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兵家 兵家的意思
bīngjiā

兵家

简体兵家
繁体
拼音bīng jiā
注音ㄅ一ㄥ ㄐ一ㄚ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īng,(1) 武器。【组词】: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2) 战士,军队。【组词】: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组词】: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jiā jia jie,(1)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组词】:家庭。家眷。家长(zhǎng )。家园。家谱。家塾。家乡。家风。家训。家规。家喻户晓。如数家珍。(2) 家庭所在的地方。【组词】:回家。老家。安家。(3) 居住。【例句】:“可以家焉”。(4) 对人称自己的尊长、亲属。【组词】:家祖。家父。家翁。家母。家慈。(5) 家里养的,不是野生的。【组词】:家畜。家禽。(6)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组词】:酒家。农家。(7)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组词】:专家。行(háng )家。作家。科学家。(8) 学术流派。【组词】: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纵横家。诸子百家。(9) 量词,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组词】:一家人家。(10) 姓。(1) 词尾,指一类的人。【组词】:老人家。(2) 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水生家(1) 词尾,同“价”。【组词】:整天家。成年家。

基本含义

指军事学家或军事家。

兵家的意思

兵家 [bīng jiā]

1. 古时研究军事问题的学派。

[ thinker of ancient China specializing in the art of war; ]

2. 指军事家或用兵的人。

胜败兵家常事。
兵家必争之地。

[ military commander; ]

兵家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亦指研究军事的学派。

《汉书·艺文志》:“兵家者,盖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
《后汉书·朱儁传》:“临军易将,兵家所忌。”
《新唐书·王翃传》:“王翃 字 宏肱,并州 晋阳 人。少治兵家。”
清 林福祥 《平海心筹·论胜败形势》:“且逆夷之来,事事皆犯兵家之忌:我众彼寡,我逸彼劳,我饱彼飢,我愤彼骄。”

⒉ 古代指拥兵一方的豪强或军将,亦为部曲私兵之称。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四》:“三辅遭 王莽、更始 之乱,又遇 赤眉、延岑 之弊,兵家纵横,百姓涂炭。”
《三国志·魏志·梁习传》:“时承 高干 荒乱之餘,胡狄在界,张雄跋扈,吏民亡叛,入其部落;兵家拥众,作为寇害,更相扇动,往往棊跱。”
《三国志·魏志·卫觊传》:“而归者无以自业,诸将各竞招怀,以为部曲。郡县贫弱,不能与争,兵家遂彊。”
吴晗 《灯下集·谈曹操》:“部曲战时从征,平时的给养得自己想办法,不归郡县管辖,称为兵家。”

⒊ 魏 晋 时兵士出身称“兵家”。参阅 周一良 《<三国志>札记》。

《晋书·王尼传》:“王尼 字 孝孙,城阳 人也,或云 河内 人。本兵家子,寓居 洛阳,卓犖不羈。初为护军府军士……护军大惊,即与 尼 长假,因免为兵。”


国语词典

兵家 [bīng jiā]

⒈ 先秦诸子之一。

《汉书·卷三〇·艺文志》:「兵家者,盖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

⒉ 精晓用兵之道的人。

三国·魏·卫觊〈与荀彧书〉:「郡县贫弱,不能与争,兵家遂强,一旦变动,必有后忧。」
《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兵家胜败真常事,卷甲重来未可知。」


