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下大夫 下大夫的意思
xiàdài

下大夫

简体下大夫
繁体
拼音xià dài fū
注音ㄒㄧㄚˋ ㄉㄞˋ ㄈㄨ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xià,(1)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组词】:下层。下款。(2) 等级低的。【组词】:下级。下品。下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3) 方面,方位。【例句】:两下都同意。(4)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组词】:下卷。下次。下限。(5)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组词】:下山。下车。下马。下达。(6) 使降落。【组词】:下半旗。下棋。(7) 进入。【组词】:下海。(8) 投送。【组词】:下书。(9)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组词】:下班。下课。(10) 谦辞。【组词】:在下。下官。(11) 颁布。【组词】:下令。(12) 攻克。【组词】:攻下。(13) 卸掉。【组词】:下货。把他的枪下了。(14) 用,投入精力。【组词】:下工夫。(15) 退让。【组词】:争执不下。(16) 做出判断。【组词】:下结论。(17) 量词,指动作次数。【组词】:打三下。(18)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下”、“言下”;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下”、“年下”)。(19)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下”、“培养下”;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下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下去”、“停下来”)。(20) 少于。【例句】:不下二百人。(21) 动物生产。【组词】:鸡下蛋。

dà dài,(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组词】: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例句】: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组词】:大局。大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组词】:不大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组词】:老大。(6) 敬辞。【组词】:大作。大名。大手笔。(7) 时间更远。【组词】:大前年。(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组词】:大概。大凡。(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1) 古通“太”。(2) 古通“泰”。

fū fú,(1) 旧时称成年男子。【组词】:渔夫。农夫。万夫不当之勇。(2) 旧时称服劳役的人。【组词】:夫役。拉夫。(3) 〔夫子〕➊旧时对学者的称呼;➋旧时称老师;➌旧时妻称夫;➍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4) 与妻结成配偶者。【组词】:丈夫。夫妇。(1) 文言发语词。【组词】:夫天地者。(2) 文言助词。【例句】:逝者如斯夫。(3) 文言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或“那”。【组词】:夫猫至。

基本含义

指医生为病人看病、治疗疾病。

下大夫的意思

下大夫 [xià dài fū]

1. 古代的职官名。周王室及诸侯各国卿以下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下大夫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的职官名。 周 王室及诸侯各国卿以下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左传·哀公三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故 晋国 之法,上大夫二舆二乘,中大夫二舆一乘,下大夫专乘,此明等级也。”


国语词典

下大夫 [xià dài fū]

⒈ 职官名。古时大夫分上、中、下三等,等级最低的称为「下大夫」。

《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唐·韩愈〈争臣论〉:「问其禄,则曰:『下大夫之秩也。』」


