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建 [chì jiàn]
1. 犹敕造。
敕建 引证解释
⒈ 犹敕造。
引萧乾 《栗子·矮檐》:“白衣庵 是一座 明 代敕建的古庙,自从 康熙 年间一位善人重修了一番后,两三百年便不曾有谁给添过一块瓦片。”
敕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孔殷释义:⒈众多;繁多。《书·禹贡》:“江 汉 朝宗于海,九江孔殷。”曾运乾 正读:“孔,甚也。殷,盛也。”《魏书·乐志》:“及 孝昌 已后,世属艰虞,内难孔殷,外敌滋甚。”明 张居正《敕建慈寿寺碑文》:“乃营宝刹,於兑之方,左瞰都城,右眺崇岗。力出于民,财出于府,费虽孔殷,民不与苦。”⒉很紧急;很急迫。《清史稿·德宗纪一》:“归政伊邇,时事孔殷,密摺封奏,请仍书皇太后圣鉴,披览后施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宣统三年十月十三日第一军总统冯国璋致内阁陆军部电》:“又地方款项一空,宏大规模,
- 2.
浃岁释义:一年;经年。明 沉德符《野获编·释道·京师敕建寺》:“普陀、清凉、峨眉,凡占地四顷有餘,亦浹岁即成。”《明史·文苑传二·唐寅》:“﹝ 唐寅 ﹞与里狂生 张灵 纵酒,不事诸生业。祝允明 规之,乃闭户浹岁。”清 侯方域《重学校》:“攀附夤缘,浹岁不絶。”
- 3.
狐突释义:⒈人名。 春秋 晋 大夫,公子 重耳 之外祖。其二子从 重耳 出亡。怀公 立,执 狐突,令其召二子还,不允,遂被杀。事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山西 旧有 狐突祠。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山西 太谷县 西南十五里 白城村,有 糊涂神祠 ……亦不知何以得此号。后检《通志》,乃知为 狐突祠。元 中统 三年敕建,本名 利 应狐突庙。狐、糊同音,北人读入声皆似平声,故突转为涂也。”清 孙枝蔚《王陵母墓》诗:“无慙 狐突 能为父,不监 怀公 奈 霸王。”⒉糊涂。明 车任远《蕉鹿梦》第三折:“想他慌忙
- 4.
豨突释义:像野猪受惊而乱奔。比喻人之横冲直撞,流窜侵扰。《旧唐书·肃宗纪论》:“当其 戎羯 负恩,奄为豨突,豺豕遽兴於轂下,胡 越 寧虑於舟中,借人之戈,持之反刺,变生於不意也。”《资治通鉴·唐僖宗乾符二年》:“蛮寇逼近 成都,相公尚远,万一豨突,奈何?”清 魏源《苗疆敕建傅巡抚祠碑铭》:“王师则班而西,苗 谓利可屡邀,蜮出豨突,弗变。”
- 5.
陶沐释义:谓蒙受德泽教化。明 张居正 《敕建慈寿寺碑文》:“故六七年间,海宇苍生,餐和饮泽,陶沐元化,无小无大,咸稽首仰祝我圣母亿万年,保我圣主与天无极。”
- 6.
餐和释义:亦作“飡和”。亦作“飱和”。谓生活于和平融洽的环境中。《晋书·阮籍等传论》:“其进也,抚俗同尘,不居名利;其退也,餐和履顺,以保天真。”唐 李峤《为欧阳通让司礼卿第二表》:“沐道康衢,飡和休历。”明 张居正《敕建慈寿寺碑文》:“故六七年间,海宇苍生飱和饮泽,陶沐元化,无小无大,咸稽首仰祝我圣母亿万年。”一本作“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