11.
      我宝释义:师德行高迈,博通显密之学,座下学徒云集。
    • 12.
      收束释义:⒈收拾(行李):收束停当就出发。⒉约束:把游玩的心思收束一下,准备下学期的功课。⒊结束:蜡烛已经燃尽,我的信也该收束了。
    • 13.
      文昌帝君释义:亦称“文昌帝”。 亦称“文昌君”。即 梓潼帝君。《明史·礼志四》:“梓潼帝君 者,记云:‘神姓 张 名 亚子,居 蜀 七曲山,仕 晋 战没,人为立庙。唐 宋 屡封至 英显王。道家谓帝命 梓潼 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故 元 加号为帝君,而天下学校亦有祠祀者。’”清 孔尚任《桃花扇·馀韵》:“热如火,福德君,庸人父母;冷如冰,文昌帝,秀士宗师。”清 袁枚《新齐谐·七盗索命》:“今年除夕,渠之姓名将被 文昌君 送上天榜。”清 恽敬《文昌宫碑阴录》:“文昌帝君 之祀,不知其所始。”参见“梓潼帝君”。
    • 14.
      水精帘释义:⒈亦作“水晶帘”。用水晶制成的帘子。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唐 李白《玉阶怨》诗:“却下水精帘,玲瓏望秋月。”唐 温庭筠《菩萨蛮》词:“水精帘里颇梨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明 徐渭《续白燕》诗之二:“云母屏深低縞袖,水晶帘动拂流黄。”清 黄景仁《减字木兰花·中秋夜感旧》词:“相思谁説?水晶帘外朦朧月。”苏曼殊《东居杂诗》之三:“説到年华更羞怯,水晶帘下学箜篌。”⒉喻指瀑布。清 魏源《黄山诸谷·松谷五龙潭》:“百尺水精帘,四面《水仙操》。”
    • 15.
      演述释义:⒈表演叙述。明 徐渭《渔阳三弄》:“俺待要请将他来,一併放出 曹瞒,把旧日駡座的情状两下裡演述一番。”清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二:“梁 时《大云之乐》作,一老翁演述西域神仙变化之事。獶伶实始於此。”⒉讲述。清 顾炎武《<下学指南>序》:“夫学 程子 而涉于禪者,上蔡 也,横浦 则以禪而入于儒,象山 则自立一説,以排千五百年之学者……后之説者递相演述,大抵不出乎此。”李广田《哀念朱自清先生》:“朱先生 并不是历史家,然而近年来所写的文字中却大都有一个史的观点,不论是谈语文的,谈文学思潮,或是谈一般文化的
    • 16.
      管仲学派释义:管仲学派主要指稷下学宫讲解管仲或其学派的著作,在中国传统法治文化中,齐国的法治思想独树一帜,被称为齐法家。
    • 17.
      耳学释义:语出《文子·道德》:“故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以耳听者学在皮肤,以心听者学在肌肉,以神听者学在骨髓。故听之不深,即知之不明。”后因指仅凭听闻所得为耳学。《宋书·沉庆之传》:“庆之 厉声曰:‘众人虽见古今,不如下官耳学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又尝见谓矜诞为夸毗,呼高年为富有春秋,皆耳学之过也。”宋 朱熹《答陈肤仲书》之一:“今人耳学,都不将心究索,难与论是非也。”
    • 18.
      道古释义:⒈称说古乐的道理。《礼记·乐记》:“君子於是语,於是道古,修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乐之发也。”孔颖达 疏:“於是道古者,言君子作乐之时亦谓説古乐之道理也。”⒉称道古代;谈论过去。《史记·李斯列传》:“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清 刘大櫆《焚书辨》:“李斯 恐天下学者道古以非今,于是禁天下私藏《诗》、《书》、百家之语。”巴人《点滴集·争论之外》:“人到了一定年纪,就是好回忆和道古。”
    • 19.
      除目释义:除授官吏的文书。唐 姚合《武功县中作》诗之八:“一日看除目,终年损道心。”《新五代史·唐臣传·刘延朗》:“乃令 文遇 手书除目,夜半下学士院草制。”《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元年》:“先是术者言国家今年应得贤佐,出奇谋,定天下,帝意 文遇 当之,闻其言,大喜,曰:‘卿言殊豁吾意,成败吾决行之。’即为除目。付学士院使草制。”胡三省 注:“御笔亲除付外行者谓之除目。其经宰相奏拟而行者,亦谓之除目。”清 吴伟业《送湘阴沉旭轮谪判深州》诗之二:“故旧怜除目,妻孥笑俸钱。”

