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刑 [zhòng xíng]
1. 重的刑罚。
2. 加重刑罚;施以严刑。
4. 犹慎刑。谓不轻易用刑。
重刑 引证解释
⒈ 重的刑罚。
引《吴子·治兵》:“进有重赏,退有重刑。”
《尉缭子·重刑令》:“使民内畏重刑,则外轻敌。”
⒉ 加重刑罚;施以严刑。
引《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洩命重刑,臣亦不为。”
《商君书·画策》:“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
《隋书·赵煚传》:“尝有人盗 煚 田中蒿者,为吏所执……﹝ 煚 ﹞慰諭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盗者愧恧,过於重刑。”
⒊ 犹慎刑。谓不轻易用刑。
引《礼记·王制》“王命三公参听之” 汉 郑玄 注:“王使三公復与司寇及正共平之,重刑也。”
重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重释义:指作战时进有重赏,退有重刑。
- 2.
公坐释义:⒈因公务犯罪。晋 葛洪《抱朴子·审举》:“又诸居职其犯公坐者,以法律从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庚子,太常博士 邓餘庆,坐受誓戒不及,在法,私罪当劾举主,詔释之。帝因谓宰相曰:‘连坐举官,诚亦不易;如此公坐,犹或可矜。’”⒉谓公众场合。《宋书·袁湛传》:“重(谢重)子 绚,湛 之甥也,尝於公坐陵 湛。”《元典章·吏部六·儒吏》:“本府州官公坐对众,将犯重刑人某至徒人某,对各人家属同行引审。”
- 3.
大刑释义:重刑。
- 4.
屋诛释义:古代诛三族的一种重刑。 一说诛于屋舍中;又一说如 汉 之下蚕室。屋,通“剭”。《周礼·秋官·司烜氏》:“邦若屋诛,则为明竁焉。”郑玄 注:“郑司农 云:‘屋诛,谓夷三族,无亲属收葬者,故为葬之也。’……屋读如‘其刑剭’之剭;剭诛,谓所杀不於市,而以适甸师氏者也。”贾公彦 疏:“屋诛,谓甸师氏屋舍中诛,则王之同族及有爵者也。”《汉书·叙传下》“底剭鼎臣”唐 颜师古 注:“服虔 曰:‘《周礼》有屋诛,诛大臣於屋下,不露也。’……剭者,厚刑,谓重诛也…… 服 言屋下,失其义也。”明 杨慎《升庵经说·周礼仪礼·屋
- 5.
底剭释义:谓施以重刑。
- 6.
归断释义:谓审理判决狱讼案件。《元代白话碑集录·1314年盩厔重阳万寿宫圣旨碑》:“更先生每,自其间里有相争的勾当呵,孙真人 委付来的头目体例归断者;先生每与俗人每有析证的词讼有呵,孙真人 委付来的先生头目与管城子官人每一同归断者。”《元典章·刑部一·刑名》:“军人所犯重刑,各令总府归断完备,结案申部。”
- 7.
披枷带锁释义:身上套着枷锁。 指服重刑。
- 8.
斧钺释义:斧和钺,古代兵器,用于斩刑。借指重刑:甘冒斧钺以陈。
- 9.
明刑不戮释义:刑法严明,民不敢犯,所以不必杀戮。《商君书·赏刑》:“故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则民不敢试,故国无刑民。国无刑民,故曰:‘明刑不戮。’”
- 10.
极法释义:犹极刑。 死刑;重刑。《宋书·蔡兴宗传》:“干黷欺罔,罪合极法。”宋 范仲淹《宋故同州观察使李公神道碑铭》:“相州 繫囚十四人,盗瓜伤其主,吏以极法论。”明 沉德符《野获编·吏部一·人臣渔色无等》:“前此二十年,则有故礼部郎 临江 守一事,与 赵 正同,竟坐极法长繫矣。”
- 11.
殊刑释义:重刑。《晋书·刑法志》:“大辟之罪,殊刑之极。布其衣裾而无领缘,投之於市,与众弃之。”
- 12.
渥刑释义:犹重刑。
- 13.
