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鲇鱼 鲇鱼的意思
nián

鲇鱼

简体鲇鱼
繁体鮎魚
拼音nián yú
注音ㄋㄧㄢˊ ㄩ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nián,(1) 〔鲇鱼〕头大嘴宽,尾圆而短,皮有黏质,无鳞,背部苍黑色,腹白色,上下颌有四根须。昼伏泥中,夜出活动。肉可食,鳔入药。吃小鱼、贝类、蛙类等。

yú,(1) 脊椎动物的一类,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鳞和鳍,用鳃呼吸,冷血。【组词】:鱼虾。鱼虫。鱼网。鱼跃。鱼贯(像鱼游一样先后相续)。鱼雁(书信,信息)。鱼米乡。鱼尾纹。鱼目混珠。鱼质龙文(喻虚有其表)。(2) 姓。

基本含义

指人贪图安逸、不思进取,追求享乐而不肯努力工作的状态或心态。

鲇鱼的意思

鲇鱼 [nián yú]

1. 鱼纲,鲇科。身体表面多黏液,无鳞,背部苍黑色,腹部白色;体长,前端平扁,后部侧扁,头扁口阔,上下颌有四根须,尾圆而短,不分叉,背鳍小,臀鳍与尾鳍相连。生活在河湖池沼等处,白昼潜伏水底泥中,夜晩出来活动,吃小鱼、贝类、蛙等。

鲇鱼 引证解释

⒈ 鱼纲,鲇科。身体表面多黏液,无鳞,背部苍黑色,腹部白色;体长,前端平扁,后部侧扁,头扁口阔,上下颌有四根须,尾圆而短,不分叉,背鳍小,臀鳍与尾鳍相连。生活在河湖池沼等处,白昼潜伏水底泥中,夜晚出来活动,吃小鱼、贝类、蛙等。

《宋史·五行志一下》:“乾道 六年,行都北关有鮎鱼,色黑,腹下出人手,於两傍各具五指。”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圣元 曰:时有鱼自下逆水而上,乘水势沿石壁而登其巔,不知其为水往也,此为雨兆;若自上顺流而下,虽久雨必晴矣。余曰:必鮎鱼也。”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那河里有鳜鱼,有鲫鱼,有小鲇鱼,钓鱼的人多向上游一点走去。”


鲇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油瓮里捉鲇鱼释义:油瓮里的鲇鱼滑溜溜的难以捉住。比喻枉费气力。元 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他每那里省的鸦窝里出凤雏,您兄弟常则是油瓮里捉鮎鱼。”
    • 2.
      泥鰋释义:鲇鱼。
    • 3.
      鲇溜释义:亦作“鯰出溜”。 比喻像鲇鱼一样又黏又滑地很快溜走。
    • 4.
      鲇缘竹释义:犹言鲇鱼上竹竿。比喻上升艰难。
    • 5.
      鲇鱼上竹竿释义:俗说鲇鱼能上竹竿,但鲇鱼黏滑无鳞,爬竿毕竟困难。后以之比喻上升艰难。
    • 6.
      鲿科释义:属于鲇亚目的亚热带鲇鱼的一个科。
    • 7.
      鳀冠释义:用鲇鱼皮制成的冠。

鲇鱼(niany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鲇鱼是什么意思 鲇鱼读音 怎么读 鲇鱼,拼音是nián yú,鲇鱼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鲇鱼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