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是非 是非的意思
shìfēi

是非

简体是非
繁体
拼音shì fēi
注音ㄕˋ ㄈㄟ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ì,(1) 表示解释或分类。【组词】:他是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2) 表示存在。【组词】:满身是汗。(3)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例句】:诗是好诗,就是太长了。(4) 表示适合。【例句】:来的是时候。(5) 表示任何。【组词】:凡是。是活儿他都肯干。(6) 用于问句:他是走了吗?(7)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组词】:天气是冷。(8) 对,合理,与“非”相对。【组词】:是非。他说的是。实事求是。(9) 认为对。【组词】:是古非今。各行其是。深是其言。(10)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例句】:是,我就去。(11) 这,此。【组词】: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是。(12) 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组词】:惟你是问。惟利是图。(13) 姓。

fēi,(1) 不,不是。【组词】:非凡。非法。非分(fèn )。非礼。非但。非同小可。啼笑皆非。(2) 不对,过失。【组词】:痛改前非。文过饰非。习非成是(对于某些错的事情习惯了,反认为是对的)。(3) 与“不”呼应,表示必须(有时后面没有“不”字)。【例句】:我非看这本书。(4) 责怪,反对。【例句】:非难(nàn )。非议。无可厚非。(5) 指“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简称“非洲”)。【组词】:东非。西非。

基本含义

指对是与非的辨别,也可指是非曲直、对错。

是非的意思

是非 [shì fēi]

1. 对与错;正确和谬误。

是非问题。

[ right and wrong; ]

2. 口舌;纠纷。

搬弄是非。

[ discord; ]

3. 评论;褒贬。

不屑随人是非。

[ appraise; ]

是非 引证解释

⒈ 对的和错的;正确与错误。

《礼记·曲礼上》:“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晋 陶潜 《拟挽歌辞》之一:“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觉?”
邓小平 《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有利还是有害,应当成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标准。”

⒉ 指辨别是非

《孟子·公孙丑上》:“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⒊ 褒贬;评论。

《史记·太史公自序》:“孔子 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三折:“我避不的人耻笑,人是非。”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

⒋ 指是非的标准。

唐 刘禹锡 《天论中》:“是非存焉,虽在野,人理胜也。”
宋 苏轼 《刘壮舆长官是是堂》诗:“閒燕言仁义,是非安可无!”
曹禺 等《胆剑篇》第四幕:“臣以为 泄皋 大夫太没有是非了。”

⒌ 纠纷;口舌。

《庄子·盗跖》:“摇脣鼓舌,擅生是非。”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若是押发人是个学舌的,就有一场是非出来。”
老舍 《四世同堂》六五:“好家伙,再招出一场是非来,我非死在狱里不可!”

⒍ 指错事。

《金瓶梅词话》第八六回:“我为下甚么是非,作下甚么歹来,如何平空打发我出去。”


国语词典

是非 [shì fēi]

⒈ 事理的对与错。

《孟子·告子上》:「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⒉ 泛称口舌的争论。

《儒林外史·第三二回》:「替他免了一场是非,成全了功名。」
《红楼梦·第一〇一回》:「凤姐知道不过是家下婆子们,又不知搬什么是非。」

短长 诟谇 口角


是非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优劣释义:好的和坏的:鉴别质量的优劣。
    • 2.
      口角释义:⒈嘴边:口角流涎。口角生风(形容说话流利)。另见kǒujué。⒉争吵:不要为了一点小事儿就和人家口角起来。另见kǒujiǎo。
    • 3.
      短长释义:⒈缺点和长处。 ⒉事情的是非和人的好坏。⒊意料不到的变故。⒋物品的短与长。⒌人的个子的矮或高。
    • 4.
      诟谇释义:辱骂。明 沉德符《野获编·妇女·寿母祸福不同》:“至 江陵 之与 辽 庶二母,同处一方,同时哭子,且夙隙纠缠,勃谿詬誶,真皆不祥人也。”清 陈维崧《木兰花慢·夜坐偶感》词:“依稀啁唽更喧豗,詬誶旋謿詼。”靳以《造车的人》:“还算好的是诟谇都发生在那个妇人和那年轻的女人之间。”

