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1) 表示解释或分类。【组词】:他是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2) 表示存在。【组词】:满身是汗。(3)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例句】:诗是好诗,就是太长了。(4) 表示适合。【例句】:来的是时候。(5) 表示任何。【组词】:凡是。是活儿他都肯干。(6) 用于问句:他是走了吗?(7)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组词】:天气是冷。(8) 对,合理,与“非”相对。【组词】:是非。他说的是。实事求是。(9) 认为对。【组词】:是古非今。各行其是。深是其言。(10)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例句】:是,我就去。(11) 这,此。【组词】: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是。(12) 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组词】:惟你是问。惟利是图。(13) 姓。
fēi,(1) 不,不是。【组词】:非凡。非法。非分(fèn )。非礼。非但。非同小可。啼笑皆非。(2) 不对,过失。【组词】:痛改前非。文过饰非。习非成是(对于某些错的事情习惯了,反认为是对的)。(3) 与“不”呼应,表示必须(有时后面没有“不”字)。【例句】:我非看这本书。(4) 责怪,反对。【例句】:非难(nàn )。非议。无可厚非。(5) 指“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简称“非洲”)。【组词】:东非。西非。
1. 对与错;正确和谬误。
例是非问题。
英[ right and wrong; ]
2. 口舌;纠纷。
例搬弄是非。
英[ discord; ]
3. 评论;褒贬。
例不屑随人是非。
英[ appraise; ]
⒈ 对的和错的;正确与错误。
引《礼记·曲礼上》:“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晋 陶潜 《拟挽歌辞》之一:“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觉?”
邓小平 《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有利还是有害,应当成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标准。”
⒉ 指辨别是非。
引《孟子·公孙丑上》:“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⒊ 褒贬;评论。
引《史记·太史公自序》:“孔子 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三折:“我避不的人耻笑,人是非。”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
⒋ 指是非的标准。
引唐 刘禹锡 《天论中》:“是非存焉,虽在野,人理胜也。”
宋 苏轼 《刘壮舆长官是是堂》诗:“閒燕言仁义,是非安可无!”
曹禺 等《胆剑篇》第四幕:“臣以为 泄皋 大夫太没有是非了。”
⒌ 纠纷;口舌。
引《庄子·盗跖》:“摇脣鼓舌,擅生是非。”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若是押发人是个学舌的,就有一场是非出来。”
老舍 《四世同堂》六五:“好家伙,再招出一场是非来,我非死在狱里不可!”
⒍ 指错事。
引《金瓶梅词话》第八六回:“我为下甚么是非,作下甚么歹来,如何平空打发我出去。”
⒈ 事理的对与错。
引《孟子·告子上》:「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⒉ 泛称口舌的争论。
引《儒林外史·第三二回》:「替他免了一场是非,成全了功名。」
《红楼梦·第一〇一回》:「凤姐知道不过是家下婆子们,又不知搬什么是非。」
近短长 诟谇 口角
1.他父亲对他的批评教育,使他大梦初醒,他认识到有错不承认是非常错误的。
2.平心而论,妈妈是非常疼爱我的,就是平时对我严厉点儿。
3.从不好的方面看,他经常搬弄是非,背后打小报告。
4.像他这样拒谏饰非,一意孤行,是非常危险的。
5.别听他的,他总是喜欢挑拨是非。
6.你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黑白颠倒,是非不分。
7.张书记在处理公司事务上,向来是公正无私,是非分明。
8.你要把这件事的是非曲直弄清楚后再酌情处理。
9.在是非面前,他常泾渭不分。
10.当时的情况大家都很清楚,你不要在这里混淆是非了。
11.对别人的事情说三道四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12.王二嫂是个出了名的长舌妇,就爱在邻居之间说三道四,搬弄是非。
13.他总是黑白混淆,颠倒是非。
14.三姑六婆成天来挑拨是非,说这说那,怎能不起风波呢?
15.他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到处搬弄是非,搞得整个科室都不团结。
16.我们不能任孩子为所欲为,要从正面教育他们认清是非。
17.在生活中与人交往要是非分明,不可习焉不察,与不良风气同流合污。
18.判断一个人的是非功过要实事求是,以己度人是不对的。
19.对道听途说的事,要辨明是非,不能以讹传讹。
20.让父亲去向别人低三下四的求人,那真是非分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