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佛像 佛像的意思
xiàng

佛像

简体佛像
繁体
拼音fó xiàng
注音ㄈㄛˊ ㄒㄧㄤ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ó fú bì bó,(1) 梵语“佛陀”,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亦是佛教徒对修行圆满的人的称呼。【组词】:佛爷。佛像。借花献佛。(2) 指“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组词】:佛家。佛寺。佛老。佛经。佛龛。佛事(佛教徒诵经、祈祷及供奉佛像等活动)。(1) 〔仿佛〕见“仿”。(2) 同“拂”,违背,违反。(1) 同“弼”,辅弼。(1) 同“勃”,兴起。

xiàng,(1) 相似。【组词】:好像。相(xiāng )像。像生(a.仿天然产物制成的工艺品;b.中国宋、元两代以说唱为业的女艺人)。(2) 比照人物做成的图形。【组词】:画像。塑像。雕像。绣像。肖像。(3) 比如,比方。【例句】:像这样的事是值得注意的。

基本含义

比喻非常相像或相似,无法区分。

佛像的意思

佛像 [fó xiàng]

1. 释迦牟尼佛的塑像。

[figure of Buddha;]

佛像 引证解释

⒈ 释迦牟尼佛 或菩萨的像。有雕像、铸像、画像之别。

《魏书·释老志》:“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鐫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彫饰奇伟,冠於一世。”
《新五代史·周世宗纪赞》:“是时中国乏钱,乃詔悉毁天下铜佛像以铸钱。”
宋 高承 《事物纪原·道释科教·佛像》:“后汉 明帝 梦金人长大,顶有日光。 傅毅 曰:‘ 天竺 有其道者,号曰 佛。’於是遣使 天竺,图其形像,此 中国 有佛像之始也。”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为什么雕佛像的会把木头雕成人形,所贴的金那么薄又用什么方法作成?”


国语词典

佛像 [fó xiàng]

⒈ 佛陀的造像。

《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有师子国胡沙门邪奢遗多,浮陀难提等五人,奉佛像三,到京都。」

⒉ 泛指佛、菩萨、罗汉、明王等的造像。造像的方式包括雕塑、铸、绘画、刺绣。

《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诏诛长安沙门,焚破佛像,敕留台下四方令,一依长安行事。」


