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变 [zhèng biàn]
1. 国家统治机构中的一部分人采取某种手段造成政权的突然变更。
例军事政变。
英[coup d' état; coup;]
政变 引证解释
⒈ 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人采取军事或政治手段造成的国家政权的突然变更。
引林学衡 《哭钝初》诗:“芳菲乱眼春无主,政变寒心死倘休。”
朱东润 《杜甫叙论》第一章:“睿宗 是在宫廷政变中即位的。”
国语词典
政变 [zhèng biàn]
⒈ 进行推翻或改变现行体制的行动,称为「政变」。
例如:「军事政变」、「流血政变」。
政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华民国释义:简称民国。1912—1949年中国国家的名称。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领导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权,宣告中华民国成立,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但这一政权不久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成为地主、买办阶级联合专政的工具。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政权落入蒋介石集团手里。1949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 2.
五王释义:⒈指 唐明皇 兄弟 让皇帝 宪 、 惠庄太子 撝 、 惠文太子 范 、 惠宣太子 业 、 隋王 隆悌 。 唐 《依御史温飞卿华清宫二十二韵》:“五王更入帐,七贵迭封侯。” 明 高启 《唐宫》诗:“五王宴罢皆归院,大被空闲一夜凉。”《醒世恒言·三孝亷让产立高名》:“﹝ 明皇 ﹞有五个兄弟,皆封王爵,时号五王。”参见“ 五王帐 ”。⒉指 唐 代 张柬之 、 敬晖 、 崔玄暐 、 袁恕己 、 桓彦范 。 武后 周 天授 五年 张柬之 等五人发动政变,重立 中宗 为帝,复国号 唐 ,以功皆封郡王。 唐 颜真卿 《
- 3.
伊藤氏释义:伊藤博文。 曾任日本首相,执政期间曾发动侵华战争。戊戌政变时正在华访问,以探明中国政局。
- 4.
保皇会释义:清 末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团体。 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 等以保皇为宗旨,一八九九年倡设保皇会于 加拿大,在 美洲、南洋、日本 建立组织。宣传君主立宪,反对革命。一九○七年 康有为 为响应 清 政府预备立宪的许诺,将各地保皇会改名为国民宪政会。
- 5.
僭主释义:是古希腊独有的统治者称号,是指通过政变或其他暴力手段夺取政权的独裁者。
- 6.
军事政变释义:军事政变是指国家军队集团少数人通过密谋,用军事暴力手段等非正常途径实现权力转移的行为。
- 7.
冯玉祥释义:(1882— 1948)爱国将领。字焕章,安徽巢县(今巢湖市)人。曾先后在北洋陆军中任旅长、师长等职。1924年在第 二次直奉战争中发动北京政变,改所部为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1926年9月,当国民革命军攻 抵武汉时,在五原(今属内蒙古)誓师,宣布所部集体加入国民革命军。1927年5月在西安就任国民革命军 第二集团军总司令,曾参与蒋介石、汪精卫的反共活动。1928年起,因与蒋介石集团发生冲突,举兵反 蒋,先后爆发了蒋冯战争和中原大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
- 8.
北京政变释义: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直系第三路总司令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囚禁总统曹锟,并联合奉系军阀张作霖,推段祺瑞为临时执政,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后因冯玉祥与张、段之间矛盾重重,不久爆发战争,冯被迫宣布下野。
- 9.
南学会释义:清 末维新派在 湖南 讲求新学、宣传变法的团体。由 谭嗣同、唐才常 等发起,1898年(光绪 二十四年)2月在 长沙 成立(各县设分会)。每次开会,由 黄遵宪、皮锡瑞、谭嗣同 等人轮流主讲,宣讲新学,讨论 湖南 新政,曾与守旧派展开激烈斗争。在戊戌政变中被破坏。
- 10.
国民政府释义:一般指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广州和武汉建立的革命政权。其前身为以孙中山为首的大元帅府,1925年7月1日改组为国民政府,通称广州革命政府。北伐军攻克武汉后,1927年1月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通称武汉国民政府。接受其管辖的有全国南北十一个省。积极支持反帝反封建运动,支持湖南、湖北农民运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七一五政变后,武汉和南京两个国民政府合二为一,通称南京国民政府,又称国民党政府,成为完全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利益的政权。
- 11.
