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国 [xià guó]
1. 天下;下界。
2. 诸侯国。
3. 小国。对中原大国而言。
4. 指京师以外的地方。
6. 谦称本国。
下国 引证解释
⒈ 天下;下界。
引《诗·鲁颂·閟宫》:“奄有下国,俾民稼穡。”
《史记·天官书》:“五星皆从而聚于一舍,其下国可以礼致天下。”
⒉ 诸侯国。
引《书·泰誓中》:“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 夏桀 弗克若天,流毒下国。”
《逸周书·祭公》:“烈祖 武王 度下国作陈周,维皇皇上帝度其心,寘之明德。”
孔晁 注:“下国,谓诸侯也。”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初 恭王 始都下国,好治宫室。”
李善 注:“以天子为上国,故诸侯为下国。”
唐 齐己 《村居寄怀》诗:“诸侯行教化,下国自耕桑。”
⒊ 小国。对中原大国而言。
引汉 袮衡 《鹦鹉赋》:“背蛮夷之下国,侍君子之光仪。”
《魏书·奚斤传》:“斤 等三十餘人议曰:‘ 河西王 牧犍,西垂下国,虽内不纯臣,而外修职贡,宜加宽宥,恕其微愆。’”
唐 温庭筠 《经五丈原》诗:“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⒋ 指京师以外的地方。
引唐 李贺 《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诗之二:“青轩树转月满牀,下国饥儿梦中见。”
宋 王安石 《忆昨诗示诸外弟》:“属闻降詔起羣彦,遂自下国趋王畿。”
⒌ 谦称本国。
引《国语·吴语》:“天若不知有罪,则何以使下国胜!”
《三国志·魏志·刘晔传》:“上繚 宗民,数欺下国,忿之有年矣。”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琉球入学》:“康熙 二十三年,册封 琉球 …… 中山王 尚贞 亲诣馆舍云:下国僻处弹丸,常惭鄙陋。”
国语词典
下国 [xià guó]
⒈ 自称本国的谦词。
引《左传·哀公十一年》:「天若不识不衷,何以使下国。」
⒉ 小国。
引《文选·祢衡·鹦鹉赋》:「背蛮夷之下国,侍君子之光仪。」
唐·温庭筠〈过五丈原〉诗:「下国卧龙空误主,中原逐鹿不因人。」
⒊ 诸侯国。
引《书经·泰誓中》:「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夏桀弗克若天,流毒下国。」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初恭王始都下国,好治宫室。」
唐·李善·注:「以天子为上国,故诸侯为下国。」
⒋ 天下。
引《诗经·鲁颂·閟宫》:「奄有下国,俾民稼穑。」
下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舍释义:⒈古以三十里为一舍。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 围 原,命三日之粮。原 不降,命去之。退一舍而 原 降。”《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退三舍辟之”晋 杜预 注:“一舍三十里。”宋 杨万里《阻风泊钟家村离英州已三日才行二十里》诗之二:“惭愧风师教款曲,为分一舍作三程。”⒉泛指较远的距离。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则你那金牌虎符旁边列,见官人远离一舍。”⒊指日月星辰运行中所处的一个位置。《史记·天官书》:“五星皆从而聚于一舍,其下国可以礼致天下。”汉 王充《论衡·虚变》:“且言星徙三舍者何谓也,星三徙
- 2.
下国释义:⒈天下;下界。《诗·鲁颂·閟宫》:“奄有下国,俾民稼穡。”《史记·天官书》:“五星皆从而聚于一舍,其下国可以礼致天下。”⒉诸侯国。《书·泰誓中》:“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 夏桀 弗克若天,流毒下国。”《逸周书·祭公》:“烈祖 武王 度下国作陈周,维皇皇上帝度其心,寘之明德。”孔晁 注:“下国,谓诸侯也。”《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初 恭王 始都下国,好治宫室。”李善 注:“以天子为上国,故诸侯为下国。”唐 齐己《村居寄怀》诗:“诸侯行教化,下国自耕桑。”⒊小国。对中原大国而言。汉 袮衡《鹦鹉赋》
- 3.
