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大祀 大祀的意思

大祀

简体大祀
繁体
拼音dà sì
注音ㄉㄚˋ ㄙ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à dài,(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组词】: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例句】: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组词】:大局。大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组词】:不大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组词】:老大。(6) 敬辞。【组词】:大作。大名。大手笔。(7) 时间更远。【组词】:大前年。(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组词】:大概。大凡。(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1) 古通“太”。(2) 古通“泰”。

sì,(1) 祭。【组词】:祭祀。祀天。祀祖。(2) 中国殷代指年。【组词】:十有三祀。

基本含义

指古代祭祀天地和祖先的盛大仪式。

大祀的意思

大祀 [dà sì]

1. 帝王最隆重的祭祀。指祭祀天地、宗庙等。

大祀 引证解释

⒈ 帝王最隆重的祭祀。指祭祀天地、宗庙等。

《周礼·春官·肆师》:“立大祀用玉帛、牲牷,立次祀用牲币,立小祀用牲。”
郑玄 注:“郑司农 曰:‘大祀,天地;次祀,日月星辰;小祀,司命以下。’ 玄 谓,大祀又有宗庙,次祀又有社稷,五祀五岳,小祀又有司中、风师、山川、百物。”
《隋书·礼仪志一》:“昊天上帝、五方上帝、日月、皇地祇、神州社稷、宗庙等为大祀,星辰五祀四望等为中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及诸星诸山川等为小祀。”
《清史稿·礼志一》:“清 初定制,凡祭三等:圜丘、方泽、祈穀、太庙、社稷为大祀。天神、地祇、太岁、朝日、夕月、歷代帝王、先师、先农为中祀。先医等庙,贤良、昭忠等祠为羣祀。 乾隆 时改常雩为大祀…… 光绪 末,改先师 孔子 为大祀。”


国语词典

大祀 [dà sì]

