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奉 [shì fèng]
1. 供奉;侍奉。
事奉 引证解释
⒈ 供奉;侍奉。
引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五:“望子 芳香,流闻数里,颇有神验,一邑共事奉。”
《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一共九件东西,这是作媳妇的事奉翁姑必需之物。”
国语词典
事奉 [shì fèng]
⒈ 侍奉、服侍。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是个头陀,今请足下略剪去了些头发,我辈以师礼事奉,径到彼处便了。」
事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乌鬼释义:川 俗事奉的鬼神名。或称乌蛮鬼。
- 2.
事人释义:⒈事奉人;服侍人。⒉奉承人;讨好人。⒊谓充任下属。⒋嫁人。
- 3.
事居释义:事奉活着的人,多指事奉新君。 《左传·僖公九年》:“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杜预 注:“往,死者;居,生者。”杨伯峻 注:“往指死者,居指新君。”唐 韩愈《顺宗实录五》:“克申送往之哀,宜展事居之礼。”
- 4.
以大事小释义:事奉事。位尊势强者奉事位卑势弱之人。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甘愿屈于卑位。
- 5.
储畜释义:储蓄;积存。 《三国志·魏志·高柔传》“高柔 字 文惠”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苏林《陈留耆旧传》:“君累经宰守,积有年岁,何能不少为储畜以遗子孙乎?”《北史·高谦之传》:“腐红粟於太仓,藏朽贯於泉府,储畜既盈,人无困弊。”唐 高适《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田园同 季子,储畜异 陶朱。”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一孝廉颇善储畜,而性嗇。”畜,一本作“蓄”。
- 6.
凤函释义:犹凤诏。 明 李东阳《方石先生祖母赵节妇殁已五十年方石以礼部侍郎诰请移为旌表为诗纪事奉次》之一:“凤函飞度越江遥,江山离鸞恨始消。”
- 7.
奉报释义:⒈报答。宋 吴淑《江淮异人录·聂师道》:“某即昔年 扬州 紫极宫 中为盗者,感先生至仁之心,今以奉报。”《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承兄盛德,必当奉报,不敢有忘!”鲁迅《书信集·致黄苹荪》:“奉报先生殷殷之谊,当俟异日耳。”⒉犹奉告。宋 郭彖《睽车志》卷二:“忽復闻鬼语,士人方怒叱之,乃云非敢为厉,有少事奉报耳。”鲁迅《书信集·致姚克》:“插画家正在物色,稍迟仍当奉报也。”
- 8.
宾事释义:⒈恭敬地事奉。⒉谓摈弃世事。宾,通“摈”。
- 9.
尊事释义:尊敬地对待和事奉。
- 10.
归奉释义:事奉。
- 11.
故事奉行释义:故事奉行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按照老规矩办事
- 12.
枉道事人释义:枉:违背;道:正道;事:侍奉。 原指不按正道事奉国君。后泛指不择手段取悦于人。
- 13.
栉縰释义:《礼记·内则》:“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櫛縰笄总。 ”栉,梳发;縰,用缯束发髻。后因以“櫛縰”泛指事奉父母起居。
- 14.
游事释义:谓外出以求事奉(他人)。
- 15.
颍川释义:⒈汉 将 灌夫 的代称。 夫 为人刚直不阿,任侠,好使酒,家财千万,食客日近百人,曾称霸 颍川。唐 王维《老将行》:“誓令 疏勒 出飞泉,不似 潁川 空使酒。”⒉汉 黄霸 的代称。霸 曾任 颍川 太守,有政绩。后常用作称颂有政绩官吏之典。唐 王湾《秋夜寓直即事怀赠萧令公裴侍郎兼通简南省诸友人》诗:“司徒 汉 家重,国典 潁川 徵。”唐 高适《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尤多 蜀 郡理,更得 潁川 謨。”唐 杜牧《早春寄岳州李使君》诗:“分符 潁川 政,弔 屈 洛阳 才。”冯集梧 注:“《黄霸传》:为
- 16.
濔漫释义:亦作“濔澷”。犹弥漫。唐 高适《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旷野何濔漫,长亭復鬱紆。”清 陈梦雷《西郊杂咏》之五:“霜气挟寒威,濔澷遍阡陌。”
- 17.
祗事释义:⒈恭敬事奉;敬于其事。 ⒉敬业尽职。
- 18.
纶闱释义:犹纶阁。中书省的代称。撰拟制诰之所。唐 白居易《待漏入阁书事奉赠元九学士阁老》诗:“纶闈慙并入,翰苑忝先攀。”宋 郑文宝《南唐近事》:“﹝ 张洎 ﹞謁 韩熙载,韩 一见,待之如故,谓曰:‘子好,中书舍人。’顷之,韩 主文。洎 擢第,不十年,果主纶闈之任。”清 钱谦益《王元之自翰林谪官》诗之二:“纶闈旧侣苍苔在,僧舍新愁白髮知。”
- 19.
花甎释义:亦作“花砖”。 亦作“花塼”。表面有花纹的砖。唐 时内阁北厅前阶有花砖道,冬季日至五砖,为学士入值之候。唐 元稹《樱桃花》诗:“花塼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唐 白居易《待漏入阁书事奉赠元九学士阁老》诗:“衙排 宣政 仗,门启 紫宸 关。彩笔停书命,花甎趁立班。”宋 王禹偁《贺毕翰林新入》诗:“閒步花砖喜復悲,所悲君较十年迟。”明 宋纳《壬子秋过故宫》诗:“衔头野服儒冠老,曾是花砖视草臣。”
- 20.
详事释义:假装事奉。 详,通“佯”。《战国策·秦策四》:“齐 魏 得地葆利,而详事下吏,一年之后,为帝若未能,於以禁王之为帝有餘。”诸祖耿 汇考引 梁玉绳 曰:“言伪事 秦 也。”下吏,不直斥 秦王,故言下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