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èng,(1) 治理国家事务。【组词】:政治。政府。政党。政权。政纲。政策。政令。政绩。政见。政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政局。政变。参政。议政。(2)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组词】:财政。邮政。民政。(3) 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组词】:家政。(4) 姓。
fǔ,(1) 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组词】:府库。天府。(2) 旧时封建贵族和官僚的主宅,泛指一般人的住宅。【组词】:府邸。府第。王府。府上。(3) 中国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等级在县和省之间。【组词】:开封府。府尹。府治。府试。首府。(4) 国家行政机关。【组词】:政府。官府。(5) 古同“腑”,脏腑。
1. 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
英[ government; ]
3. 古时称宰相处理政务的处所。
⒈ 唐 宋 时称宰相治理政务的处所为政府。后泛指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
引《资治通鉴·唐宣宗大中二年》:“前 凤翔 节度使 石雄 诣政府自陈 黑山、乌岭 之功,求一镇以终老。”
胡三省 注:“政府,即谓政事堂。”
宋 叶适 《与赵丞相书》:“相公时在政府,实拔异之,使某由此有闻於世,虽尝奉啟陈谢,而不敢敍道其感戴之私。”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刘文正公之直》:“然余承乏政府,尚不需此,汝可归告汝主,赠诸故旧之贫窶者可也。”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且可以从官家领取二百年前被政府所没收的公田耕耨播种。”
⒈ 唐宋时称宰相处理政务的地方为「政府」。
引《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唐纪三十一·玄宗天宝二年》:「李林甫领吏部尚书,日在政府,选事悉委侍郎宋遥、苗晋卿。」
《宋史·卷三一九·欧阳修传》:「其在政府,与韩琦同心辅政。」
⒉ 国家统治机关的总称,为近代国家构成要素之一。凡具有制定法律及执行法律之权力的政治组织,称为「政府」。
反人民
1.政府称克隆动物产的肉和奶和常规产品一般无二。
2.他们不顾政府的三令五申,继续捕杀濒危鸟类。
3.清政府同外国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
4.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整治黄、淮,兴修水利,为民除害,深受群众称颂。
5.伪满政府曾经成为日本统治下的儿皇帝。
6.官官相卫是旧社会官场的恶习,在今天的政府里不应该让它存在。
7.如今一些政府部门机构臃肿,屋下架屋,床上安床,办事手续极为繁琐,的确应该精简。
8.市政府早已三令五申,不准请客送礼,但有的人仍然我行我素。
9.对这件事,政府的政策摇摆不定,难怪民众怨声载道。
10.但后来政府又改弦易辙,认为这块土地属公有。
11.政府机关如果各自为政,就会造成政令不一的混乱局面。
12.国民政府留下的是一个贫穷落后,百孔千疮的烂摊子。
13.禁绝走私,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是政府责无旁贷的事。
14.自从政府推动十大建设后,国家的发展一日千里。
15.为了民众行的安全,政府三令五申,禁止驾驶人于行车中使用手持电话。
16.国民党政府的官员上下其手,腐败透顶。
17.我国政府郑重声明:台湾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决不允许搞台独。
18.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的消息,吓得国民党政府要员们惶惶不可终日。
19.去年政府强加于人民头上的更高的所得税很不得人心。
20.政府通过了一项不得人心的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