九译释义:⒈辗转翻译。《史记·大宛列传》:“重九译,致殊俗。”张守节 正义:“言重重九遍译语而致。”《文选·张衡<东京赋>》:“重舌之人九译,僉稽首而来王。”薛综 注:“重舌谓晓夷狄语者。九译,九度译言始至中国者也。”《晋书·文帝纪》:“虽西旅远贡,越裳 九译,义无以踰。”唐 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东蛮》:“睢盱万伏乖,咿嗢九译重。”⒉指边远地区或外国。《晋书·江统传》:“周公 来九译之贡,中宗 纳单于之朝。”唐 包佶《送日本国聘贺使晁巨卿归国》诗:“上才生下国,东海是西邻。九译蕃君使,千年圣主臣。”元 耶律楚材《
- 4.
光仪释义:光彩的仪容。称人容貌的敬词,犹言尊颜。汉 祢衡《鹦鹉赋》:“背蛮夷之下国,侍君子之光仪。”南朝 宋 宗炳《明佛论》:“若诸佛见存,一切洞彻,而威神之力,诸法自在,何为不曜光仪于当今?”唐 张鷟《游仙窟》:“敢陈心素,幸愿照知!若得见其光仪,岂敢论其万一!”清 刘大櫆《与某翰林书》:“櫆 明年将至京师,使得立於堂阶之下,而望先生之光仪,幸甚。”
- 5.
冢嫡释义:嫡长子。 《晋书·吕纂载记》:“臣虽年长,陛下国家之冢嫡,不可以私爱而乱大伦。”金 王若虚《论语辨惑三》:“夫 子纠 桓公,皆 襄公 之庶弟,而非冢嫡,各因畏祸而出奔。”
- 6.
匹夫贩妇释义:同“匹夫匹妇”。宋 沉括《秀州崇德县建学记》:“治天下国家,其上至於无以加,下至於匹夫贩妇。”
- 7.
大共释义:⒈共同。大,表示范围广。汉 许慎《<说文解字>叙》:“而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后汉书·西羌传·羌无弋爰剑》:“至 元康 三年,先零 乃与诸 羌 大共盟誓,将欲寇边。”⒉一般。清 戴震《原善》卷下:“人与物,成性至殊,大共言之者也。”⒊大法。共,通“拱”。《诗·商颂·长发》:“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毛 传:“共,法。”
- 8.
天福释义:上天所赐之福。《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商颂》有之曰:‘不僭不滥,不敢怠皇,命于下国,封建厥福。’此 汤 所以获天福也。”《列子·力命》:“可以生而生,天福也;可以死而死,天福也。”《汉书·宣帝纪》:“朕之不德,屡获天福。”
- 9.
官次释义:⒈职守;官位。《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敬共朝夕,恪居官次。”唐 元结《为董江夏自陈表》:“无何以鄙僻之故,反为人知,遂污官次,以至今日。”宋 欧阳修《内殿崇班柴贻坦可内殿承制制》:“自列朝班,克勤官次。”⒉官阶;官吏的等级。《后汉书·郎顗传》:“夫有出伦之才,不应限以官次。”《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九·北齐享庙乐辞》:“礼申官次,命改朝衣。”宋 王安石《掌禹锡赵良规并秘书监》:“宜推增秩之恩,以信懋功之法。往从官次,无或不祗。”明 叶盛《水东日记·欧公撰范文正碑》:“此碑直叙事繫天下国家之大者耳,后人固不於
- 10.
归蕃释义:同“归藩”。汉 王粲《赠士孙文始》诗:“四国方阻,俾尔归蕃。尔之归蕃,作式下国。”晋 陆机《答贾长渊》诗:“陈留 归蕃,我皇登禪。”
- 11.
旒缀释义:旌旗的垂饰。系结于旌旗之上。喻附属,附赘。唐 杜甫《送樊侍御赴汉中判官》诗:“使者纷星散,王纲尚旒缀。”仇兆鳌 注:“《诗》:‘为下国缀旒。’注:‘缀,结也;旒,旗之垂者。言天子为诸侯所繫属,如旗之縿为旒所缀也。’《公羊传》:‘君若缀旒然。’刘琨《劝进表》:‘国家之危,有若缀旒。’”按:《公羊传·襄公十六年》作“君若赘旒然”。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七:“本原既得,不独《蓉渡》为糟粕,即《乌丝》《载酒》亦成旒缀。”
- 12.