⒈ 最隆重的祭祀。指祭天地、上帝、太庙、社稷、先师孔子等。

《周礼·春官·肆师》:「立大祀用玉帛牲牷,立次祀用牲币,立小祀用牲。」


大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祀释义:古代春季三种祭礼的合称,即大祀、中祀、小祀。
    • 2.
      中祀释义:次于大祀的祭礼。所祭对象历代略有不同。
    • 3.
      买酎释义:语本《史记·平準书》:“至酎,少府省金,而列侯坐酎金失侯者百餘人。”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汉仪注》王子为侯,侯岁以户口酎黄金於 汉 庙,皇帝临受献金以助祭。大祀日饮酎,饮酎受金。金少不如斤两,色恶,王削县,侯免国。”后用“买酎”指地方对中央献纳钱财。 宋 王禹偁 《战城南》诗:“耗蠹中原过太半,黄金买酎诸侯叛。”
    • 4.
      元祀释义:⒈元年。《书·伊训》:“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陆德明 释文:“祀,年也。夏 曰岁,商 曰祀,周 曰年。”《逸周书·柔武》:“维王元祀一月,既生魄。”⒉指大祭天地之礼。《书·洛诰》:“记功,宗以功,作元祀。”孔 传:“有大功则列大祀。”《文选·张衡<东京赋>》:“元祀惟称,羣望咸秩。”薛综 注:“元,大也;祀,祭也;称,举也。谓大祭天地之礼既举,羣岳众神,望以祭祀之,皆有秩次。”《清史稿·礼志六》:“於是僉议 怡贤亲王 允祥,宗功元祀,宜居首。”
    • 5.
      刚辰释义:刚日。宋 苏轼 《郊祀庆成》诗:“大祀乾坤合,刚辰日月明。” 金 赵沨 《陶山幽栖寺重修大殿记》:“涓刚辰,庀工徒。”
    • 6.
      南班释义:宋仁宗 于南郊大祀时,赐皇族子弟的官爵,谓之南班。班,爵禄。宋 沉括《梦溪笔谈·故事二》:“宗子授南班官,世传 王文正 太尉为宰相日,始开此议,不然也。故事,宗子无迁官法,唯遇稀旷大庆,则普迁一官。景祐 中,初定祖宗并配南郊,宗室欲缘大礼乞推恩,使诸王宫教授 刁约 草表上闻……自此遂有南班之授。”《宋史·光宗纪》:“﹝ 绍熙 元年﹞秋七月癸丑,詔 秀王 诸孙并授南班。”
    • 7.
      南郊释义:⒈都邑南面的地区。 《书·甘誓》:“启 与 有扈 战于 甘 之野。”孔颖达 疏引 汉 马融 云:“甘,有扈 南郊地名。”唐 李庾《西都赋》:“隋苑 广袤,罝笼 南山,占地万顷,不为人间,齐门 失耕,禽游兽闲,代谢物移,繚垣不完。此南郊之事也。”⒉古代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圜丘以祭天的地方。《礼记·月令》:“﹝孟夏之月﹞立夏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於南郊。”《穀梁传·僖公三十一年》:“免牲者为之緇衣熏裳,有司玄端奉送,至於南郊。”《明史·英宗后记》:“五年春正月庚戌,大祀天地於南郊。”⒊特指
    • 8.
      受誓释义:谓祭祀之前,先申儆戒。《唐律疏议·职制·大祀不预申期》“受誓诫”元 王元亮 释文:“受誓,谓未行祭祀,先申儆戒也。自太子诸王皆受誓。”《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五年》:“帝谓辅臣曰:‘百官三日受誓,礼当然邪?’”
    • 9.
      四拜释义:⒈古代表示庄重的拜礼。《战国策·秦策一》:“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水浒传》第二三回:“哥哥不弃 武二 时,就此受 武二 四拜,拜为义兄。”⒉明 洪武 九年定大祀拜礼:迎神四拜,饮福受胙四拜,送神四拜,共十二拜而毕。参阅《明史·礼志一》。
    • 10.
      堆垜子释义:宋 时皇帝的禁军,通常按服役岁月与功次递进,于大礼(三年一次的明堂大祀)后的次年在殿廷比较武艺,皇帝亲临观看,称为“堆垜子”。凡服役期满的,根据在禁军资历的高低补外官。凡于堆垛日未去参加比武的,即被淘汰。宋 洪迈《容斋三笔·禁旅迁补》:“国朝宿衞禁旅迁补之制,以岁月功次而递进者,谓之排连。大礼后,次年殿庭较艺,乘舆临轩,曰‘堆垜子’。”
    • 11.
      拜位释义:⒈拜授官职。汉 焦赣《易林·坎之井》:“遨游嘉国,拜位逢时。”⒉祭祀时行礼的位置。《清会典事例·礼部·大祀》:“每届郊坛大祀,必躬亲昭事,用展诚悃,三十七年於兹,未敢稍懈。向来诣坛行礼日,由降輦进至拜位,以迄荐献礼成,中间履蹈升降,仪节最为繁重。”