是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则释义:⒈犹言一方面。多用于并列叙述两件事时。《论语·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汉 王充《论衡·量知》:“一则不能见是非,一则畏罚不敢直言。”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四章:“保持较大一部分兵力于适当的机动地区,不要绝对地分散,一则便于应付可能的事变,一则使分散执行的任务有一个重心。”⒉与“二则”、“三则”等连用,列举原因或理由。《朱子语类》卷十六:“《大学》诚意,看来有三样:一则内全无好善恶恶之实,而专事掩覆於外者,此不诚之尤也。”《西游记》第一回:“﹝神仙﹞教我遇烦恼时,即
    • 2.
      一指释义:⒈一个指头。⒉一次指点,或一下指向。⒊《庄子·齐物论》:“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此谓天下虽大,一指可以蔽之;万物虽多,一马可以理尽,故无是无非。后因以“一指”为齐是非得失之典实。⒋一个宗旨。
    • 3.
      七短八长释义:犹言是非好歹。
    • 4.
      三期贤佞释义:以之为不辨是非黑白的典实。
    • 5.
      上眼药释义:比喻添油加醋地就某个人的情况向领导、上级、长辈等打小报告,暗地使坏整人。 原意是医生的一种行为,指给有病的眼睛上药;引申义为搬弄是非、讲别人坏话。
    • 6.
      不分皁白释义: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 7.
      不分皂白释义:皂:黑色。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 8.
      不分青白释义:指不分黑白,不辨是非。
    • 9.
      不分青红皂白释义:皂:黑色。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 10.
      不必要释义:不是不可缺少;不是非这样不可。
    • 11.
      不惑释义:《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指年至四十,能明辨是非而不受迷惑。后来用“不惑”指人四十岁:年届不惑。不惑之年。
    • 12.
      不敌释义:⒈不能对抗;不能抵挡。《左传·桓公十一年》:“师克在和,不在众。商 周 之不敌,君之所闻也。”⒉抵不上;不能匹敌。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时云:‘丁君 十纸,不敌 王褒 数字。’”《官场现形记》第一回:“乡里人眼浅,看见中了秀才,竟是非同小可,合庄的人,都把他推戴起来,姓 方 的便渐渐的不敌了。”
    • 13.
      不明是非释义:词语 不明是非:不能清楚分明地辨别出是与非。 (也说是“是非不明”、“不分是非”、“是非不分”等。
    • 14.
      不消释义:不用;不需要:不消几分钟,人都到齐了。 不消说,这项任务是非常光荣的。
    • 15.
      不甚了然释义:不是非常清楚,即明白一点,但是不完全。
    • 16.
      不管一二释义:不论是非情由,不顾后果。
    • 17.
      不管三七二十一释义: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 18.
      不问皂白释义: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19.
      不问青红皂白释义: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20.
      丑妇家中宝释义:谚语。 意为丑陋的妻子安分守己,不易招惹是非。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一折:“你抛撇了这丑妇家中宝,挑踢着美女家生哨。” 元 无名氏 《替杀妻》第四折:“常言道丑妇家中宝,休贪他人才精精细细怜怜悧悧能言快语不中。”