缀旒释义:⒈亦作“缀斿”。 亦作“缀游”。犹表率。《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毛 传:“缀,表;旒,章也。”郑玄 笺:“缀,犹结也;旒,旌旗之垂者也。”马瑞辰 通释:“古者以旗致民,即是以旗旒为表,故《诗》缀旒并言,以喻 汤 为下国表则也。”《魏书·礼志四》:“非所以仪刑万国,缀旒四海。”宋 王安石《后殿朝次偶题》诗:“百年文物士优游,万国今方似缀旒。”⒉比喻君主为臣下挟持,大权旁落。《汉书·五行志下之下》:“董仲舒、刘向 以为先是 晋 为 鸡泽 之会,诸侯盟,又大夫盟。后为 溴梁 之会,诸侯在
- 13.
荆南释义:⒈荆州 一带。亦泛指南方。《文选·陆机<辩亡论上>》:“吴 武烈皇帝 慷慨下国,电发 荆南。”张铣 注:“坚 起兵於 荆州,故云 荆南 也。”《宋书·王弘传》:“敷政 江 汉,化被 荆南。”唐 为方镇名,辖今 湖北、湖南、四川 间部分地区。⒉五代 时十国之一。公元907年 高季兴 任 后梁荆南 节度使,924年受 后唐 封为 南平王,世称 荆南 或 南平。963年为 北宋 所灭。
- 14.
虞心释义:⒈希冀之心;侥幸之心。 《左传·桓公十一年》:“我以鋭师宵加於 郧,郧 有虞心而恃其城,莫有鬭志。”杨伯峻 注:“虞心,冀四国援兵之心。”⒉怡悦心情。虞,通“娱”。《孔丛子·连丛子》:“下国褊陋,莫以虞心,故乃闢四封以为藪,围境内以为林。”
- 15.
虮虱臣释义:犹言微贱之臣。宋 陆游《杂兴以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为韵》之一:“区区牛马走,齷齪蟣蝨臣。”明 宋濂《太乙玄徵记》:“下土蟣蝨臣,不自料得接休光,以沐浴神化,亦既幸矣。”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诗话·屈悔翁》:“降将豺狼性,孤臣蟣蝨臣。”亦省称“蟣臣”。清 顾炎武《孝陵图》诗:“下国有蟣臣,一年再奔赴。”清 黄景仁《元日大雪》诗:“蟣臣称贺孰为达,亦感鼓铸随鸿鑪。”
- 16.
虮蝨臣释义:犹言微贱之臣。宋 陆游《杂兴以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为韵》之一:“区区牛马走,齷齪蟣蝨臣。”明 宋濂《太乙玄徵记》:“下土蟣蝨臣,不自料得接休光,以沐浴神化,亦既幸矣。”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诗话·屈悔翁》:“降将豺狼性,孤臣蟣蝨臣。”亦省称“蟣臣”。清 顾炎武《孝陵图》诗:“下国有蟣臣,一年再奔赴。”清 黄景仁《元日大雪》诗:“蟣臣称贺孰为达,亦感鼓铸随鸿鑪。”
- 17.
蜺妖释义:犹言妖氛。 古代传说虹蜺为不正之气所生。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太尉增封第三表》:“致虹沴阻於上京,蜺妖扇於下国。”参见“ 虹沴 ”。
- 18.
议声释义:非议之声。《魏书·高允传》:“今殿下国之储贰,四海属心,言行举动,万方所则,而营立私田,畜养鷄犬,及至贩酤市鄽,与民争利,议声流布,不可追掩。”
- 19.
说刘勋书释义:海昏上缭宗人,数欺下国,患之有年矣。
- 20.
谆悉释义:恳切而详细。 明 归有光《隆庆元年浙江程策四道》:“睿思玄览,自身心以至於天下国家,无一事不有垂教。而《祖训》一书,为圣子神孙虑,尤谆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