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审知 审知的意思
shěnzhī

审知

简体审知
繁体審知
拼音shěn zhī
注音ㄕㄣˇ ㄓ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ěn,(1) 详细,周密。【组词】:审慎。审视。(2) 仔细思考,反复分析、推究。【组词】:审查。审定。审订。审核。审美。审计。审评。审时度势。(3) 讯问案件。【组词】:审理。审判。审讯。公审。(4) 知道:不审近况如何?(5) 一定地,果然。【组词】:审如其言。

zhī zhì,(1) 晓得,明了。【组词】: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 使知道。【组词】:通知。知照。(3) 学识,学问。【例句】:知识,求知。无知。(4) 主管。【例句】: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 彼此了解。【组词】:相知。知音。知近。(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例句】:故知(老朋友)。(1) 同“智”,智慧。

基本含义

审查、了解事情的真相和实情。

审知的意思

审知 [shěn zhī]

1. 由审察而明白。亦指清楚地知道,确知。

审知 引证解释

⒈ 由审察而明白。亦指清楚地知道,确知。

《管子·君臣下》:“昔者,圣王本厚民生,审知祸福之所生,是故慎小事。”
《后汉书·冯衍传上》:“永衍 审知 更始 已殁,乃共罢兵,幅巾降於 河内。”
唐 韩愈 《答杨子书》:“审知足下之才,充其容也。”
清 姚鼐 《宋双忠祠碑文》:“昔 蜀汉 霍弋罗宪 据郡不降 魏,及审知后主内附,然后释兵归命。”


审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洁释义:⒈不干净,不清洁。唐 皮日休《九讽·遇谤》:“有肪兮,点而谓之不洁;有泉兮,壅而谓之不决。”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爱奴》:“夫人雅敬先生,恐诸婢不洁,故以妾来。”⒉指污秽之物。《墨子·备穴》:“审知穴之所在,穴而迎之,穴且遇……灌以不洁十餘石。”《孟子·离娄下》:“西子 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朱熹 集注:“不洁,污秽之物也。”《资治通鉴·唐敬宗宝历元年》:“司马贾 直言 入责 从諫 曰:‘尔父提十二州地归朝廷,其功非细,祇以 张汶 之故,自谓不洁淋头,竟自羞死。尔孺子,何敢如此!父死不哭,何以为人!
    • 2.
      决知释义:犹言审知辨识。宋 司马光《言濮王典礼札子》:“或者恐陛下未能决知二议是非,臣请更为陛下别白言之。”宋 田况《儒林公议》卷下:“予自闻足下之名,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今者推其实蹟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 3.
      初筵释义:《诗·小雅·宾之初筵》:“宾之初筵,左右秩秩。 ”郑玄 笺:“大射之礼,宾初入门,登堂即席,其趋翔威仪甚审知,言不失礼也。”朱熹 集传:“初筵,初即席也。”后指宴饮之始,亦泛指宴饮。
    • 4.
      堂牒释义:唐 宋 时宰相签押下达的文书。《新五代史·闽世家·王审知》:“﹝ 闽主 王昶 ﹞又遣医人 陈究 以空名堂牒卖官。”《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二年》:“前代中书用堂牒,乃权臣假此为威福。太祖 时以堂牒重于敕命,遂削去之。今復用札子,何异堂牒。”
    • 5.
      崇鼎释义:鼎名。 古代宝器。一说为 周 时 崇国 之鼎;一说为 春秋 时 鲁国 之鼎,即谗鼎。《礼记·明堂位》:“崇鼎、贯鼎、大璜、封父龟,天子之器也。”郑玄 注:“崇、贯、封父 皆国名。文王 伐 崇。古者伐国,迁其重器。”《左传·昭公三年》“《谗鼎之铭》曰:‘昧旦丕显,后世犹怠’”唐 孔颖达 疏:“服虔 云:‘谗鼎,疾谗之鼎,《明堂位》所云崇鼎是也。’一云,谗,地名。禹 铸九鼎於 甘谗 之地,故曰谗鼎。二者并无案据,其名不可审知。”按,《左传》杨伯峻 注:“谗鼎本是 鲁 有,《韩非子·説林上》谓 齐 伐 鲁,索谗
    • 6.
      白马三郎释义:五代 王审知 的称号。
    • 7.
      秋堂释义:⒈秋日的厅堂。常以指书生攻读课业之所。唐 王建《送司空神童》诗:“秋堂白髮先生别,古巷青襟旧伴归。”唐 元稹《含风夕》诗:“夏服稍轻清,秋堂已岑寂。”唐 李绅《南梁行》:“故篋岁深开断简,秋堂月曙掩遗题。”唐 聂夷中《秋夕》诗:“日往无復见,秋堂暮仍学。”⒉十国 时 王审知 割据称帝,国号 闽,每年开科取明经进士,称为秋堂。见《宋史·世家传六·留从效》。
    • 8.
      系孙释义:远世子孙。《旧唐书·柳宗元传》:“柳宗元 字 子厚。后魏 侍中 济阴公 之系孙。”《旧五代史·僭伪传·王审知》引《五代史补》:“唐 光啟 中,烂柯 道士 徐景玄,因於坛东北隅取土,获其词,曰:‘树枯不用伐,坛坏不须结。不满一千年,自有系孙列。’”
    • 9.
      纂统释义:谓帝王继承统绪。《北史·房彦谦传》:“若审知外内无虞,嗣后纂统,而好乱乐祸,妄有覬覦,则 管 蔡 之诛,当在於 谅。”《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三年》:“先帝应天受命,志平六合;陛下纂统,当继而成之。”
    • 10.
      铅钱释义:铅制的钱币。中国 最早的铅钱是 五代 时 后梁 贞明 二年(公元916年)闽王 王审知 所铸“开元通宝”小钱。其后,南汉 高祖 乾亨 二年(918年)所铸的“乾亨重宝”,以十枚当铜钱一枚。清 咸丰 时,也曾铸造大小铅钱。此外,还有铅制的私钱。

审知(shenz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审知是什么意思 审知读音 怎么读 审知,拼音是shěn zhī,审知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审知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