输作释义:因犯罪罚作劳役。汉 蔡邕《上<汉书>十志疏》:“顾念 元初 中故尚书郎 张俊 坐漏泄事,当復重刑,已出轂门,復听读鞠,詔书驰救,一等输作左校。”《晋书·刑法志》:“时有大女 刘朱,挝子妇酷暴,前后三妇自杀,论 朱 减死输作尚方,因是下怨毒杀人减死之令。”《明史·张筹传》:“十年坐事罚输作。”
- 14.
重刑释义:⒈重的刑罚。《吴子·治兵》:“进有重赏,退有重刑。”《尉缭子·重刑令》:“使民内畏重刑,则外轻敌。”⒉加重刑罚;施以严刑。《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洩命重刑,臣亦不为。”《商君书·画策》:“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隋书·赵煚传》:“尝有人盗 煚 田中蒿者,为吏所执……﹝ 煚 ﹞慰諭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盗者愧恧,过於重刑。”⒊犹慎刑。谓不轻易用刑。《礼记·王制》“王命三公参听之”汉 郑玄 注:“王使三公復与司寇及正共平之,重刑也。”
- 15.
重坐释义:zhòng zuò,ㄓㄨㄙˋ ㄗㄨㄛ,重罚,重刑。
- 16.
重轻释义:⒈谓加重刑于轻罪。 ⒉指重与轻、高与下。⒊谓品题、评论。⒋指对全局有重大影响;关系全局的重要因素。⒌犹重视;重要。
- 17.
铸刑书释义:⒈春秋 时代 郑 晋 等国实行法治,把刑法条文铸刻在鼎上,因称。 《左传·昭公六年》:“三月,郑 人铸刑书。”杜预 注:“铸刑书於鼎,以为国之常法。”⒉借指公开颁布重刑。清 孔尚任《桃花扇·归山》:“俺正要省约法,画狱牢;那知他铸刑书,加炮烙。”
- 18.
隆刑释义:严刑,重刑。《公羊传·僖公十九年》“其自亡奈何鱼烂而亡也”汉 何休 注:“梁 君隆刑峻法,一家犯罪,四家坐之,一国之中,无不被刑者。”《后汉书·梁统传》:“议者以为隆刑峻法,非明王急务,施行日久,岂一朝所釐。”
- 19.
驱逐令释义:驱逐一个被认为不受欢迎的公民的命令,通常是要其离开那一市镇或他的所在地;常指对犯轻罪者判以重刑,但只要其永远离开该法院的管辖区,此刑可以中止执行。
- 20.
高城深池释义:城墙很高,护城河很深。形容防卫坚固。汉晁错《论贵粟疏》:“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池:护城河。
重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重释义:指作战时进有重赏,退有重刑。
- 2.
公坐释义:⒈因公务犯罪。晋 葛洪《抱朴子·审举》:“又诸居职其犯公坐者,以法律从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庚子,太常博士 邓餘庆,坐受誓戒不及,在法,私罪当劾举主,詔释之。帝因谓宰相曰:‘连坐举官,诚亦不易;如此公坐,犹或可矜。’”⒉谓公众场合。《宋书·袁湛传》:“重(谢重)子 绚,湛 之甥也,尝於公坐陵 湛。”《元典章·吏部六·儒吏》:“本府州官公坐对众,将犯重刑人某至徒人某,对各人家属同行引审。”
- 3.
大刑释义:重刑。
- 4.
屋诛释义:古代诛三族的一种重刑。 一说诛于屋舍中;又一说如 汉 之下蚕室。屋,通“剭”。《周礼·秋官·司烜氏》:“邦若屋诛,则为明竁焉。”郑玄 注:“郑司农 云:‘屋诛,谓夷三族,无亲属收葬者,故为葬之也。’……屋读如‘其刑剭’之剭;剭诛,谓所杀不於市,而以适甸师氏者也。”贾公彦 疏:“屋诛,谓甸师氏屋舍中诛,则王之同族及有爵者也。”《汉书·叙传下》“底剭鼎臣”唐 颜师古 注:“服虔 曰:‘《周礼》有屋诛,诛大臣於屋下,不露也。’……剭者,厚刑,谓重诛也…… 服 言屋下,失其义也。”明 杨慎《升庵经说·周礼仪礼·屋
- 5.
底剭释义:谓施以重刑。
- 6.