兵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代马释义:北地所产良马。代,古 代郡 地,后泛指北方边塞地区。《文选·曹植<朔风诗>》:“仰彼朔风,用怀 魏 都;愿骋代马,倐忽北徂。”刘良 注:“代马,故马也;倐忽,疾也;徂,往也。言驰胡马疾行而北往也。”清 陈维崧《水调歌头·汾西侯仲辂示我九日纪梦词二阕依韵奉和》词:“追代马,挟赵瑟,是何年。兵家女有殊色,可许 阮公 眠。”
    • 2.
      六德释义:⒈谓人的六种美德。 ⒉古代使臣的六项守则。⒊周大司徒教民的六项道德标准。⒋兵家之六德:礼、仁、信、义、勇、智。
    • 3.
      兵家释义:⒈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 以孙武、吴起、孙膑等为主要代表。研究军事问题,善于总结战争经验,对后代的军事学有很大的影响。⒉泛指军事家或用兵的人:胜败乃兵家常事。
    • 4.
      兵忌释义:⒈兵家的忌日。⒉谓兵家所当避忌者。
    • 5.
      胜败乃兵家常事释义:见“胜负兵家之常”。
    • 6.
      胜败兵家之常释义:见“胜负兵家之常”。
    • 7.
      勦取释义:抄取。 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经三》:“其门弟子又蹈袭其师説各立门户。深衷厚默,勦取道学之名以为进取之捷径。”清 姚鼐《读<司马法><六韬>》:“今《六韜》勦取兵家之説,附之 太公 而弥鄙陋。”清 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二:“顾取 朱笠亭《明人诗钞》,以为读 明 诗之善本,孰知其所自为説大都勦取《静志居诗话》。”
    • 8.
      卷土重来释义:比喻遭受挫折或失败后,重新恢复势力。唐杜牧《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卷土:卷起了尘土,形容人马奔跑。重:再。
    • 9.
      口册释义:户口册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贼营各条》:“贼造各兵家口册,如:写母某氏,即写‘母某大妹’,妻写‘某二妹’。”
    • 10.
      四轻释义:⒈指人的言论、行动、态度、爱好不端庄稳重。⒉兵家语。指利于作战取胜的四项条件。
    • 11.
      地禁释义:⒈兵家语。谓防区内禁止随意通行。⒉谓地处禁中。禁,指宫禁。
    • 12.
      天宛释义:古兵家称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形;大宛马。
    • 13.
      天灶释义:古代兵家称大谷之口。
    • 14.
      天离释义:古代兵家称草木茂密如罗网的地形。
    • 15.
      天罗释义:⒈犹天网。 ⒉古代兵家谓林木纵横的地形。⒊古代战具。
    • 16.
      孙吴释义:春秋 时 孙武 和 战国 时 吴起 的并称。皆古代兵家。孙武 著《兵法》十三篇。吴起 著《吴子》四十八篇。《荀子·议兵》:“孙 吴 用之,无敌於天下。”杨倞 注:“孙,谓 吴 王 闔閭 将 孙武;吴,谓 魏武侯 将 吴起 也。”南朝 梁简文帝《雁门太守行》之一:“少解 孙 吴 法,家本 幽 并 儿。”唐 李渤《喜弟淑再至为长歌》:“长兄少年曾落托,拔剑沙场随 卫 霍。口里虽谭 周 孔 文,怀中不舍 孙 吴 略。”宋 范仲淹《上执政书》:“臣僚之中,素有才识,可赐 孙 吴 之书,使知文武之方。”清 洪昇《长
    • 17.
      孙子释义:⒈〈名〉即孙武,春秋末期齐国人。著有《孙子兵法》,为后世兵家所推崇。⒉〈名〉儿子的儿子。
    • 18.
      散关释义:即 大散关。在 陕西省 宝鸡市 西南 大散岭 上。当 秦岭 咽喉,扼 川 陕 间交通,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 魏 曹操《秋胡行》之一:“晨上 散关 山,此道当何难!”宋 陆游《观长安城图》诗:“三秦 父老应惆悵,不见王师出 散关。”清 吴伟业《圆圆曲》:“斜谷 云深起画楼,散关 月落开粧镜。”参见“大散关”。
    • 19.
      散地释义:⒈兵家谓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作战,其士卒在危急时容易逃亡离散,故名。《孙子·九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李筌 注:“卒恃土,怀妻子,急则散,是为散地也。”一说无险可守,士卒意志不坚,易于离散之地。何延锡 注:“地远四平,更无要害,志意不坚而易离,故曰散地。”三国 魏 王弼《周易略例·明爻通变》:“投戈散地,则六亲不能相保;同舟而济,则 吴 越 何患乎异心。”《新唐书·元载传》:“大历 八年,吐蕃 寇 邠寧,议者谓三辅以西无襟带之固,而 涇州 散地不足守。”⒉闲散之地。多指闲散的官职。唐 岑参《虢中酬陕西
    • 20.
      斜谷释义:山谷名。 在 陕西省 终南山。谷有二口,南曰 褒,北曰 斜,故亦称 褒斜谷。全长四百七十里。两旁山势峻险。扼 关 陕 而控 川 蜀,古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参阅 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五·汉中府》。