下大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卿释义:⒈古官名。周 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左传·成公三年》:“次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小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其下大夫。上下如是,古之制也。”⒉泛指朝廷大臣。唐 高适《崔司录宅燕大理李卿》诗:“上卿才大名不朽,早朝至尊暮求友。”清 曹寅《商丘宋尚书寓近书院且订平山之游》诗:“遮道儿童喜,华輈拥上卿。”
    • 2.
      下大夫释义:古代的职官名。周 王室及诸侯各国卿以下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左传·哀公三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故 晋国 之法,上大夫二舆二乘,中大夫二舆一乘,下大夫专乘,此明等级也。”
    • 3.
      五大夫释义:⒈周 代下大夫小宰、小司徒、小司空、小司寇、小司马的合称。《礼记·王制》“下大夫五人”唐 孔颖达 疏:“周 礼五等国,悉三卿、五大夫、二十七士。”清 夏炘《学礼管释·释燕礼小臣作下大夫二人媵爵》:“大夫五人者,崔灵恩 所谓司徒之下置小宰、小司徒,司空之下置小司空、小司寇,司马事省置小司马一人是也。分言之曰卿曰大夫,合言之则三卿为上大夫,五大夫为下大夫。”⒉爵位名。战国 时 楚 魏 始设,秦 汉 因之,为二十等爵的第九级。汉 初以第七级公大夫以上为高爵,均有食邑。汉文帝 以后,改以五大夫以上为高爵,仅得免役
    • 4.
      匠师释义:⒈主管众工匠的官员。周 代始设,相当于 汉 以后的将作大匠。《国语·鲁语上》:“庄公 欲丹 桓宫 之楹,而刻其桷。匠师 庆 言於公曰:‘臣闻圣王公之先封者,遗后之人法,使无陷於恶……今先君俭而君侈,令德替矣。’”《周书·儒林传·卢光》:“六官建,授小匠师下大夫,进授开府仪同三司、匠师中大夫,进爵为侯,增邑五百户,转工部中大夫。”宋 沉括《梦溪笔谈·技艺》:“钱氏 据两 浙 时,於 杭州 梵天寺 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 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⒉泛指工匠。周恩来《在加德满都市民
    • 5.
      卜正释义:即太卜,周 时卜官之长。《左传·隐公十一年》:“滕侯 曰:‘我,周之卜正也。’”杜预 注:“卜正,卜官之长。”孔颖达 疏:“《周礼·春官》:‘太卜下大夫二人,其下有卜师、卜人、龟人、筮人,大卜为之长。正训长也,故谓之卜正。’”
    • 6.
      司市释义:官名。掌管市场的治教政刑、量度禁令等。《周礼·地官·序官》:“司市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郑玄 注:“司市,市官之长。”孙诒让 正义:“司市者以下至泉府十官,并掌国市政令、刑禁、货贿之事。”《汉书·食货志下》:“诸司市常以四时中月实定所掌,为物上、中、下之贾(价),各自用为市平。”参阅《周礼·地官·司市》。
    • 7.
      嬖大夫释义:官名,下大夫的别称。《左传·昭公元年》:“子晳 上大夫;女,嬖大夫,而弗下之,不尊贵也。”杨伯峻 注:“晋、郑、吴 皆谓下大夫为嬖大夫。”《国语·吴语》:“十行一嬖大夫,建旌提鼓,挟经秉枹。”
    • 8.
      小师释义:⒈《周礼》乐官名。《周礼·春官·序官》:“大师,下大夫二人;小师,上士四人。”郑玄 注:“凡乐之歌,必使瞽矇者为焉。命其贤知者以为大师、小师。”《周礼·春官·小师》:“小师,掌教鼓、鼗、柷、敔、塤、簫、管、弦、歌。”⒉周 代指王不自出之师。《周礼·秋官·小司寇》:“小师涖戮。”郑玄 注:“小师,王不自出之师。”⒊古代帝王为贵族显宦子弟开办的低级学校的教师。《尚书大传》卷四:“小师,取小学之贤者登之。”⒋受戒未满十夏之僧侣。《释氏要览·师资小师》:“受戒十夏以前,西天皆称小师。”《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
    • 9.
      巾车释义:⒈以帷幕装饰车子。因指整车出行。《孔丛子·记问》:“文 武 既坠,吾将焉归……巾车命驾,将适 唐 都。”《南史·文学传·孔广》:“绪 数巾车诣之。”清 金人瑞《戊子春积雨如晦久不晤草座先生天甫晴便忽睹书此为乐也》诗:“城中泥雨盛冠盖,野外日高未巾车。”⒉指有帷幕的车子。晋 陶潜《归去来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宋 苏轼《和寄天选长官》诗:“何时命巾车,共陟云外嶠?”清 赵翼《入云栖十余里修篁夹路》诗:“我乘巾车行,苦障帷数幅。”⒊古代官名。《周礼·春官·序官》:“巾车,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
    • 10.
      治官释义:⒈治理政务之官员。指天子之臣僚。《周礼·天官·序官》:“治官之属: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宰夫,下大夫四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郑玄 注:“自大宰至旅下士转相副贰,皆王臣也。”《书·周官》:“﹝ 周王 ﹞归于 宗周,董正治官。”⒉治理百官。《管子·君臣上》:“治官化民,其要在上。”汉 刘向《说苑·君道》:“设四佐以自辅,有英俊以治官。”⒊尽职。《左传·成公十五年》:“华元 曰:‘我为右师,君臣之训,师所司也。今公室卑而不能正,吾罪大矣。不能治官,敢赖宠乎?’乃出奔 晋。”
    • 11.
      畿伯释义:古官名。《周书·萧圆肃传》:“保定 三年,除畿伯中大夫。五年,拜 咸阳郡 守。”《北史·赵文表传》:“累迁左金紫光禄大夫。保安 五年,授畿伯下大夫。”《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七年》:“畿伯下大夫 长安 来和 尝谓 坚 曰:‘公眼如曙星,无所不照,当王有天下,愿忍诛杀。’”胡三省 注:“畿伯,周 置,属大司徒。杜佑 曰:‘周 地官之属,每方畿伯,中大夫也;每县小畿伯,则下大夫。’”
    • 12.
      衆揖释义:谓对同等爵位之多人总行一揖。《周礼·夏官·司士》“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汉 郑玄 注:“大夫爵同者众揖之。”贾公彦 疏:“众揖之者,序官有中大夫、下大夫,无问多少,但爵同者众揖之。爵同中大夫同得一揖,爵同下大夫同得一揖。故云‘爵同者众揖之’也。”
    • 13.
      訚侃释义:《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侃侃,和乐之貌;誾誾,中正之貌。”后以“誾侃”谓言论和悦而中正。
    • 14.
      适士释义:上士。古代官阶之一。其地位次于下大夫,高于中士。一般由大宗世嫡者担任。
    • 15.
      逢孙释义:复姓。春秋 有 逢孙氏。《左传·僖公三十年》:“秦伯 説,与 郑 人盟,使 杞子、逢孙、杨孙 戍之,乃还。”杨伯峻 注:“《广韵》孙字注云:‘复姓,《左传》秦 大夫 逢孙氏、秦 下大夫 杨孙氏。’则以 逢孙、杨孙 为复姓。”
    • 16.
      遂伯释义:北周 官名。佐县乡长官掌管政令戒禁。《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七年》:“遂伯下大夫 鲍宏 曰:‘我强 齐 弱,我治 齐 乱,何忧不克!但先帝往日屡出 洛阳,彼既有备,每有不捷。’”胡三省 注:“遂伯,盖髣髴《周官》遂师之职。杜佑 曰:周 地官之属有左、右遂伯,中大夫也。小遂伯则下大夫,每乡一人。”
下大夫是什么意思 下大夫读音 怎么读 下大夫,拼音是xià dài fū,下大夫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下大夫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