归断释义:谓审理判决狱讼案件。《元代白话碑集录·1314年盩厔重阳万寿宫圣旨碑》:“更先生每,自其间里有相争的勾当呵,孙真人 委付来的头目体例归断者;先生每与俗人每有析证的词讼有呵,孙真人 委付来的先生头目与管城子官人每一同归断者。”《元典章·刑部一·刑名》:“军人所犯重刑,各令总府归断完备,结案申部。”
- 7.
披枷带锁释义:身上套着枷锁。 指服重刑。
- 8.
斧钺释义:斧和钺,古代兵器,用于斩刑。借指重刑:甘冒斧钺以陈。
- 9.
明刑不戮释义:刑法严明,民不敢犯,所以不必杀戮。《商君书·赏刑》:“故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则民不敢试,故国无刑民。国无刑民,故曰:‘明刑不戮。’”
- 10.
极法释义:犹极刑。 死刑;重刑。《宋书·蔡兴宗传》:“干黷欺罔,罪合极法。”宋 范仲淹《宋故同州观察使李公神道碑铭》:“相州 繫囚十四人,盗瓜伤其主,吏以极法论。”明 沉德符《野获编·吏部一·人臣渔色无等》:“前此二十年,则有故礼部郎 临江 守一事,与 赵 正同,竟坐极法长繫矣。”
- 11.
殊刑释义:重刑。《晋书·刑法志》:“大辟之罪,殊刑之极。布其衣裾而无领缘,投之於市,与众弃之。”
- 12.
渥刑释义:犹重刑。
- 13.
输作释义:因犯罪罚作劳役。汉 蔡邕《上<汉书>十志疏》:“顾念 元初 中故尚书郎 张俊 坐漏泄事,当復重刑,已出轂门,復听读鞠,詔书驰救,一等输作左校。”《晋书·刑法志》:“时有大女 刘朱,挝子妇酷暴,前后三妇自杀,论 朱 减死输作尚方,因是下怨毒杀人减死之令。”《明史·张筹传》:“十年坐事罚输作。”
- 14.
重刑释义:⒈重的刑罚。《吴子·治兵》:“进有重赏,退有重刑。”《尉缭子·重刑令》:“使民内畏重刑,则外轻敌。”⒉加重刑罚;施以严刑。《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洩命重刑,臣亦不为。”《商君书·画策》:“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隋书·赵煚传》:“尝有人盗 煚 田中蒿者,为吏所执……﹝ 煚 ﹞慰諭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盗者愧恧,过於重刑。”⒊犹慎刑。谓不轻易用刑。《礼记·王制》“王命三公参听之”汉 郑玄 注:“王使三公復与司寇及正共平之,重刑也。”
- 15.
重坐释义:zhòng zuò,ㄓㄨㄙˋ ㄗㄨㄛ,重罚,重刑。
- 16.
重轻释义:⒈谓加重刑于轻罪。 ⒉指重与轻、高与下。⒊谓品题、评论。⒋指对全局有重大影响;关系全局的重要因素。⒌犹重视;重要。
- 17.
铸刑书释义:⒈春秋 时代 郑 晋 等国实行法治,把刑法条文铸刻在鼎上,因称。 《左传·昭公六年》:“三月,郑 人铸刑书。”杜预 注:“铸刑书於鼎,以为国之常法。”⒉借指公开颁布重刑。清 孔尚任《桃花扇·归山》:“俺正要省约法,画狱牢;那知他铸刑书,加炮烙。”
- 18.
隆刑释义:严刑,重刑。《公羊传·僖公十九年》“其自亡奈何鱼烂而亡也”汉 何休 注:“梁 君隆刑峻法,一家犯罪,四家坐之,一国之中,无不被刑者。”《后汉书·梁统传》:“议者以为隆刑峻法,非明王急务,施行日久,岂一朝所釐。”
- 19.
驱逐令释义:驱逐一个被认为不受欢迎的公民的命令,通常是要其离开那一市镇或他的所在地;常指对犯轻罪者判以重刑,但只要其永远离开该法院的管辖区,此刑可以中止执行。
- 20.
高城深池释义:城墙很高,护城河很深。形容防卫坚固。汉晁错《论贵粟疏》:“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池: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