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宜 [shì yí]
1. 关于事情的安排、布置。
例商谈有关事宜。
英[ matters concerned; ]
2. 事情的道理。
例深合事宜。
英[ reason; ]
事宜 引证解释
⒈ 事情的道理。
引《汉书·儿宽传》:“总百官之职,各称事宜。”
唐 刘禹锡 《为容州窦中丞谢上表》:“识昧通变,动乖事宜。”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五:“上顾 籍(庞籍 )笑曰:‘卿前日商量除 狄青 官,深合事宜,可谓深远之虑矣。’”
清 姚鼐 《原任少詹事张君权厝铭》:“君年最少,材器通美,究识古今事宜、国家典故,而持己清峻。”
⒉ 关于事情的安排和处理。
引唐 李德裕 《赐回鹘可汗书》:“朕当许公主朝覲,亲问事宜。”
明 唐顺之 《阅视军情首疏》:“及一应海防事宜,容臣遵奉勅书,严督总副参将兵备等官详细区画。”
《红楼梦》第九二回:“寧 荣 两宅,人口房舍,以及起居事宜,一概都明白。”
阿英 《敌后日记摘抄·1942年9月2日》:“午饭后,布置动身事宜。”
⒊ 事情。
引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之三:“京秩官未知外省事宜,宜听我书。”
国语词典
事宜 [shì yí]
⒈ 事情的机宜。
引唐·白居易〈与王承宗诏〉:「卿今受命之后,足得节制三军,使其不失事宜。」
⒉ 事情。
引唐·白居易〈与郑絪绍〉:「省所奏邕管黄少卿及子弟等事宜,具悉。」
《文明小史·第二三回》:「次日,万抚台接印,各官禀见,问了些地方上应办的事宜。」
近事情
事宜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事情释义:⒈人类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和所遇到的一切社会现象:事情多,忙不过来。⒉事故;差错:不能马虎,出了事情就麻烦了。⒊职业;工作:在公司里找了一个事情。
- 2.
事件释义:历史上或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大事情:政治事件。
- 3.
事务释义:⒈所做的或要做的事情:事务繁忙。 ⒉总务:事务员。事务工作。
事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损八益释义:指女子月事宜以时下,男子精气宜于充盈。中医述人生长发育过程,女子以七为纪,男子以八为纪,故七指女,八指男。
- 2.
不伏水土释义:同“不服水土”。 唐 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比者所发诸道南讨兵马,例皆不諳山川、不伏水土,远乡羇旅,疾役杀伤。”
- 3.
丰成释义:犹丰收。 唐 陆贽《请减军粮事宜状》:“今岁 关中 之地,百穀丰成。”宋 曾巩《诸庙谢雨文》:“物有丰成之望,人无疾癘之忧。”清 郑珍《江边野老》诗:“纵得丰成利能几,官吏又索连年租。”
- 4.
丰缛释义:⒈形容草木丰盛繁茂。 元 王逢《贪山歌》:“气饙如兮孚尹,草丰縟兮木润液。”清 谭嗣同《仁学》十八:“四时不新,何以寒燠发敛之迭更?草木不新,丰縟者歇矣。”⒉形容词藻丰富多采。宋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朝廷臺阁之文,则其气温润丰縟。”明 宋濂《傅守刚墓碣》:“予读之,见其遣辞丰縟而考事综博。”清 徐乾学《陈其年<湖海楼诗集>序》:“歌行之运笔顿挫,婉转丰縟,前 少陵 而后 眉山 不足多也。”⒊形容富丽华贵。明 赵南星《朝觐合行事宜疏》:“古言人道通,功勋成。交际者,人道之所以通也。匏叶可以成礼,木桃
- 5.
主稿官释义:清 代每年秋季由朝廷派员会审外省死刑案件,各省按察使和布政使参加,按察使称主稿官,主办拟定判决文书事宜。 《清文献通考·职官九》:“按察使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以振风纪而澄吏治。三年大比为监试官,大计为考察官,秋审为主稿官。”
- 6.
乐政释义:有关音乐的事宜。
- 7.
事宜释义:关于事情的安排、处理(多用于公文、法令):商谈呈递国书事宜。
- 8.
二广释义:⒈春秋 楚国 军制名,谓左右二部。《左传·宣公十二年》:“其君之戎分为二广,广有一卒,卒偏之两。”杨伯峻 注:“其君之戎谓 楚王 之亲兵戎车也。楚王 亲兵分为左右两部,每部皆名曰广。”后亦泛指两支部队。《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三》:“帝分军为二广,追躡数十里,获 阿保机 之子。”⒉指 宋 代 广南西路 与 广南东路。即今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与 广东省。宋 岳飞《奏措置曹成事宜状》:“似此显见 曹成 未肯便赴行在,意欲侵犯二 广。”宋 彭乘《续墨客挥犀·胡蔓》:“二 广 有草生于山谷间,其名胡蔓草,以急水吞之
- 9.