下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养士释义:⒈谓设置上士、中士、下士之官。《礼记·王制》:“是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养士。”⒉培养人才。《汉书·贾山传》:“地之美者善养禾,君之美者善养士。”唐 陆贽《冬至大礼大赦制》:“将务选士之道,必精养士之方。”明 王琼《双溪杂记》:“洪武 初,天下学校养士,岁贡一人。”⒊谓收罗、供养贤才。汉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幸蒙诸大夫之策,得返国修政,富民养士。”五代 刘洞《石城怀古》诗:“千里 长江 皆渡马,十年养士得何人。”清 吴伟业《汴梁》诗:“此地 信陵 曾养士,只今谁解救王孙。”郭沫若《中国史稿
    • 2.
      养生术释义:摄养身心使长寿的方法。《明史·隐逸传·杨引》:“尝揭《论语·乡党篇》示人曰:吾教自有养生术,安事偃仰吐纳为?”清 昭槤《啸亭杂录·宗室诗人》:“晚年慕养生术,每日进食十种,稍茹甘味即哺出,人皆笑其迂,然亦可谅其品矣。”续范亭《养生术》诗:“于今才得养生术,柳下学堂不言科。”
    • 3.
      学年释义:学校一年工作的起讫时间。从秋季开始的称秋季始业,从春季开始的称春季始业。一学年一般分两个学期。从始业时间起,前半年称第一学期或上学期,后半年称第二学期或下学期。
    • 4.
      安行释义:⒈徐行,缓行。 ⒉谓发于本愿,从容不迫地实行。语本《礼记·中庸》:“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宋陈亮《勉强行道大有功》:“彼皆大圣人,安行利行何所不可,又復何求於天地之间而若此其切哉!”明方孝孺《赠周履素序》:“古之君子,出环堵之室,而任天下之重,顺运安行,不动气貌者,所学皆可用而未尝为无用学也。”清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易》至韦编三絶,不知繙閲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 5.
      实习生释义:⒈受训学员,一个受训练准备参加一种工作的人。⒉某一专业(如师范)的高年级或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有经验的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学习实际工作经验。
    • 6.
      宣尼释义:汉平帝 元始 元年追谥 孔子 为 褒成宣尼公,后因称 孔子 为 宣尼。见《汉书·平帝纪》。晋 左思《咏史》诗之四:“言论準 宣尼,辞赋拟 相如。”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师友》:“互乡 童子,当愿接於 宣尼;苏门 先生,竟未言於 阮籍。”元 刘壎《隐居通议·文章五》:“续 杏坛 之音,鼓 宣尼 之操,吾徒之修养也。”清 恽敬《前光禄寺卿伊公祠堂碑铭》:“入圣之要,下学上达,宣尼 所传,存之存之。”
    • 7.
      寅夜释义:夤夜,深夜。宋 苏轼《乞诗赋经义各以分数取人将来只许诗赋兼经状》:“天下学者寅夜竞习诗赋,举业率皆成就。”《前汉书平话》卷下:“大 汉 十六年五月初四日寅夜,樊亢 领三千军入内,将 吕 家三千口家属,尽皆斩首。”明 彭时《彭文宪公笔记》:“达官中有 马亮 者知之,寅夜诣至 恭顺侯 吴瑾 家言之。”
    • 8.
      廪膳释义:亦作“廪膳”。科举时代公家发给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元史·选举志一》:“成宗 大德 十年春二月,增生员廪膳。”《明史·太祖纪二》:“命天下学校师生,日给廩膳。”
    • 9.
      开课释义:⒈学校开始上课。 ⒉设置课程,也指教师(主要是高等学校的教师)担任某一课程的教学:教师开课要做充分的准备。下学期开哪几门课,教研室正在研究。
    • 10.
      怨天尤人释义: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一味埋怨天,归罪于别人。 形容抱怨客观条件不利,不从主观上找原因。《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天:这里指命运。
    • 11.
      我宝释义:师德行高迈,博通显密之学,座下学徒云集。
    • 12.
      收束释义:⒈收拾(行李):收束停当就出发。⒉约束:把游玩的心思收束一下,准备下学期的功课。⒊结束:蜡烛已经燃尽,我的信也该收束了。
    • 13.
