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振振 振振的意思
zhènzhèn

振振

简体振振
繁体
拼音zhèn zhèn
注音ㄓㄣˋ ㄓㄣˋ
结构AA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èn,(1) 搬动,挥动。【组词】:振动。振荡。振幅。振臂。振聋发聩(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2) 奋起,兴起。【组词】:振奋。振作。振兴(xīng )。振振有辞。(3) 古同“赈”,救济。(4) 古同“震”,威震。

zhèn,(1) 搬动,挥动。【组词】:振动。振荡。振幅。振臂。振聋发聩(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2) 奋起,兴起。【组词】:振奋。振作。振兴(xīng )。振振有辞。(3) 古同“赈”,救济。(4) 古同“震”,威震。

基本含义

形容言辞自负,自命不凡,自以为是。

振振的意思

振振 [zhèn zhèn]

1. 众多貌;盛貌。信实仁厚貌。群飞貌。骄矜貌。战栗。

振振 引证解释

⒈ 众多貌;盛貌。

《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马瑞辰 通释:“振振,盛也。振振与下章绳绳、蛰蛰皆为众盛,故《序》但以子孙众多统之……《传》训为仁厚失之。”
陆德明 释文:“振音真。”
《后汉书·章帝八王传赞》:“振振子孙,或秀或苗。”
唐 欧阳詹 《曲江池记》:“皇皇后辟,振振都人,遇佳辰於今月,就妙赏乎胜趣。”
明 宋濂 《题张如心初修谱叙后》:“积久愈昌,数世之后,将振振绳绳,悬龟繫鱼,秉钧当轴。”
清 恽敬 《赠光禄大夫陈公神道碑铭》:“自古高望华阀,品升於朝,门地著於天下,振振绳绳。”

⒉ 信实仁厚貌。

《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
毛 传:“振振,信厚也。”
陆德明 释文:“振音真。”
唐 柳宗元 《道州文宣王庙碑》:“振振 薛公,惟德之造。”
明 张居正 《应制题百子图》:“应知皇泽远,麟趾自振振。”

⒊ 群飞貌。

《诗·鲁颂·有駜》:“振振鷺,鷺于下。”
毛 传:“振振,羣飞貌。”
宋 叶适 《叶君宗儒墓志铭》:“鸿冥冥, 芙蓉 之上;鷺振振, 黄塘 之下。”

⒋ 骄矜貌。

《公羊传·僖公九年》:“葵丘 之会, 桓公 震而矜之,叛者九国。震之者何?犹曰振振然。”
何休 注:“亢阳之貌。”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振振》:“《公羊》 葵丘 之会, 桓公 振振然。振振,矜夸也。”

⒌ 战栗。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太阳病中》:“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意林》引《太公金匮》:“尧 居民上,振振如临深渊; 舜 居民上,兢兢如履薄冰。”
唐 李咸用 《春宫词》:“眼光滴滴心振振,重瞳不转忧生民。”


国语词典

振振 [zhèn zhèn]

⒈ 鸟群飞的样子。

《诗经·鲁颂·有駜》:「振振鹭,鹭于下。」

⒈ 仁厚的样子。

《诗经·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唐·柳宗元·〈道州文宣王庙碑〉:「振振薛公,惟德之造。」