交事释义:谓旧时官吏卸职,向后任交代有关事宜。 宋 程大昌《演繁露·罢太守铜鱼》:“唐 制,太守交事皆合铜鱼为信。周世宗 显德 六年以除州自有制书,罢铜鱼不用。”宋 岳珂《桯史·成都贡院》:“成都 新繁 有藏 艺祖 御容者,莫知始何年。令长交事,匵护畀付,惟谨。”
- 10.
交代后事释义:人之将死,所以就要交代死后的,一切事宜,比如财产如何分配,安葬在哪里等等。
- 11.
交授释义:⒈授与;交付。 ⒉指负责交付事宜的人。
- 12.
伍符释义:⒈古代军中各伍互保的符信。《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司马贞 索隐:“伍符者,命军人伍伍相保,不谷姦诈。”⒉泛指军队中的簿册。清 钱谦益《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王弘祖授承德郎》:“稽京营积年之额,覈班军累岁之餉,尺籍伍符之必计,而一粒一鍰之不遗。”马建忠《上李伯相论漠河开矿事宜禀》:“计名授地,悉准营制……召募之众,法亦如之,使伍符尺籍按册可稽。”⒊指军队。唐 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重喜登贤苑,方日佐伍符。”宋 曾巩《节相制》:“逮后王之更造开阡陌以居民,隶伍
- 13.
便宜事释义:⒈谓合乎时势要求的事宜或根据情况应采取的措施。《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太常遣 错 受《尚书》伏生 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説。”《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三年》:“有便宜事,密疏以闻。”⒉谓不花代价或花很少的代价而得到的好处。如: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天下哪有这样的便宜事!
- 14.
保明释义:⒈使安宁而尊贵。《诗·周颂·访落》:“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郑玄 笺:“美矣,我君考 武王,能以此道尊安其身。”孔颖达 疏:“言尊安其身,则以保为安,明为尊……谓用此 文王 之道以定天下、居天子之位,是安而且尊也。”⒉谓负责向上申明。《三国志·魏志·鲜卑传》:“我夷狄虽不知礼义,兄弟子孙受天子印綬,牛马尚知美水草,况我有人心邪!将军当保明我於天子。”宋 岳飞《奏襄阳府路差补职官措置事宜状》:“州县官如能用心召集流亡,劝课农桑,怀柔百姓,宽恤刑禁,从本司保明申奏朝廷,优异推恩。”《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二
- 15.
倡率释义:率先从事;引导。宋 叶适《札子二》:“陛下比年首以大义倡率,而在廷之臣和者极寡。”明 唐顺之《条陈蓟镇练兵事宜》:“倡率同辈,踊跃赴功。”郑观应《盛世危言·旱潦》:“然而小民不知远计,各便私图,非官为倡率之,则苟且因循,年復一年,而荒废愈甚。”
- 16.
傒望释义:希望;期待。 宋 李纲《与右相条具事宜札子》:“深谋远虑,图此武功,此固十数年来,天下士民之所傒望者也。”
- 17.
公车司马令释义:汉 官名。掌管司马门和宫中的警卫事宜。属卫尉。《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卫尉,秦 官,掌宫门卫屯兵,有丞。景帝 初更名中大夫令,后元年復为卫尉。属官有公车司马、卫士、旅賁三令丞。”颜师古 注引《汉官仪》:“公车司马掌殿司马门、夜徼宫中,天下上事及闕下凡所徵召皆总领之。”《后汉书·百官志二》:“公车司马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宫南闕门,凡吏民上章,四方贡献,及徵诣公车者。”刘昭 注引《献帝起居注》:“建安 八年,议郎 卫林 为公车司马令,位随将、大夫。旧公车令与都官、长史位从将、大夫,自 林 始。”
- 18.
关榷释义:⒈设关卡征税。明 徐渭《蜀汉关侯祠记》:“君至,则一省关榷,令货趋集,便卒需。”清 张际亮《送云麓观察督粮粤东》诗:“内府诸郎领关榷,明珠带履翠为衣。”⒉指海关。清 林则徐《覆议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准令诸夷互市,原係推恩外服,普示怀柔,并非内地赖其食用之资,更非关榷利其抽分之税。”清 马建忠《巴黎复友人书》:“五曰商务,论 法国 商政之因革与关榷之税制。”
- 19.