      文昌帝君释义:亦称“文昌帝”。 亦称“文昌君”。即 梓潼帝君。《明史·礼志四》:“梓潼帝君 者,记云:‘神姓 张 名 亚子,居 蜀 七曲山,仕 晋 战没,人为立庙。唐 宋 屡封至 英显王。道家谓帝命 梓潼 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故 元 加号为帝君,而天下学校亦有祠祀者。’”清 孔尚任《桃花扇·馀韵》:“热如火,福德君,庸人父母;冷如冰,文昌帝,秀士宗师。”清 袁枚《新齐谐·七盗索命》:“今年除夕,渠之姓名将被 文昌君 送上天榜。”清 恽敬《文昌宫碑阴录》:“文昌帝君 之祀,不知其所始。”参见“梓潼帝君”。
    • 14.
      水精帘释义:⒈亦作“水晶帘”。用水晶制成的帘子。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唐 李白《玉阶怨》诗:“却下水精帘,玲瓏望秋月。”唐 温庭筠《菩萨蛮》词:“水精帘里颇梨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明 徐渭《续白燕》诗之二:“云母屏深低縞袖,水晶帘动拂流黄。”清 黄景仁《减字木兰花·中秋夜感旧》词:“相思谁説?水晶帘外朦朧月。”苏曼殊《东居杂诗》之三:“説到年华更羞怯,水晶帘下学箜篌。”⒉喻指瀑布。清 魏源《黄山诸谷·松谷五龙潭》:“百尺水精帘,四面《水仙操》。”
    • 15.
      演述释义:⒈表演叙述。明 徐渭《渔阳三弄》:“俺待要请将他来,一併放出 曹瞒,把旧日駡座的情状两下裡演述一番。”清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二:“梁 时《大云之乐》作,一老翁演述西域神仙变化之事。獶伶实始於此。”⒉讲述。清 顾炎武《<下学指南>序》:“夫学 程子 而涉于禪者,上蔡 也,横浦 则以禪而入于儒,象山 则自立一説,以排千五百年之学者……后之説者递相演述,大抵不出乎此。”李广田《哀念朱自清先生》:“朱先生 并不是历史家,然而近年来所写的文字中却大都有一个史的观点,不论是谈语文的,谈文学思潮,或是谈一般文化的
    • 16.
      管仲学派释义:管仲学派主要指稷下学宫讲解管仲或其学派的著作,在中国传统法治文化中,齐国的法治思想独树一帜,被称为齐法家。
    • 17.
      耳学释义:语出《文子·道德》:“故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以耳听者学在皮肤,以心听者学在肌肉,以神听者学在骨髓。故听之不深,即知之不明。”后因指仅凭听闻所得为耳学。《宋书·沉庆之传》:“庆之 厉声曰:‘众人虽见古今,不如下官耳学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又尝见谓矜诞为夸毗,呼高年为富有春秋,皆耳学之过也。”宋 朱熹《答陈肤仲书》之一:“今人耳学,都不将心究索,难与论是非也。”
    • 18.
      道古释义:⒈称说古乐的道理。《礼记·乐记》:“君子於是语,於是道古,修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乐之发也。”孔颖达 疏:“於是道古者,言君子作乐之时亦谓説古乐之道理也。”⒉称道古代;谈论过去。《史记·李斯列传》:“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清 刘大櫆《焚书辨》:“李斯 恐天下学者道古以非今,于是禁天下私藏《诗》、《书》、百家之语。”巴人《点滴集·争论之外》:“人到了一定年纪,就是好回忆和道古。”
    • 19.
      除目释义:除授官吏的文书。唐 姚合《武功县中作》诗之八:“一日看除目,终年损道心。”《新五代史·唐臣传·刘延朗》:“乃令 文遇 手书除目,夜半下学士院草制。”《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元年》:“先是术者言国家今年应得贤佐,出奇谋,定天下,帝意 文遇 当之,闻其言,大喜,曰:‘卿言殊豁吾意,成败吾决行之。’即为除目。付学士院使草制。”胡三省 注:“御笔亲除付外行者谓之除目。其经宰相奏拟而行者,亦谓之除目。”清 吴伟业《送湘阴沉旭轮谪判深州》诗之二:“故旧怜除目,妻孥笑俸钱。”

下学造句

1.在小组讨论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肯定了班干部一年来的工作成绩,对下学期的工作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

2.每次下学回家,我总能看到奶奶在老槐树下等候的身影。

3.班长下学期要转学这件事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几乎每个人都知道。

4.,有精力的话,当然是预习一下下学期的课本是最好不过的。提前做好准备,过了一遍。

5.祝福天下学子前程万里。

下学(xiaxu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下学是什么意思 下学读音 怎么读 下学,拼音是xià xué,下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下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