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审案 审案的意思
shěnàn

审案

简体审案
繁体審案
拼音shěn àn
注音ㄕㄣˇ ㄢ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ěn,(1) 详细,周密。【组词】:审慎。审视。(2) 仔细思考,反复分析、推究。【组词】:审查。审定。审订。审核。审美。审计。审评。审时度势。(3) 讯问案件。【组词】:审理。审判。审讯。公审。(4) 知道:不审近况如何?(5) 一定地,果然。【组词】:审如其言。

àn,(1) 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组词】:案子。案板。书案。条案。拍案而起。(2) 提出计划、方法和建议的文件或记录。【组词】:档案。备案。议案。提案。方案。有案可查。案卷。案牍。(3) 事件,特指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组词】:惨案。血案。案件。案例。案犯。破案。(4) 古代有短脚盛食物的木托盘。【例句】: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敬)。(5) 同“按”。

基本含义

审理案件或者调查案情。

审案的意思

审案 [shěn àn]

1. 审理案件。

审案 引证解释

⒈ 审理案件。

《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况且随带的那些司员又都是些精明强干久经审案的能员,那消几日,早问出许多贜款来。”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广赓虞之死》:“戊辰春,侍郎自 山东 审案返,余遇於 圆明园 宫门外。”
《中国民间故事选·长工四兄弟》:“四兄弟来了,县官就升堂审案。”


国语词典

审案 [shěn àn]

⒈ 审理案件。

如:「法官正在审案。」


审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听讼释义:指审案:听讼断狱。
    • 2.
      堂上释义:⒈指父母。⒉旧时受审讯的人称审案的官吏。⒊旧指审讯问案的地方。
    • 3.
      奏当释义:审案完毕向皇帝奏闻处罪意见。 当,判罪。
    • 4.
      审听释义:⒈细听。南朝 齐 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审听高居,载怀祗惧。”宋 洪迈《夷坚志补·鬼国母》:“渐次闻人哭声,审听之,盖其妻子与姻戚也。”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二》:“王者之道犹龙首,高居而远望,深视而审听,示其形,忳其情,若天之高不可极也。”⒉指听讼、审案。明 归有光《送恤刑会审狱囚文册揭帖》:“所获之盗未必尽真,而或被株连之害;所偿之罪未必尽当,而或罹罗织之寃。盖一时有司之审听或有未明,而日久民间之公论未尝不在也。”
    • 5.
      得实释义:谓审案、察访等得其实情。 语出《史记·五帝本纪》:“皋陶 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实。”《周书·明帝纪》:“自 周 有天下以来,虽经赦宥,而事跡可知者,有司宜即推穷。得实之日,但免其罪,徵备如法。”《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待本院廉访得实,当有移文至彼知会,关取尔等到此明寃。”
    • 6.
      恩审释义:谓皇帝下令复审案犯。明 刘若愚《酌中志·累臣自叙略节》:“十年夏,恩审。曹大司礼 化淳,虽两奉简命,到大理寺清理冤滞,亦不敢遽为 若愚 昭雪也。”
    • 7.
      惊堂释义:亦称“惊堂木”。 旧时审案时用以敲击案桌,警戒、威吓被审问者的长方形木块。
    • 8.
      招册释义:记录案件始末、犯人供词等的册子。 《清会典事例·刑部·刑律断狱》:“每年朝审、秋审,先期细览招册。”清 袁枚《随园随笔·招册》:“今官府审案皆有招册,序事之原委及两造口供。按《汉书·外戚传》,宣帝 即位,寻求外家,求得 王媪,媪有供词一段,歷言 翁须 嫁 刘仲卿 事。又《孔稚圭集》有奏上 王奂 在狱中杀 刘兴祖 事,皆琐屑详尽,而古雅可诵,是当时之招册矣。”
    • 9.
      案子释义:⒈一种旧式的狭长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肉案子。裁缝案子。⒉案件:审案子。办了一件案子。
    • 10.
      法堂释义:⒈旧时指官吏审案的公堂。 ⒉说佛法的场所。
    • 11.
      秦庭朗镜释义:传说 秦始皇 有镜,能照见人肠胃五脏等。 见《西京杂记》卷三。后因以“秦庭朗鏡”比喻明于审案的官吏。《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負屈寒儒,得遇 秦 庭朗鏡;行凶詭計,難逃 蕭相 明條。”
    • 12.
      第二审释义:指上级法院按照上诉程序对第一审案件进行第二级审理。 简称二审。

审案(shen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审案是什么意思 审案读音 怎么读 审案,拼音是shěn àn,审案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审案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