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局 [zhèng jú]
1. 政治局势。
例政局不稳。
英[political situation; political scene;]
政局 引证解释
⒈ 政治局势。
引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徐大齐 和许多政界党界要人正在高谈着政局的变化和党务的纠纷。”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二)》:“对于政局的矛盾、困难,他自己的遭逢感受,也不记载。”
国语词典
政局 [zhèng jú]
⒈ 政治局势。
例如:「政局稳定」、「政局动荡」。
政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合一匡释义:合:聚集。 匡:救助,帮助,拯救。“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省略语。原指春秋时代齐桓公多次会合各国诸侯,称霸华夏,使混乱不安的政局得以安定。后用以形容有卓。
- 2.
乱业释义:指动荡不安的政局。
- 3.
乾隆释义:⒈清高宗的年号。⒉(1711—1799)即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即位后平定了新疆准噶尔部等叛乱,稳定西藏政局,对西南少数民族继续实行改土归流,加强了对西北西南边疆的控制管理。对西方殖民势力加以限制,编纂书籍多种,尤以《四库全书》为最。但又屡兴文字狱,多次出游,浪费无度。在位后期,官僚贪污成风,起义蜂起,清王朝自此由盛转衰。
- 4.
伊藤氏释义:伊藤博文。 曾任日本首相,执政期间曾发动侵华战争。戊戌政变时正在华访问,以探明中国政局。
- 5.
光天释义:⒈谓光辉达于天下。 ⒉晴明的天空。亦喻清明的政局。⒊犹言普天。
- 6.
凑泊释义:⒈亦作“凑拍”。 凝合;聚合。《景德传灯录·慧寂禅师》:“我今分明向汝説圣边事,且莫将心凑泊,但向自己性海如实而修。”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登 玉龙,其阁跨瀑布上流,当两山峡口,乃西支与中支二大距凑拍处。”李大钊《Pan……ism之失败与Democracy之胜利》:“一九一四年世界战祸之勃发,与夫吾国近来政局之翻覆,虽原因多端,凑泊而成,未可以一概而论。”⒉凑合;拼凑。宋 陆游《跋吕成尗<和东坡尖义韵雪诗>》:“字字工妙,无牵强凑泊之病。”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何得以一二韵约束为之
- 7.
国家多难释义:难:灾难。 国家多次遭到灾难。形容国家政局不稳。
- 8.
国粹主义释义:在清末政局动荡不安、革命风起云涌的背景下,出现了一股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一种社会思潮。
- 9.
多事之秋释义:事故或事变多的时期,多用来形容动荡不安的政局。
- 10.
天下鼎沸释义:比喻社会动荡,政局不稳,人心焕散,惶惶思变。
- 11.
宂政释义:腐败混乱的政局。
- 12.
官不易方释义:方:标准,准则。掌握政权的人不改变行政方针。形容政局稳定,政策得人心。
- 13.
小清释义:政局动乱后出现的初步安定。
- 14.
尧趋舜步释义:⒈指如尧舜之行。颂扬帝王的仪容举止。⒉指尧舜的德政。比喻政局稳定而清明。
- 15.
岳如释义:由市政府批准,任铁岭市财政局副调研员。
- 16.
拣信生释义:旧时邮政局中分拣信件的低级职工。
- 17.
捐除释义:废除;消除。清 龚自珍《明良论四》:“删弃文法,捐除科条。”清 陈天华《警世钟》:“故我剖心泣血,劝列位总要把从前的意见捐除,纔是好哩。”陈独秀《反动政局与各党派》:“目前第一步奋斗是要比较进步的党派即刻觉悟自身的价值与使命,相互捐除宿怨联合起来。”蒋光慈《少年飘泊者》九:“人总还是人啊!他们的悲哀与不幸,什么时候才能捐除呢?”
- 18.
政局释义:政治局势:政局稳定。
- 19.
