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节 [shòu jié]
1. 指时令交替。
受节 引证解释
⒈ 指时令交替。
引唐 王勃 《秋夜长》诗:“北风受节雁南翔,崇兰委质时菊芳。”
唐 李嘉祐 《九日送人》诗:“受节人逾老,惊寒菊半黄。”
受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共禀释义:谓同受节度。
- 2.
擅命释义:擅自发号施令,不受节制。
- 3.
背诞释义:违命放诞,不受节制。 《左传·昭公元年》:“子姑忧 子晳 之欲背诞也。”杜预 注:“郑子晳 杀 伯有 背命放诞,将为国难。”《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刘表 背诞,不供贡职。”唐 司空图《复安南碑》:“方毓德以羈縻,竟凭骄而背诞。”宋 苏辙《殿试武举策问》:“朕以天下为度,怀柔四夷,而 西戎 背诞,腰领未得。”章炳麟《思乡原上》:“孔融 背诞之士也,其在 北海 任用轻剽之才,租赋少缓,一朝杀五部督邮,及姦民污吏滑乱市朝,弗能治也。”
- 4.
退舍释义:⒈退却;退避。《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子若欲战,则吾退舍。”《韩诗外传》卷六:“庄王 受节,左右麾 楚 军退舍七里。”唐 白居易《<因继集>重序》:“卷末批云:‘更拣好者寄来。’盖示餘勇,磨礪以须我耳。余不敢退舍,即日又收拾新作格律诗共五十首寄去。”王闿运《诏建定兴鹿壮节祠碑》:“寇伏其勇,咨且退舍。”⒉比不上;不敢与争。宋 叶适《题陈止斋帖》:“余尝评公不用诗家常律,及其意深义精,自成宫徵,而工诗者反皆退舍,殆过古人矣。”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五》:“杜陵 用事之妙,絶出千古,即 子安 生
- 5.
顺制释义:归顺并受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