兵端释义:导致战争的事端。唐 韩愈《黄家贼事宜状》:“实由自邀功赏,造作兵端。”刘壎《隐居通议·文章八》引 宋 谢枋得《江东运司策问》:“兵端不可妄开,国事不可再误。”《明史·外国传一·朝鲜》:“三十年十一月,昖 言 倭 使频来要挟和款,兵端渐露,乞选将率兵,督同本国训练修防。”
- 20.
凋瘵释义:⒈衰败;困乏。 唐 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昔者万人疾疫,神农 鞭草而救之;四维凋瘵,夏禹 刊木以除之。”宋 李纲《与右相条具事宜札子》:“适当早暵之餘,财用匱乏,民力凋瘵,不取於民,则调度不足,取之过甚,则人心惊疑。”《明史·忠义传六·陈美》:“兵燹之餘,民生凋瘵。”梁启超《为国会期间问题敬告国人敬告农民》:“失今不为,更閲数年,则老弱转沟壑,壮者散四方,凋瘵而不可復,虽有善者,无能为矣!”⒉指困穷之民或衰败之象。唐 白居易《忠州刺史谢上表》:“下安凋瘵,上副忧勤,未死之间,斯展微効。”宋 苏轼
事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损八益释义:指女子月事宜以时下,男子精气宜于充盈。中医述人生长发育过程,女子以七为纪,男子以八为纪,故七指女,八指男。
- 2.
不伏水土释义:同“不服水土”。 唐 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比者所发诸道南讨兵马,例皆不諳山川、不伏水土,远乡羇旅,疾役杀伤。”
- 3.
丰成释义:犹丰收。 唐 陆贽《请减军粮事宜状》:“今岁 关中 之地,百穀丰成。”宋 曾巩《诸庙谢雨文》:“物有丰成之望,人无疾癘之忧。”清 郑珍《江边野老》诗:“纵得丰成利能几,官吏又索连年租。”
- 4.
丰缛释义:⒈形容草木丰盛繁茂。 元 王逢《贪山歌》:“气饙如兮孚尹,草丰縟兮木润液。”清 谭嗣同《仁学》十八:“四时不新,何以寒燠发敛之迭更?草木不新,丰縟者歇矣。”⒉形容词藻丰富多采。宋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朝廷臺阁之文,则其气温润丰縟。”明 宋濂《傅守刚墓碣》:“予读之,见其遣辞丰縟而考事综博。”清 徐乾学《陈其年<湖海楼诗集>序》:“歌行之运笔顿挫,婉转丰縟,前 少陵 而后 眉山 不足多也。”⒊形容富丽华贵。明 赵南星《朝觐合行事宜疏》:“古言人道通,功勋成。交际者,人道之所以通也。匏叶可以成礼,木桃
- 5.
主稿官释义:清 代每年秋季由朝廷派员会审外省死刑案件,各省按察使和布政使参加,按察使称主稿官,主办拟定判决文书事宜。 《清文献通考·职官九》:“按察使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以振风纪而澄吏治。三年大比为监试官,大计为考察官,秋审为主稿官。”
- 6.
乐政释义:有关音乐的事宜。
- 7.
事宜释义:关于事情的安排、处理(多用于公文、法令):商谈呈递国书事宜。
- 8.
二广释义:⒈春秋 楚国 军制名,谓左右二部。《左传·宣公十二年》:“其君之戎分为二广,广有一卒,卒偏之两。”杨伯峻 注:“其君之戎谓 楚王 之亲兵戎车也。楚王 亲兵分为左右两部,每部皆名曰广。”后亦泛指两支部队。《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三》:“帝分军为二广,追躡数十里,获 阿保机 之子。”⒉指 宋 代 广南西路 与 广南东路。即今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与 广东省。宋 岳飞《奏措置曹成事宜状》:“似此显见 曹成 未肯便赴行在,意欲侵犯二 广。”宋 彭乘《续墨客挥犀·胡蔓》:“二 广 有草生于山谷间,其名胡蔓草,以急水吞之
- 9.
交事释义:谓旧时官吏卸职,向后任交代有关事宜。 宋 程大昌《演繁露·罢太守铜鱼》:“唐 制,太守交事皆合铜鱼为信。周世宗 显德 六年以除州自有制书,罢铜鱼不用。”宋 岳珂《桯史·成都贡院》:“成都 新繁 有藏 艺祖 御容者,莫知始何年。令长交事,匵护畀付,惟谨。”
- 10.
交代后事释义:人之将死,所以就要交代死后的,一切事宜,比如财产如何分配,安葬在哪里等等。
- 11.
交授释义:⒈授与;交付。 ⒉指负责交付事宜的人。
- 12.