佛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佛是金装,人是衣装释义:意为佛像的光彩要靠涂金,人样的俊俏要靠衣饰。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
    • 2.
      万羊释义:唐 张读《宣室志》卷九:“相国 李德裕 为太子少保,分司 东都。尝召一老僧问己之休咎。僧曰:‘非立可尽,愿结坛设佛像。’僧居其中,凡三日,谓公曰:‘公灾戾未已,当万里南行耳。’……因问:‘南行诚不免矣,然乃终不还乎?’僧曰:‘当还耳。’公讯其故。对曰:‘相国平生当食万羊,今食九千五百矣,所以当还者,未尽五百羊耳。’”后因以“万羊”为贵族之家饮食豪奢之典。
    • 3.
      丈六金身释义:佛的三身之一。指变化身中的小身。因其高约一丈六尺,呈真金色,故名。亦以指称佛像。
    • 4.
      乐山大佛释义:唐代石雕弥勒佛坐像,世界最大的佛像。在今四川乐山市东栖鸾峰,依凌云山崖雕凿而成,费时九十年。头齐山顶,脚踏江面,通高约71米,肩宽28米,头高7米。
    • 5.
      云冈石窟释义:中国石窟寺。 位于山西大同,开凿于北魏。现存主要洞窟53个,佛像5万多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6.
      伪物释义:指用以骗人的东西。《汉书·韩延寿传》:“百姓遵用其教,卖偶车马下里伪物者,弃之市道。”颜师古 注:“偶,谓土木为之,象真车马之形也。”《魏书·释老志》:“非朕孰能去此歷代之伪物。”按,此“伪物”指佛像、佛经。
    • 7.
      佛仪释义:佛像。
    • 8.
      佛光释义:⒈佛教徒指佛带来的光明:佛光普照。⒉佛像头上的光辉。⒊山区的一种自然景象,在与太阳相对方向的云层或雾层上呈现围绕人影的彩色光环,由光线通过云雾区的小水滴经衍射作用而形成。
    • 9.
      佛坛释义:供奉佛像的高台。
    • 10.
      佛堂释义:⒈佛所住的堂殿。⒉指供奉佛像的堂殿、堂屋。
    • 11.
      佛头释义:⒈指佛像的头。《法苑珠林》卷五九:“我於 耆闍崛山 经行,为 提婆达 举崖石长六丈广三丈,以掷佛头,山神名 金埤罗,以手接示,石边小片迸堕中佛脚大拇指,即破血出。”元 刘壎《隐居通议·文章六》:“欧阳公 作《五代史》,或作序记其前。王荆公 见之,曰:‘佛头上岂可著粪?’”⒉间隔嵌在成串朝珠里的一种珠形装饰品。佛头比朝珠大,形如桂圆,左右上下各一枚,前三后一,多用宝石、翡翠之类制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一回:“﹝ 焦侍郎 ﹞便把所穿的香珠,凑了一百零八颗,配了一副烧料的佛头、纪念,穿成一挂朝珠。”
    • 12.
      佛宝释义:指一切佛陀,亦指各种佛像。
    • 13.
      佛座释义:安置佛像的台。唐 白居易 《香山寺经藏记》:“堂中间置高广佛座一座,上列金色像五百。”
    • 14.
      佛影释义:佛像。
    • 15.
      佛殿释义:寺院供奉佛像的大殿。
    • 16.
      佛汗释义:传说 北魏 洛阳 平等寺 外涂金铜佛像,每当国家将有事变时,辄遍体皆湿。时人称为“佛汗”。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平等寺》:“寺门外有金像一躯,高二丈八尺,相好端严,常有神验,国之吉凶,先炳祥异。孝昌 三年十二月中,此像面有悲容,两目垂泪,遍体皆溼,时人号曰‘佛汗’。”参见《魏书·灵徵志》。
    • 17.
      佛爷桌儿释义:佛像前的桌子。用于放置供佛之物。
    • 18.
      佛窟释义:佛寺的一种。即石窟寺。就山壁开凿而成,窟内雕有佛像及宣扬佛教教义和佛教故事的壁画等。我国著名的佛窟有 敦煌、龙门、云岗 等。《法苑珠林》卷十四:“昔佛灭后三百年中,北天竺 大阿罗汉 优婆质那,以神力加工匠,三百年中凿大石山安置佛窟。”郑振铎《西行书简·云岗》:“东部的大佛窟,全在眼前。”
    • 19.
      佛面释义:⒈指佛像面部。《太平广记》卷一一六引《冥祥记》:“唐 贞观 二十年,征 龟兹。有 薛孤训 者,为行军仓曹,军及屠 龟兹 后,乃於精舍剥佛面金。”《水浒传》第八三回:“那军校道:‘皇帝赐俺一瓶酒,一斤肉,你都尅减了。不是我们争嘴,堪恨你这厮们无道理,佛面上去刮金。’”清 翟灏《通俗编·释道》:“《涌幢小品》:谚云:‘佛面上刮金’,陋之也。”⒉佛的面子,佛的情面。元 宋元怀《拊掌录》:“赵閲道 罢政閒居,每见僧,接之甚恭。一日士人以书贄见,公读之终卷,正色谓士人曰:‘朝廷有学校,有科举,何不勉以卒业?’……后
    • 20.
      佛龛释义:供奉佛像的小阁子,多用木头制成。

