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兵甲 兵甲的意思
bīngjiǎ

兵甲

简体兵甲
繁体
拼音bīng jiǎ
注音ㄅ一ㄥ ㄐ一ㄚ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īng,(1) 武器。【组词】: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2) 战士,军队。【组词】: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组词】: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jiǎ,(1) 天干的第一位,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组词】:甲子。花甲(六十岁的人)。(2) 居于首位的,超过所有其它的。【组词】:甲等。(3) 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名次的分类。【例句】:一甲(名为“进士及第”);二甲(名为“进士出身”);三甲(名为“同进士出身”)。(4) 古代军人打仗穿的护身衣服,用皮革或金属叶片制成。【组词】:盔甲。甲兵。甲士。(5) 现代用金属做成有保护功能的装备。【组词】:甲板。装甲车。(6) 某些动物身上有保护功能的硬壳。【组词】:龟甲。(7)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组词】:指甲。(8)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组词】:保甲。甲长。(9) 植物果实的外壳。【例句】:甲坼(外表裂开)。(10) 同“胛”,肩胛。

基本含义

指战士穿戴战甲,准备上战场。比喻做好充分准备,迎接困难和挑战。

兵甲的意思

兵甲 [bīng jiǎ]

1. 兵器和甲胄,泛指武器装备。

今南言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诸葛亮《出师表》

[ weapons; ]

2. 指战争。

明言章理,兵甲愈起。——《战国策·秦策一》

[ war; ]

兵甲 引证解释

⒈ 兵器和铠甲。泛指武器、军备。

《国语·吴语》:“唯是车马、兵甲、卒伍既具,无以行之。”
《孟子·离娄上》:“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
明 方孝孺 《艤航轩记》:“斧鉞兵甲恃之以为威。”

⒉ 指士兵,军队。

《左传·哀公十五年》:“公孙宿 以其兵甲入于 嬴。”
《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大兴西苑,两至 辽东 ……兵甲常役百万,士民穷乎山谷。”

⒊ 战事;战争。

《战国策·秦策一》:“明言章理,兵甲愈起。”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蠡(范蠡 )对曰:‘兵甲之事, 种 不如 蠡。’”
明 高启 《萧山尹明府吴越两山亭》诗:“邇来此地有兵甲,风景颇似当年愁。”


国语词典

兵甲 [bīng jiǎ]