⒉ 美盛的样子。

《诗经·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左传·僖公五年》:「均服振振,取虢之旗。」


振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于嗟释义:⒈叹词。表示赞叹。《诗·周南·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毛 传:“于嗟,叹辞。”《诗·召南·驺虞》:“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騶虞。” 郑玄 笺:“于嗟者,美之也。”⒉叹词。表示悲叹。《诗·邶风·击鼓》:“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郑玄 笺:“叹其弃约,不与我相亲信。亦伤之。”《史记·吕太后本纪》:“ 赵王 饿,乃歌曰……于嗟不可悔兮寧蚤自财,为王而饿死兮谁者怜之!” 唐 元稹 《唐故建州蒲城县尉元君墓志铭》:“禽交加,六神没,于嗟 元君 归此室。”
    • 2.
      何患无辞释义:何患:哪怕;辞:言辞。哪里用得着担心没有话说呢?常与“欲加之罪”连用,表示坏人诬陷好人时,无端捏造罪名,还说得振振有词。
    • 3.
      振振有辞释义:好像很有理由,说个没完。 振振:理直气壮的样子。
    • 4.
      振振有词释义: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也作振振有辞。
    • 5.
      振鹭释义:《诗·周颂·振鹭》:“振鷺于飞,于彼西雝。 ”孔颖达 疏:“言有振振然絜白之鷺鸟往飞也……美威仪之人臣而助祭王庙亦得其宜也。”又《鲁颂·有駜》:“振振鷺,鷺于下。”毛 传:“鷺,白鸟也,以兴絜白之士。”郑玄 笺:“絜白之士羣集於君之朝。”后因以“振鷺”喻在朝的操行纯治的贤人。
    • 6.
      螽斯振羽释义:语本《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后以“螽斯振羽”谓子孙众多。明 无名氏《鸣凤记·夏公命将》:“願將樛木連枝舉,早見螽斯振羽飛。”参见“螽斯”。
    • 7.
      螽羽诜诜释义:《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孔颖达 疏:“此以螽斯之多,喻后妃之子。而言羽者,螽斯羽蟲,故舉羽以言多也。”后因以“螽羽詵詵”比喻夫妇和睦,子孙众多。明 无名氏《四贤记·媒议》:“但只願螽羽詵詵,掌上珠還。”亦省作“螽羽”。明 屠隆《昙花记·定兴开宴》:“螽羽逮下,鷄鳴相夫。貴以無驕,美能不妒。”
    • 8.
      袀服释义:同一的服装。谓着相同的戎装。语出《左传·僖公五年》:“均服振振。”陆德明 释文:“均,如字,同也。字书作袀,音同。”《文选·左思〈吴都赋〉》:“六军袀服。”刘逵 注引《左氏传》曰:“袀服振振。”《吕氏春秋·悔过》:“今袀服回建,左不軾而右之超乘者五百乘。”高诱 注:“袀,同也。兵服上下无别,故曰袀服。”陈奇猷 校释:“盖与敌作战,使敌人分辨不出何者为将帅,何者为士卒,将帅与士卒服同一之戎服,故曰袀服。”一说,为黑色戎服。《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左氏传》晋献公 时童謡曰:‘丙子之晨,龙尾伏辰,袀服振振,
    • 9.
      诜诲释义:不妒忌则子孙兴旺的教诲。 语本《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尔子孙,振振兮!”郑玄 笺:“凡物有阴阳情慾者,无不妬忌,维蚣蝑不耳,各得受气而生子,故能詵詵然众多。”宋 沉遘《长寿县太君魏氏墓志铭》:“维讽詵诲,克绍厥美,宜其子兮。”
    • 10.
      震矜释义:《公羊传·僖公九年》:“葵丘 之会,桓公 震而矜之,叛者九国。震之者何?犹曰振振然。矜之者何?犹曰莫若我也。”后以“震矜”为自得之意。章炳麟《五无论》:“今人震矜无政府説,以为典型。”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人心所震矜者,往往以门户标榜为準,习闻其説以为神圣,而自蔽其智能。”参阅《左传·僖公九年》杨伯峻 注。
    • 11.
      麟趾释义:⒈麟足。 《汉书·武帝纪》:“詔曰:‘有司议曰,往者朕郊见上帝,西登 陇首,获白麟以馈宗庙,渥洼水 出天马,泰山 见黄金,宜改故名。今更黄金为麟趾褭蹏以协瑞焉。’”颜师古 注:“应劭 曰:‘获白麟,有马瑞,故改铸黄金如麟趾褭蹏以协嘉祉也……’武帝 欲表祥瑞,故普改铸为麟足马蹏之形以易旧法耳。”后以之为金锭的名称。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一八:“麟趾褭蹄式可寻,何须番舶献其琛?”⒉《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郑玄 笺:“喻今公子亦信厚,与礼相应,有似於麟。”后以“麟趾”作喻。(1)比喻有仁
    • 12.
      龙尾释义:⒈星宿名。即箕宿,二十八宿之一。居东方苍龙七宿之末,故称。《左传·僖公五年》:“童謡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 虢 之旂。’”杜预 注:“龙尾,尾星也。”汉 张衡《天象赋》:“歷龙尾以及箕,跨北 燕 而在兹。”⒉谦称自己乃附托于名人而成立者。典出《三国志·魏志·华歆传》“华歆 字 子鱼,平原 高唐 人也”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歆 与 北海 邴原、管寧 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 为龙头,原 为龙腹,寧 为龙尾。”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九引《朱草衣诗》:“自惭龙尾