伍符释义:⒈古代军中各伍互保的符信。《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司马贞 索隐:“伍符者,命军人伍伍相保,不谷姦诈。”⒉泛指军队中的簿册。清 钱谦益《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王弘祖授承德郎》:“稽京营积年之额,覈班军累岁之餉,尺籍伍符之必计,而一粒一鍰之不遗。”马建忠《上李伯相论漠河开矿事宜禀》:“计名授地,悉准营制……召募之众,法亦如之,使伍符尺籍按册可稽。”⒊指军队。唐 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重喜登贤苑,方日佐伍符。”宋 曾巩《节相制》:“逮后王之更造开阡陌以居民,隶伍
- 13.
便宜事释义:⒈谓合乎时势要求的事宜或根据情况应采取的措施。《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太常遣 错 受《尚书》伏生 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説。”《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三年》:“有便宜事,密疏以闻。”⒉谓不花代价或花很少的代价而得到的好处。如: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天下哪有这样的便宜事!
- 14.
保明释义:⒈使安宁而尊贵。《诗·周颂·访落》:“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郑玄 笺:“美矣,我君考 武王,能以此道尊安其身。”孔颖达 疏:“言尊安其身,则以保为安,明为尊……谓用此 文王 之道以定天下、居天子之位,是安而且尊也。”⒉谓负责向上申明。《三国志·魏志·鲜卑传》:“我夷狄虽不知礼义,兄弟子孙受天子印綬,牛马尚知美水草,况我有人心邪!将军当保明我於天子。”宋 岳飞《奏襄阳府路差补职官措置事宜状》:“州县官如能用心召集流亡,劝课农桑,怀柔百姓,宽恤刑禁,从本司保明申奏朝廷,优异推恩。”《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二
- 15.
倡率释义:率先从事;引导。宋 叶适《札子二》:“陛下比年首以大义倡率,而在廷之臣和者极寡。”明 唐顺之《条陈蓟镇练兵事宜》:“倡率同辈,踊跃赴功。”郑观应《盛世危言·旱潦》:“然而小民不知远计,各便私图,非官为倡率之,则苟且因循,年復一年,而荒废愈甚。”
- 16.
傒望释义:希望;期待。 宋 李纲《与右相条具事宜札子》:“深谋远虑,图此武功,此固十数年来,天下士民之所傒望者也。”
- 17.
公车司马令释义:汉 官名。掌管司马门和宫中的警卫事宜。属卫尉。《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卫尉,秦 官,掌宫门卫屯兵,有丞。景帝 初更名中大夫令,后元年復为卫尉。属官有公车司马、卫士、旅賁三令丞。”颜师古 注引《汉官仪》:“公车司马掌殿司马门、夜徼宫中,天下上事及闕下凡所徵召皆总领之。”《后汉书·百官志二》:“公车司马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宫南闕门,凡吏民上章,四方贡献,及徵诣公车者。”刘昭 注引《献帝起居注》:“建安 八年,议郎 卫林 为公车司马令,位随将、大夫。旧公车令与都官、长史位从将、大夫,自 林 始。”
- 18.
关榷释义:⒈设关卡征税。明 徐渭《蜀汉关侯祠记》:“君至,则一省关榷,令货趋集,便卒需。”清 张际亮《送云麓观察督粮粤东》诗:“内府诸郎领关榷,明珠带履翠为衣。”⒉指海关。清 林则徐《覆议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准令诸夷互市,原係推恩外服,普示怀柔,并非内地赖其食用之资,更非关榷利其抽分之税。”清 马建忠《巴黎复友人书》:“五曰商务,论 法国 商政之因革与关榷之税制。”
- 19.
兵端释义:导致战争的事端。唐 韩愈《黄家贼事宜状》:“实由自邀功赏,造作兵端。”刘壎《隐居通议·文章八》引 宋 谢枋得《江东运司策问》:“兵端不可妄开,国事不可再误。”《明史·外国传一·朝鲜》:“三十年十一月,昖 言 倭 使频来要挟和款,兵端渐露,乞选将率兵,督同本国训练修防。”
- 20.
凋瘵释义:⒈衰败;困乏。 唐 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昔者万人疾疫,神农 鞭草而救之;四维凋瘵,夏禹 刊木以除之。”宋 李纲《与右相条具事宜札子》:“适当早暵之餘,财用匱乏,民力凋瘵,不取於民,则调度不足,取之过甚,则人心惊疑。”《明史·忠义传六·陈美》:“兵燹之餘,民生凋瘵。”梁启超《为国会期间问题敬告国人敬告农民》:“失今不为,更閲数年,则老弱转沟壑,壮者散四方,凋瘵而不可復,虽有善者,无能为矣!”⒉指困穷之民或衰败之象。唐 白居易《忠州刺史谢上表》:“下安凋瘵,上副忧勤,未死之间,斯展微効。”宋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