政潮释义:指政局上的起伏变迁。 《两地书·许广平<致鲁迅一>》:“有人以为学校的校址,能愈隔离城市的尘嚣,政潮的影响,愈是效果佳一些。”瞿秋白《赤都心史》二五:“譬如开国会问题,延长又延长,在那种政潮的时候!”
- 20.
昏难释义:谓政局昏乱危难。
政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合一匡释义:合:聚集。 匡:救助,帮助,拯救。“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省略语。原指春秋时代齐桓公多次会合各国诸侯,称霸华夏,使混乱不安的政局得以安定。后用以形容有卓。
- 2.
乱业释义:指动荡不安的政局。
- 3.
乾隆释义:⒈清高宗的年号。⒉(1711—1799)即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即位后平定了新疆准噶尔部等叛乱,稳定西藏政局,对西南少数民族继续实行改土归流,加强了对西北西南边疆的控制管理。对西方殖民势力加以限制,编纂书籍多种,尤以《四库全书》为最。但又屡兴文字狱,多次出游,浪费无度。在位后期,官僚贪污成风,起义蜂起,清王朝自此由盛转衰。
- 4.
伊藤氏释义:伊藤博文。 曾任日本首相,执政期间曾发动侵华战争。戊戌政变时正在华访问,以探明中国政局。
- 5.
光天释义:⒈谓光辉达于天下。 ⒉晴明的天空。亦喻清明的政局。⒊犹言普天。
- 6.
凑泊释义:⒈亦作“凑拍”。 凝合;聚合。《景德传灯录·慧寂禅师》:“我今分明向汝説圣边事,且莫将心凑泊,但向自己性海如实而修。”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登 玉龙,其阁跨瀑布上流,当两山峡口,乃西支与中支二大距凑拍处。”李大钊《Pan……ism之失败与Democracy之胜利》:“一九一四年世界战祸之勃发,与夫吾国近来政局之翻覆,虽原因多端,凑泊而成,未可以一概而论。”⒉凑合;拼凑。宋 陆游《跋吕成尗<和东坡尖义韵雪诗>》:“字字工妙,无牵强凑泊之病。”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何得以一二韵约束为之
- 7.
国家多难释义:难:灾难。 国家多次遭到灾难。形容国家政局不稳。
- 8.
国粹主义释义:在清末政局动荡不安、革命风起云涌的背景下,出现了一股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一种社会思潮。
- 9.
多事之秋释义:事故或事变多的时期,多用来形容动荡不安的政局。
- 10.
天下鼎沸释义:比喻社会动荡,政局不稳,人心焕散,惶惶思变。
- 11.
宂政释义:腐败混乱的政局。
- 12.
官不易方释义:方:标准,准则。掌握政权的人不改变行政方针。形容政局稳定,政策得人心。
- 13.
小清释义:政局动乱后出现的初步安定。
- 14.
尧趋舜步释义:⒈指如尧舜之行。颂扬帝王的仪容举止。⒉指尧舜的德政。比喻政局稳定而清明。
- 15.
岳如释义:由市政府批准,任铁岭市财政局副调研员。
- 16.
拣信生释义:旧时邮政局中分拣信件的低级职工。
- 17.
捐除释义:废除;消除。清 龚自珍《明良论四》:“删弃文法,捐除科条。”清 陈天华《警世钟》:“故我剖心泣血,劝列位总要把从前的意见捐除,纔是好哩。”陈独秀《反动政局与各党派》:“目前第一步奋斗是要比较进步的党派即刻觉悟自身的价值与使命,相互捐除宿怨联合起来。”蒋光慈《少年飘泊者》九:“人总还是人啊!他们的悲哀与不幸,什么时候才能捐除呢?”
- 18.
政局释义:政治局势:政局稳定。
- 19.
政潮释义:指政局上的起伏变迁。 《两地书·许广平<致鲁迅一>》:“有人以为学校的校址,能愈隔离城市的尘嚣,政潮的影响,愈是效果佳一些。”瞿秋白《赤都心史》二五:“譬如开国会问题,延长又延长,在那种政潮的时候!”
- 20.
昏难释义:谓政局昏乱危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