夺门之变释义:明英宗发动的政变。1449年英宗为瓦剌掳去,兵部尚书于谦等拥英宗弟朱祁钰为帝(景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组织抵抗瓦剌。英宗于次年被释归京,1457年发动政变,夺取宫门,登奉天殿复位,废景帝,杀于谦等。
- 12.
夺门释义:⒈破门,奋力冲开门户。 《旧唐书·韩游瓌传》:“贼急夺门,游瓌 隔门血战。”清 王韬《淞滨琐话·魏月波》:“戚 遽夺门去,女亦避之他所。”沙汀《烦恼》:“刘久发 喃喃说,夺门冲出去了。”⒉明英宗 亲征 瓦剌,兵败被俘。其弟继位为 景帝,即与 瓦剌 议和。英宗 返回京师,入居南宫,不许朝谒。景泰 八年,石亨、徐有贞 等以兵迎 英宗 于南宫,毁垣坏门而入,英宗 乃复辟。史称此次政变为“夺门之役”。见《明史·英宗后纪》。后因以“夺门”泛指复辟、政变。章炳麟《咏南海康氏》:“夺门伟绩他年就,专制依然属 爱新。”
- 13.
悯念释义:怜悯。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三》:“延年 女弟,上召见之,妖丽善歌舞,得幸。早卒,上悯念之,以后礼葬。”《元典章·户部十二·主簿论差搬运人夫》:“各处官府差拨夫役,有妨农业,废弃生理,饥饿病困,死於道途,实可悯念。”清 孙枝蔚《咏物诗·蜘蛛》:“不见 周公 东归日,悯念士卒无不至。”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辛亥逊清政变发源记》:“现在 赵 端 两帅,悯念地方糜烂,均极痛心。”
- 14.
戊戌变法释义: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干支纪年戊戌)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的变法维新运动。 光绪皇帝接受其变法主张,从6月11日到9月21日颁布许多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有:裁减绿营兵;废除八股文;设立学堂;提倡商办工业等。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坚决反对,9月21日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撤销变法法令,逮捕维新派,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康、梁逃往日本,变法失败。因自颁布维新诏令起到变法失败止,共一百零三天,故又名百日维新。
- 15.
戊戌维新释义: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变法活动。亦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改良派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维新派遭捕杀或逃亡国外。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
- 16.
政变释义: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人采取军事或政治手段造成国家政权突然变更:发动政变。 宫廷政变。
- 17.
昭信局释义:清 代 光绪 年间成立的专门承办公债业务的机构。 清 胡思敬《政变月记》:“始户部立昭信局,恭王 献二万,为诸臣倡。”
- 18.
杨锐释义:清末维新派。四川绵竹人。曾任内阁中书。先后参加强学会、保国会,并倡立蜀学会,开展维新活动。戊戌变法时任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预新政。戊戌政变时被捕,与谭嗣同等同时被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 19.
法国大革命释义:通常指1789 年开始的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攻破专制制度的象征巴士底狱。1792年推翻了国王路易十六的统治。同年9月法国人民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雅 各宾派1793年掌握了政权,1794年即被“热月政变”推翻,大革命结束。这次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土地问题,是一次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欧洲、美洲的民族、民主 革命产生了极大影响。
- 20.
玄武门释义:⒈唐 长安 太极宫(又名 西内,即 隋 之 大兴宫)北面正门。故址在今 陕西 西安市 旧城北。唐 初“玄武门之变”发生于此。《新唐书·太宗纪》:“﹝ 武德 ﹞九年六月,太宗 以兵入 玄武门,杀太子 建武 及 齐王 元吉。高祖 大惊,乃以 太宗 为皇太子。”⒉唐 长安 大明宫(又称东内)北面正门。故址在今 陕西 西安市 旧城北 龙首原 上。唐 几次宫廷政变发生于此。《新唐书·玄宗纪》:“﹝ 玄宗 ﹞乃夜率 幽求 等入苑中,福顺、仙鳧 以万骑兵攻 玄武门 ……梓宫宿卫兵皆应之,遂诛 韦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