兵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代马释义:北地所产良马。代,古 代郡 地,后泛指北方边塞地区。《文选·曹植<朔风诗>》:“仰彼朔风,用怀 魏 都;愿骋代马,倐忽北徂。”刘良 注:“代马,故马也;倐忽,疾也;徂,往也。言驰胡马疾行而北往也。”清 陈维崧《水调歌头·汾西侯仲辂示我九日纪梦词二阕依韵奉和》词:“追代马,挟赵瑟,是何年。兵家女有殊色,可许 阮公 眠。”
    • 2.
      六德释义:⒈谓人的六种美德。 ⒉古代使臣的六项守则。⒊周大司徒教民的六项道德标准。⒋兵家之六德:礼、仁、信、义、勇、智。
    • 3.
      兵家释义:⒈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 以孙武、吴起、孙膑等为主要代表。研究军事问题,善于总结战争经验,对后代的军事学有很大的影响。⒉泛指军事家或用兵的人:胜败乃兵家常事。
    • 4.
      兵忌释义:⒈兵家的忌日。⒉谓兵家所当避忌者。
    • 5.
      胜败乃兵家常事释义:见“胜负兵家之常”。
    • 6.
      胜败兵家之常释义:见“胜负兵家之常”。
    • 7.
      勦取释义:抄取。 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经三》:“其门弟子又蹈袭其师説各立门户。深衷厚默,勦取道学之名以为进取之捷径。”清 姚鼐《读<司马法><六韬>》:“今《六韜》勦取兵家之説,附之 太公 而弥鄙陋。”清 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二:“顾取 朱笠亭《明人诗钞》,以为读 明 诗之善本,孰知其所自为説大都勦取《静志居诗话》。”
    • 8.
      卷土重来释义:比喻遭受挫折或失败后,重新恢复势力。唐杜牧《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卷土:卷起了尘土,形容人马奔跑。重:再。
    • 9.
      口册释义:户口册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贼营各条》:“贼造各兵家口册,如:写母某氏,即写‘母某大妹’,妻写‘某二妹’。”
    • 10.
      四轻释义:⒈指人的言论、行动、态度、爱好不端庄稳重。⒉兵家语。指利于作战取胜的四项条件。
    • 11.
      地禁释义:⒈兵家语。谓防区内禁止随意通行。⒉谓地处禁中。禁,指宫禁。
    • 12.
      天宛释义:古兵家称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形;大宛马。
    • 13.
      天灶释义:古代兵家称大谷之口。
    • 14.
      天离释义:古代兵家称草木茂密如罗网的地形。
    • 15.
      天罗释义:⒈犹天网。 ⒉古代兵家谓林木纵横的地形。⒊古代战具。
    • 16.
      孙吴释义:春秋 时 孙武 和 战国 时 吴起 的并称。皆古代兵家。孙武 著《兵法》十三篇。吴起 著《吴子》四十八篇。《荀子·议兵》:“孙 吴 用之,无敌於天下。”杨倞 注:“孙,谓 吴 王 闔閭 将 孙武;吴,谓 魏武侯 将 吴起 也。”南朝 梁简文帝《雁门太守行》之一:“少解 孙 吴 法,家本 幽 并 儿。”唐 李渤《喜弟淑再至为长歌》:“长兄少年曾落托,拔剑沙场随 卫 霍。口里虽谭 周 孔 文,怀中不舍 孙 吴 略。”宋 范仲淹《上执政书》:“臣僚之中,素有才识,可赐 孙 吴 之书,使知文武之方。”清 洪昇《长
    • 17.
      孙子释义:⒈〈名〉即孙武,春秋末期齐国人。著有《孙子兵法》,为后世兵家所推崇。⒉〈名〉儿子的儿子。
    • 18.
      散关释义:即 大散关。在 陕西省 宝鸡市 西南 大散岭 上。当 秦岭 咽喉,扼 川 陕 间交通,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 魏 曹操《秋胡行》之一:“晨上 散关 山,此道当何难!”宋 陆游《观长安城图》诗:“三秦 父老应惆悵,不见王师出 散关。”清 吴伟业《圆圆曲》:“斜谷 云深起画楼,散关 月落开粧镜。”参见“大散关”。
    • 19.
      散地释义:⒈兵家谓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作战,其士卒在危急时容易逃亡离散,故名。《孙子·九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李筌 注:“卒恃土,怀妻子,急则散,是为散地也。”一说无险可守,士卒意志不坚,易于离散之地。何延锡 注:“地远四平,更无要害,志意不坚而易离,故曰散地。”三国 魏 王弼《周易略例·明爻通变》:“投戈散地,则六亲不能相保;同舟而济,则 吴 越 何患乎异心。”《新唐书·元载传》:“大历 八年,吐蕃 寇 邠寧,议者谓三辅以西无襟带之固,而 涇州 散地不足守。”⒉闲散之地。多指闲散的官职。唐 岑参《虢中酬陕西
    • 20.
      斜谷释义:山谷名。 在 陕西省 终南山。谷有二口,南曰 褒,北曰 斜,故亦称 褒斜谷。全长四百七十里。两旁山势峻险。扼 关 陕 而控 川 蜀,古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参阅 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五·汉中府》。

兵家造句

1.兵不厌诈,兵以诈立,欺骗的手法,在兵家是常事。

2.这儿虽然只是一块弹丸之地,却是兵家必争的战略据点。

3.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4.你看这地形,龙盘虎踞,十分险要,是个兵家必争之地呀!

5.胜败是兵家常事,百战百胜的将军是没有的。

6.虽说胜败乃兵家之常,但我们也要总结经验教训。

7.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次比赛不利,何必羞面见人!

8.这次虽未能夺冠,但不必丧气,胜败乃兵家常事。

9.领兵作战,如不了解敌情就轻举妄动,乃是兵家大忌。

10.是胜败乃兵家常事。

11.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乃成功之母。

12.这里山高水深,形势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13.胜败乃兵家常事,哪有常胜将军之说?

兵家(bingji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兵家是什么意思 兵家读音 怎么读 兵家,拼音是bīng jiā,兵家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兵家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