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节 [shòu jié]
1. 授以符节。
授节 引证解释
⒈ 授以符节。
引三国 魏 曹植 《与司马仲达书》:“今足下曾无矫矢理纶之谋,徒欲候其离舟,伺其登陆,乃图并 吴 会 之地,牧东野之民,恐非主上授节将军之心也。”
唐 韩愈 《曹成王碑》:“迁御史大夫,授节帅 江西。”
授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住节释义:驻节。谓军队统帅于行军中暂驻。节,皇帝所授节杖。
- 2.
士望释义:⒈指门第。《新唐书·严砺传》:“即拜本道节度使。詔下諫议大夫、给事中、补闕、拾遗合议,皆以为‘礪 资浅,士望轻,不宜授节制’,帝不从。”参见“士族”、“地望”。⒉犹众望。《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四年》:“仲淹 放逐数年,陕西 用兵,帝以 仲淹 士望所属,拔用护边。”
- 3.
手实释义:唐 代民户户口和占有土地的实况记录。唐 制每三年编造户籍一次。地方平时每年把人口及其所占田亩据实造册,再据此编成计帐,送州申报尚书省,作为全国户籍的底本。长庆 四年,元稹 在 同州 采取整顿赋税措施,令百姓自报,称“自通手实状”。宋 吕惠卿 行手实法,时亦称“手实”。宋 苏轼《吕惠卿责授节度副使》:“手实之祸,下及鷄豚。”宋 苏辙《民赋叙》:“熙寧 中 吕惠卿 復建手实,抉私隐,崇告訐,以实贫富之等。”参阅《新唐书·食货志一》、唐 元稹《同州奏均田状》、《宋史·食货志上五》。
- 4.
誓志释义:发誓立志。南朝 梁 慧皎《高僧传·译经上·摄摩腾》:“腾 誓志弘通,不惮疲苦,冒涉流沙,至乎 雒邑。”唐 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玄冲登华山莲花峰》:“既及峯三分之一,则劣容半足,乃以死誓志,作气而登。”宋 王禹偁《授节度使左金吾卫上将军制》:“当年誓志,一万户之侯封;絶塞立功,五十营之兵事。”
- 5.
讨绥释义:讨伐绥靖。 唐 韩云卿 《平蛮颂》:“爰命 陇西 ,授节讨绥,训我师徒,如熊如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