是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则释义:⒈犹言一方面。多用于并列叙述两件事时。《论语·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汉 王充《论衡·量知》:“一则不能见是非,一则畏罚不敢直言。”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四章:“保持较大一部分兵力于适当的机动地区,不要绝对地分散,一则便于应付可能的事变,一则使分散执行的任务有一个重心。”⒉与“二则”、“三则”等连用,列举原因或理由。《朱子语类》卷十六:“《大学》诚意,看来有三样:一则内全无好善恶恶之实,而专事掩覆於外者,此不诚之尤也。”《西游记》第一回:“﹝神仙﹞教我遇烦恼时,即
    • 2.
      一指释义:⒈一个指头。⒉一次指点,或一下指向。⒊《庄子·齐物论》:“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此谓天下虽大,一指可以蔽之;万物虽多,一马可以理尽,故无是无非。后因以“一指”为齐是非得失之典实。⒋一个宗旨。
    • 3.
      七短八长释义:犹言是非好歹。
    • 4.
      三期贤佞释义:以之为不辨是非黑白的典实。
    • 5.
      上眼药释义:比喻添油加醋地就某个人的情况向领导、上级、长辈等打小报告,暗地使坏整人。 原意是医生的一种行为,指给有病的眼睛上药;引申义为搬弄是非、讲别人坏话。
    • 6.
      不分皁白释义: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 7.
      不分皂白释义:皂:黑色。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 8.
      不分青白释义:指不分黑白,不辨是非。
    • 9.
      不分青红皂白释义:皂:黑色。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 10.
      不必要释义:不是不可缺少;不是非这样不可。
    • 11.
      不惑释义:《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指年至四十,能明辨是非而不受迷惑。后来用“不惑”指人四十岁:年届不惑。不惑之年。
    • 12.
      不敌释义:⒈不能对抗;不能抵挡。《左传·桓公十一年》:“师克在和,不在众。商 周 之不敌,君之所闻也。”⒉抵不上;不能匹敌。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时云:‘丁君 十纸,不敌 王褒 数字。’”《官场现形记》第一回:“乡里人眼浅,看见中了秀才,竟是非同小可,合庄的人,都把他推戴起来,姓 方 的便渐渐的不敌了。”
    • 13.
      不明是非释义:词语 不明是非:不能清楚分明地辨别出是与非。 (也说是“是非不明”、“不分是非”、“是非不分”等。
    • 14.
      不消释义:不用;不需要:不消几分钟,人都到齐了。 不消说,这项任务是非常光荣的。
    • 15.
      不甚了然释义:不是非常清楚,即明白一点,但是不完全。
    • 16.
      不管一二释义:不论是非情由,不顾后果。
    • 17.
      不管三七二十一释义: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 18.
      不问皂白释义: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19.
      不问青红皂白释义: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20.
      丑妇家中宝释义:谚语。 意为丑陋的妻子安分守己,不易招惹是非。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一折:“你抛撇了这丑妇家中宝,挑踢着美女家生哨。” 元 无名氏 《替杀妻》第四折:“常言道丑妇家中宝,休贪他人才精精细细怜怜悧悧能言快语不中。”

是非造句

1.他父亲对他的批评教育,使他大梦初醒,他认识到有错不承认是非常错误的。

2.平心而论,妈妈是非常疼爱我的,就是平时对我严厉点儿。

3.从不好的方面看,他经常搬弄是非,背后打小报告。

4.像他这样拒谏饰非,一意孤行,是非常危险的。

5.别听他的,他总是喜欢挑拨是非

6.你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黑白颠倒,是非不分。

7.张书记在处理公司事务上,向来是公正无私,是非分明。

8.你要把这件事的是非曲直弄清楚后再酌情处理。

9.是非面前,他常泾渭不分。

10.当时的情况大家都很清楚,你不要在这里混淆是非了。

11.对别人的事情说三道四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12.王二嫂是个出了名的长舌妇,就爱在邻居之间说三道四,搬弄是非

13.他总是黑白混淆,颠倒是非

14.三姑六婆成天来挑拨是非,说这说那,怎能不起风波呢?

15.他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到处搬弄是非,搞得整个科室都不团结。

16.我们不能任孩子为所欲为,要从正面教育他们认清是非

17.在生活中与人交往要是非分明,不可习焉不察,与不良风气同流合污。

18.判断一个人的是非功过要实事求是,以己度人是不对的。

19.对道听途说的事,要辨明是非,不能以讹传讹。

20.让父亲去向别人低三下四的求人,那真是非分之想。

是非(shife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是非是什么意思 是非读音 怎么读 是非,拼音是shì fēi,是非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是非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