    • 12.
      条画释义:⒈条规;法令。唐 李翱《兵部武侍郎墓志》:“我将死,凡家事细大,皆有条画在文字矣。”《元史·郭宝玉传》:“﹝ 宝玉 ﹞又言:‘建国之初,宜颁新令。’帝从之。于是颁条画五章,如出军不得妄杀;刑狱惟重罪处死……”《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帝知其无辜,欲释其事,特命大赦,而 绰斯戩 增入条画内,独不赦前事。”⒉筹划;谋划。宋 叶适《代人上书》:“惟是垣墙障蔽之地,未有条画。”《明史·崔亮传》:“初,亮 居礼曹时,即位、大祀诸礼皆其所条画。”清 包世臣《与杨季子论文书》:“言事之文,必先洞悉所事之条理
    • 13.
      次祀释义:古代指对日月星辰、社稷、五岳等的祭祀。因其仪式次于祭天地、宗庙的大祀,故称。
    • 14.
      皇穹宇释义:旧为 天坛 中安放神位的地方。在今 北京 市天坛公园内。《清会典事例·礼部·大祀》:“﹝皇帝﹞诣 皇穹宇 拈香,閲视坛位、籩豆、牲牢毕,入斋宫。”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述异·己丑八月祈年殿灾》:“﹝ 天坛 ﹞北为皇穹宇,环转八柱圆檐,上安金顶。”
    • 15.
      祈年殿释义:殿名。在 北京 天坛 内圜丘北,明 永乐 时建,初名“大祀”,为旧日合祀天地之所。嘉靖 间改名“大享”,专以祈谷,又名“祈穀坛”。雍正 时,以名实不符,始改此称,每年正月上辛日致祭。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述异·己丑八月祈年殿灾》:“京师 天坛,在 正阳门 外之左隅……北门外为 祈年殿,殿在坛上,其制俱圆,坛南嚮三成,面甃金甎,围以石栏,殿高九丈九尺,共八十一楹,上安金顶,瓦均蓝色琉璃,每岁上辛,皇上祀天祈穀之所也。”
    • 16.
      祖泽释义:⒈祖辈手泽。用指先人遗物。清 周棨《重刊<七修类稿>序》:“余家敝篋,悉先大父殿撰留貽,插架无多,皆霑祖泽。”⒉指祖先的恩泽。清 曾国藩《日记·省克》:“观近年忝丁之渐多,子弟之向学,或者祖泽尚厚,方兴未艾,且喜且惴惴也!”⒊地名。春秋 战国 时为 燕 地。《太平广记》卷一一九引 北齐 颜之推《还冤记·燕臣庄子仪》:“明年,简公 将祀於 祖泽。燕 之有 祖泽,犹 宋 之有 桑林,国之大祀也。”
    • 17.
      羣祀释义:古代大祀﹑中祀以下列在祀典的祭祀。词语出处古代大祀、中祀以下列在祀典的祭祀。《左传·襄公十一年》:“名山名川,羣神羣祀。”杜预 注:“羣祀,在祀典者。”《后汉书·祭祀志中》:“山川百神应祀者未尽,其议增修羣祀宜享祀者。”清 代有祭群庙、群祠之典。群庙如先医庙、火神庙;群祠如贤良祠、昭忠祠,皆在群祀之列。参阅《清会典·礼部》。
    • 18.
      群祀释义:古代大祀、中祀以下列在祀典的祭祀。 《左传·襄公十一年》:“名山名川,羣神羣祀。”杜预 注:“羣祀,在祀典者。”《后汉书·祭祀志中》:“山川百神应祀者未尽,其议增修羣祀宜享祀者。”清 代有祭群庙、群祠之典。群庙如先医庙、火神庙;群祠如贤良祠、昭忠祠,皆在群祀之列。参阅《清会典·礼部》。
    • 19.
      袀玄释义:黑色(服装)。 《后汉书·舆服志下》:“秦 以 战国 即天子位,灭去礼学,郊祀之服皆以袀玄。”《金史·舆服志中》:“自 秦 灭弃礼法,先王之制,靡敝不存,汉 初犹服袀玄以从大祀,歷代虽渐復古,终亦不纯而已。”清 恽敬《<十二章图说>序》:“古者,十二章之制,始於 轩辕 著於 有虞,垂於 夏 殷,详於 有周,盖二千有餘年。东汉 考古定制,歷代损益,皆十二章,亦二千有餘年,可谓备矣。中间 秦王 水德,上下皆服袀玄,西汉 仍之,隔二百有餘年。”
    • 20.
      诞圣节释义:帝王诞生的日子。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三:“诞圣节始於 唐明皇,号曰千秋节,又改为天长节。”《宋史·选举志五》:“凡诞圣节及三年大祀,皆听奏一人。”

大祀(das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大祀是什么意思 大祀读音 怎么读 大祀,拼音是dà sì,大祀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大祀造句子