⒈ 兵器和盔甲。指军队装备。

《孟子·离娄上》:「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

⒉ 战争。

《战国策·燕策二》:「闲于兵甲,习于战攻。」


兵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井乘释义:古代按甸(六十四井)为单位来摊派军赋(包括车马、兵甲、人员)的制度。 《左传·成公元年》“作丘甲”孔颖达 疏引《司马法》曰:“甸,六十四井,出长轂一乘,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戈楯具,谓之乘马。”梁启超《变法通议》:“井乘之法,变为府兵,府兵变为彍骑,彍骑变为禁军。”参阅《汉书·刑法志》、蓝永蔚《春秋时期的步兵》二。
    • 2.
      军革释义:犹兵甲。
    • 3.
      器备释义:器物,器具。《左传·襄公五年》:“季文子 卒……宰庀家器为葬备,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备,君子是以知 季文子 之忠於公室也。”杜预 注:“器备,谓珍宝甲兵之物。”《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唐 元稹《故金紫光禄大夫赠太保严公行状》:“即至,再旬而王师济 汉,器备车徒,皆若素具。”
    • 4.
      天期释义:⒈上天规定的时期。古人行事常委之天命,故称。《诗·大雅·大明》“肆伐大 商,会朝清明”汉 郑玄 笺:“以天期已至,兵甲之强,师率之武,故今伐 殷。”⒉指时序中适于作某事的时机和气候条件。《周礼·地官·遂师》“巡其稼穡而移用其民,以救其时事”汉 郑玄 注:“而有天期、地泽、风雨之急。”⒊指皇帝规定的期限。《汉书·广陵厉王刘胥传》:“奉天期兮不得须臾。”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奉天子期,当死,不得復延年。”
    • 5.
      家备释义:臣下私家的军队。《左传·哀公十四年》:“宋 桓魋 ……请享公焉。以日中为期,家备尽往。”杨伯峻 注:“谓 魋 以其私家之兵甲尽往享所。”《汉书·毌将隆传》:“今 贤 等便僻弄臣,私恩微妾,而以天下公用给其私门,契国威器共其家备。”
    • 6.
      帷甲释义:谓张设帷幕以藏甲兵。 语本《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及饗日,帷诸门左。无极 谓令尹曰:‘吾几祸子。子恶 将为子不利,甲在门矣。子必无往。’”杜预 注:“张帷陈兵甲其中。”后以“帷甲”指埋伏士卒。《新唐书·朱泚传》:“城隅率百步建一楼,候望非常。凡祠房庙庐皆帷甲,戒曰:军来则四面击。”
    • 7.
      幕庭释义:营帐前的空地。《左传·哀公八年》:“微虎 欲宵攻王舍,私属徒七百人三踊於幕庭。”杨伯峻 注:“属今作嘱,私自令其徒七百人於帐幕外之庭三踊也。”唐 储光羲《哥舒大夫颂德》诗:“河湟 训兵甲,义勇方横行,韩 魏 多鋭士,蹷张在幕庭。”
    • 8.
      建櫜释义:谓将兵甲收藏于武库。 建,通“键”,锁闭;櫜,用以藏铠甲。
    • 9.
      徂魂释义:亡魂。《陈书·世祖纪》:“梁室 多故,祸乱相寻,兵甲纷紜,十年不解,不逞之徒虐流生气,无赖之属暴及徂魂。”此指死人骸骨。
    • 10.
      徒人释义:⒈指没有兵器、铠甲装备的战士。《管子·参患》:“将徒人,与俴者同实。”尹知章 注:“徒人,谓无兵甲者。”⒉步兵。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阵》:“车毋驰,徒人毋趋。”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问》:“敌虽十倍,便我车骑,三军可击。此击徒人之道也。”⒊内侍。《左传·庄公八年》:“豕人立而啼。公惧,队于车,伤足,丧屨。反,诛屨於徒人 费。”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上》:“徒当为侍字之误也。侍人即寺人。”《汉书·古今人表》作“寺人 费”。⒋弟子,门生。清 曾国藩《送唐先生南归序》:“仲尼 既没
    • 11.
      战鬭释义:⒈敌对双方所进行的武装冲突。《国语·晋语四》:“偃 也闻之:‘战鬭,直为壮,曲为老。’未报 楚 惠而抗 宋,我曲 楚 直。”《后汉书·杨震传》:“三边震扰,战鬭之役至今未息,兵甲军粮不能復给。”唐 杜甫《昼梦》诗:“安得务农息战鬭,普天无吏横索钱。”清 金农《闻喜县中早发因纪长歌》:“当年 韩 赵 空战鬭,时清安有烽烟惊。”巴金《军长的心》:“可是战斗前的准备工作,不论大小,他都要过问。”⒉泛指争斗,斗争。《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哀有哭泣,乐有歌舞,喜有施舍,怒有战鬭。”唐 韩愈《贞女峡》诗:“江盘峡束
    • 12.
      拇动释义:《管子·小问》:“漻然丰满而手足拇动者,兵甲之色也。 ”尹知章 注:“中勇,外形必应,故手足拇动也。”后因谓跃跃欲试为拇动。
    • 13.
      提辖释义:⒈管领。宋 苏舜钦《论五事》:“诸色人等,各立名籍,仍差中官专切提辖。”⒉官名。宋 代州郡多设置提辖,或由守臣兼任,专管统辖军队,训练教阅、督捕盗贼。《宋史·职官志七》:“崇寧 中,復置提举兵马、提辖兵甲,皆守臣兼之。掌按练军旅,督捕盗贼,以清境内。”《水浒传》第三回:“客官要寻 王教头,只问这个提辖,便都认得。”⒊官名。宋 代榷货务都茶场、杂买务杂卖场、文思院、左藏东西库皆置提辖官领之。《文献通考·职官十四》:“绍兴 六年詔,杂买务杂卖场置提辖官一员。”
    • 14.
      明言释义:⒈明著之言;明白的话。《战国策·秦策一》:“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吴师道 补正:“谓明著之言,章显之理。”续范亭《五百字诗》:“古人有明言,兵后成荒年。”⒉犹明辩。明白辩说。《庄子·大宗师》:“汝必躬行仁义而明言是非。”⒊明白说出来。《韩非子·说难》:“贵人有过端,而説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则身危。”《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船上人多,切勿明言!”⒋明哲的话。如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又名《喻世明言》。
    • 15.
      柔复释义:安抚并免除徭役。唐 陆贽《奉天遣使宣慰诸道诏》:“不念柔復,遽命徂征,徵发兵甲,万里必至,暴露营垒,连年不息。”
    • 16.
      武守释义:⒈守卫武库。《左传·襄公九年》:“使 皇郧 命校正出马,工正出车,备甲兵,庀武守。”孔颖达 疏:“兵甲器械藏於府库,若今武库,使具其守,守此武库也。”⒉可执守的武功。《左传·襄公十年》:“女既勤君而兴诸侯,牵帅老夫以至於此,既无武守,而又欲易余罪。”杜预 注:“无武功可执守。”
    • 17.
      熊耳兵释义:汉光武帝 镇压 赤眉 军,兵压 宜阳,刘盆子 等肉袒降,积兵甲 宜阳城 西,与 熊耳山 齐。 见《后汉书·刘盆子传》。后用为降兵的典实。
    • 18.
      皋比释义:⒈亦作“皐比”。 虎皮。《左传·庄公十年》:“自 雩门 窃出,蒙皐比而先犯之。”杜预 注:“皐比,虎皮。”孔颖达 疏:“《乐记》云: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名之曰建櫜。郑玄 以为兵甲之衣曰櫜。櫜,韜也。而其字或作建皐。”后用以喻强大的声势。宋 范成大《次韵姜尧章雪中见赠》:“玉龙阵长空,皋比忽先犯。鳞甲塞天飞,战逐三百万。”⒉古人坐虎皮讲学。后因以指讲席。唐 戴叔伦《寄禅师寺华上人次韵》之二:“禪心如落叶,不逐晓风颠。猊座翻萧瑟,皋比喜接连。”宋 朱熹《横渠先生画像赞》:“早悦 孙 吴,晚逃佛 老。勇撤皐比
    • 19.
      祈父释义:⒈即圻父。古代官名。掌封圻的兵甲。祈,通“圻”。⒉泛指武将。
    • 20.
      禀应释义:犹承应;遵从。《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仍詔 河 北兵甲钱穀,但见 郭威 文书立即稟应。”

兵甲(bingji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兵甲是什么意思 兵甲读音 怎么读 兵甲,拼音是bīng jiǎ,兵甲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兵甲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