佛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佛是金装,人是衣装释义:意为佛像的光彩要靠涂金,人样的俊俏要靠衣饰。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
    • 2.
      万羊释义:唐 张读《宣室志》卷九:“相国 李德裕 为太子少保,分司 东都。尝召一老僧问己之休咎。僧曰:‘非立可尽,愿结坛设佛像。’僧居其中,凡三日,谓公曰:‘公灾戾未已,当万里南行耳。’……因问:‘南行诚不免矣,然乃终不还乎?’僧曰:‘当还耳。’公讯其故。对曰:‘相国平生当食万羊,今食九千五百矣,所以当还者,未尽五百羊耳。’”后因以“万羊”为贵族之家饮食豪奢之典。
    • 3.
      丈六金身释义:佛的三身之一。指变化身中的小身。因其高约一丈六尺,呈真金色,故名。亦以指称佛像。
    • 4.
      乐山大佛释义:唐代石雕弥勒佛坐像,世界最大的佛像。在今四川乐山市东栖鸾峰,依凌云山崖雕凿而成,费时九十年。头齐山顶,脚踏江面,通高约71米,肩宽28米,头高7米。
    • 5.
      云冈石窟释义:中国石窟寺。 位于山西大同,开凿于北魏。现存主要洞窟53个,佛像5万多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6.
      伪物释义:指用以骗人的东西。《汉书·韩延寿传》:“百姓遵用其教,卖偶车马下里伪物者,弃之市道。”颜师古 注:“偶,谓土木为之,象真车马之形也。”《魏书·释老志》:“非朕孰能去此歷代之伪物。”按,此“伪物”指佛像、佛经。
    • 7.
      佛仪释义:佛像。
    • 8.
      佛光释义:⒈佛教徒指佛带来的光明:佛光普照。⒉佛像头上的光辉。⒊山区的一种自然景象,在与太阳相对方向的云层或雾层上呈现围绕人影的彩色光环,由光线通过云雾区的小水滴经衍射作用而形成。
    • 9.
      佛坛释义:供奉佛像的高台。
    • 10.
      佛堂释义:⒈佛所住的堂殿。⒉指供奉佛像的堂殿、堂屋。
    • 11.
      佛头释义:⒈指佛像的头。《法苑珠林》卷五九:“我於 耆闍崛山 经行,为 提婆达 举崖石长六丈广三丈,以掷佛头,山神名 金埤罗,以手接示,石边小片迸堕中佛脚大拇指,即破血出。”元 刘壎《隐居通议·文章六》:“欧阳公 作《五代史》,或作序记其前。王荆公 见之,曰:‘佛头上岂可著粪?’”⒉间隔嵌在成串朝珠里的一种珠形装饰品。佛头比朝珠大,形如桂圆,左右上下各一枚,前三后一,多用宝石、翡翠之类制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一回:“﹝ 焦侍郎 ﹞便把所穿的香珠,凑了一百零八颗,配了一副烧料的佛头、纪念,穿成一挂朝珠。”
    • 12.
      佛宝释义:指一切佛陀,亦指各种佛像。
    • 13.
      佛座释义:安置佛像的台。唐 白居易 《香山寺经藏记》:“堂中间置高广佛座一座,上列金色像五百。”
    • 14.
      佛影释义:佛像。
    • 15.
      佛殿释义:寺院供奉佛像的大殿。
    • 16.
      佛汗释义:传说 北魏 洛阳 平等寺 外涂金铜佛像,每当国家将有事变时,辄遍体皆湿。时人称为“佛汗”。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平等寺》:“寺门外有金像一躯,高二丈八尺,相好端严,常有神验,国之吉凶,先炳祥异。孝昌 三年十二月中,此像面有悲容,两目垂泪,遍体皆溼,时人号曰‘佛汗’。”参见《魏书·灵徵志》。
    • 17.
      佛爷桌儿释义:佛像前的桌子。用于放置供佛之物。
    • 18.
      佛窟释义:佛寺的一种。即石窟寺。就山壁开凿而成,窟内雕有佛像及宣扬佛教教义和佛教故事的壁画等。我国著名的佛窟有 敦煌、龙门、云岗 等。《法苑珠林》卷十四:“昔佛灭后三百年中,北天竺 大阿罗汉 优婆质那,以神力加工匠,三百年中凿大石山安置佛窟。”郑振铎《西行书简·云岗》:“东部的大佛窟,全在眼前。”
    • 19.
      佛面释义:⒈指佛像面部。《太平广记》卷一一六引《冥祥记》:“唐 贞观 二十年,征 龟兹。有 薛孤训 者,为行军仓曹,军及屠 龟兹 后,乃於精舍剥佛面金。”《水浒传》第八三回:“那军校道:‘皇帝赐俺一瓶酒,一斤肉,你都尅减了。不是我们争嘴,堪恨你这厮们无道理,佛面上去刮金。’”清 翟灏《通俗编·释道》:“《涌幢小品》:谚云:‘佛面上刮金’,陋之也。”⒉佛的面子,佛的情面。元 宋元怀《拊掌录》:“赵閲道 罢政閒居,每见僧,接之甚恭。一日士人以书贄见,公读之终卷,正色谓士人曰:‘朝廷有学校,有科举,何不勉以卒业?’……后
    • 20.
      佛龛释义:供奉佛像的小阁子,多用木头制成。

佛像造句

1.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仿佛像少女羞涩的低着头,在朝辉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

2.山茶花的红,那是怎样的红啊!像五星红旗那样明艳耀眼。那金黄色的,仿佛像刚刚升起的太阳那样光芒四射,带着金黄的色彩,又带着阳光。

3.石榴花开了,仿佛像一个个火红、精致的小铃铛。

4.蓝天上那一大朵白云仿佛像一个白净的胖娃娃,可爱了的在天空中戏耍。

5.春雨绵绵,洒在树叶上,沙沙沙,仿佛像蚕宝宝在吞食桑叶。

6.粉红的桃花仿佛像新娘子羞涩的笑脸。

7.向日葵成熟了,个个低头弯腰,仿佛像一个个老爷爷正弯着背行走。

8.向日葵挺立在草地中,仿佛像太阳高高挂起。

9.天上的云形态各异,仿佛像一个变化多端的仙女在舒展着柔美的身姿。

10.大殿里塑造了一尊佛像和八大金刚。

11.看着神情静穆的佛像,我们的心情平静下来。

12.她有一双仿佛像象牙雕成的小手和修剪得整齐发光的指甲。

13.树仿佛像修行的人,那一圈圈的年轮见证了光阴,那垂下的枝叶诉说了艰辛。

14.当有一天,那个人累了,走了,才仿佛像灵魂被抽空一样疼。

15.耳朵很大,耳垂也肥,像寺庙里佛像的大耳朵。

16.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像一座山峰。

17.你看这尊微雕佛像,真是鬼斧神工啊!

18.老人正襟危坐,俨然似尊佛像

19.丢失的那几尊佛像头已完璧归赵了。

佛像(foxi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佛像是什么意思 佛像读音 怎么读 佛像,拼音是fó xiàng,佛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佛像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