振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于嗟释义:⒈叹词。表示赞叹。《诗·周南·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毛 传:“于嗟,叹辞。”《诗·召南·驺虞》:“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騶虞。” 郑玄 笺:“于嗟者,美之也。”⒉叹词。表示悲叹。《诗·邶风·击鼓》:“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郑玄 笺:“叹其弃约,不与我相亲信。亦伤之。”《史记·吕太后本纪》:“ 赵王 饿,乃歌曰……于嗟不可悔兮寧蚤自财,为王而饿死兮谁者怜之!” 唐 元稹 《唐故建州蒲城县尉元君墓志铭》:“禽交加,六神没,于嗟 元君 归此室。”
    • 2.
      何患无辞释义:何患:哪怕;辞:言辞。哪里用得着担心没有话说呢?常与“欲加之罪”连用,表示坏人诬陷好人时,无端捏造罪名,还说得振振有词。
    • 3.
      振振有辞释义:好像很有理由,说个没完。 振振:理直气壮的样子。
    • 4.
      振振有词释义: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也作振振有辞。
    • 5.
      振鹭释义:《诗·周颂·振鹭》:“振鷺于飞,于彼西雝。 ”孔颖达 疏:“言有振振然絜白之鷺鸟往飞也……美威仪之人臣而助祭王庙亦得其宜也。”又《鲁颂·有駜》:“振振鷺,鷺于下。”毛 传:“鷺,白鸟也,以兴絜白之士。”郑玄 笺:“絜白之士羣集於君之朝。”后因以“振鷺”喻在朝的操行纯治的贤人。
    • 6.
      螽斯振羽释义:语本《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后以“螽斯振羽”谓子孙众多。明 无名氏《鸣凤记·夏公命将》:“願將樛木連枝舉,早見螽斯振羽飛。”参见“螽斯”。
    • 7.
      螽羽诜诜释义:《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孔颖达 疏:“此以螽斯之多,喻后妃之子。而言羽者,螽斯羽蟲,故舉羽以言多也。”后因以“螽羽詵詵”比喻夫妇和睦,子孙众多。明 无名氏《四贤记·媒议》:“但只願螽羽詵詵,掌上珠還。”亦省作“螽羽”。明 屠隆《昙花记·定兴开宴》:“螽羽逮下,鷄鳴相夫。貴以無驕,美能不妒。”
    • 8.
      袀服释义:同一的服装。谓着相同的戎装。语出《左传·僖公五年》:“均服振振。”陆德明 释文:“均,如字,同也。字书作袀,音同。”《文选·左思〈吴都赋〉》:“六军袀服。”刘逵 注引《左氏传》曰:“袀服振振。”《吕氏春秋·悔过》:“今袀服回建,左不軾而右之超乘者五百乘。”高诱 注:“袀,同也。兵服上下无别,故曰袀服。”陈奇猷 校释:“盖与敌作战,使敌人分辨不出何者为将帅,何者为士卒,将帅与士卒服同一之戎服,故曰袀服。”一说,为黑色戎服。《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左氏传》晋献公 时童謡曰:‘丙子之晨,龙尾伏辰,袀服振振,
    • 9.
      诜诲释义:不妒忌则子孙兴旺的教诲。 语本《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尔子孙,振振兮!”郑玄 笺:“凡物有阴阳情慾者,无不妬忌,维蚣蝑不耳,各得受气而生子,故能詵詵然众多。”宋 沉遘《长寿县太君魏氏墓志铭》:“维讽詵诲,克绍厥美,宜其子兮。”
    • 10.
      震矜释义:《公羊传·僖公九年》:“葵丘 之会,桓公 震而矜之,叛者九国。震之者何?犹曰振振然。矜之者何?犹曰莫若我也。”后以“震矜”为自得之意。章炳麟《五无论》:“今人震矜无政府説,以为典型。”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人心所震矜者,往往以门户标榜为準,习闻其説以为神圣,而自蔽其智能。”参阅《左传·僖公九年》杨伯峻 注。
    • 11.
      麟趾释义:⒈麟足。 《汉书·武帝纪》:“詔曰:‘有司议曰,往者朕郊见上帝,西登 陇首,获白麟以馈宗庙,渥洼水 出天马,泰山 见黄金,宜改故名。今更黄金为麟趾褭蹏以协瑞焉。’”颜师古 注:“应劭 曰:‘获白麟,有马瑞,故改铸黄金如麟趾褭蹏以协嘉祉也……’武帝 欲表祥瑞,故普改铸为麟足马蹏之形以易旧法耳。”后以之为金锭的名称。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一八:“麟趾褭蹄式可寻,何须番舶献其琛?”⒉《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郑玄 笺:“喻今公子亦信厚,与礼相应,有似於麟。”后以“麟趾”作喻。(1)比喻有仁
    • 12.
      龙尾释义:⒈星宿名。即箕宿,二十八宿之一。居东方苍龙七宿之末,故称。《左传·僖公五年》:“童謡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 虢 之旂。’”杜预 注:“龙尾,尾星也。”汉 张衡《天象赋》:“歷龙尾以及箕,跨北 燕 而在兹。”⒉谦称自己乃附托于名人而成立者。典出《三国志·魏志·华歆传》“华歆 字 子鱼,平原 高唐 人也”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歆 与 北海 邴原、管寧 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 为龙头,原 为龙腹,寧 为龙尾。”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九引《朱草衣诗》:“自惭龙尾

振振造句

1.面对如山的铁证,他仍然振振有词地狡辩。

2.亨利希坚决反对这样做,并且振振有辞。

3.讲台上,天生丽质才华出众的她正在演讲,她叙事绘声绘色,说理振振有词,听得大家如痴如醉。

4.听完他的话,我振振有辞地说:“不相信你的话,你这是挑拨离间我和她的关系。”。

5.他说的振振有词,好像凿破浑沌似的。

6.通电中振振有辞的都是以儒家道德标准为根据的理论。

7.你别看他表面理直气壮,振振有词,实际内心空虚得很。

8.世界上最容易的事就是坐在屋子里振振有辞。

9.她对于工作失败的解释振振有辞,但是很难令人信服。

10.他在会上振振有词地陈述了自己的理由。

11.晏子振振有词地驳斥了楚王对齐国的诬蔑。

12.别看他讲得振振有词的,其实心虚得很。

13.反反复复,而且都振振有辞,导致当事人更不信服。

14.他不仅不觉得难为情,居然还振振有词。

振振(zhenzh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振振是什么意思 振振读音 怎么读 振振,拼音是zhèn zhèn,振振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振振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